李白 | 陽光歷史

 



李白《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李白《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古詩《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台上宴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作品賞析  【韻譯】:  風送荷香,充滿水殿,沁人心扉。吳王在姑蘇台上豪宴。  吳王的愛妾美如西施,醉後艷舞,嬌柔無力。舞畢,笑著醉倚在東窗下的白玉床上。 



李白《友人會宿》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李白《友人會宿》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古詩《友人會宿》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寢。  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  作品賞析  【韻譯】:  真想把千古憂愁滌蕩乾淨,唯一的辦法就是留連著百壺好酒。  良宵最適宜清談,皓月當空,不能入睡。  酒後醉臥倒空山,天是被子地是床。



李白的身世之謎 歷史上詩仙李白的身世之謎揭秘

 李白的身世之謎 歷史上詩仙李白的身世之謎揭秘
  李白的身世之謎: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人們譽為「詩仙」,他那豐富、曲折的一生也給後人留下了不少難解之謎。接下來就由小編來探究下李白的身世之謎。  李白的家世就是一個謎,歷代學者進行了不少研究和考證,但至今仍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李白的好友范倫之子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文》(新墓建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即817年,距李白死已五十五年。)中說:「公名白...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詩詞如下: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前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淒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



李白丟官之謎:因為詩句中暗諷楊貴妃恃寵而驕

 李白丟官之謎:因為詩句中暗諷楊貴妃恃寵而驕
 「可憐飛燕倚新妝」,李白的類比,與其說是讚美楊妃,不如說是詛咒——顏值不高還臭美,皇帝寵愛未必久,將來事兒也不妙。這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      國人對於野史的偏愛,想必由來已久。當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娛樂了楊貴妃,「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趙飛燕的野史形象,無非纖瘦、美艷、命好,楊玉環當然高興,不說其他,單說纖瘦,就足令她芳心大...



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古詩《走筆贈獨孤駙馬》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都尉朝天躍馬歸,香風吹人花亂飛。銀鞍紫鞚照雲日,  左顧右盼生光輝。是時僕在金門裡,待詔公車謁天子。  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一別蹉跎朝市間,  青雲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顧,何必侯嬴長抱關。  作品賞析      【韻譯】:   都尉下朝以後,常常飛馬回家,馬過香風撲鼻,路邊花朵隨風搖曳。...



李白《越女詞其四》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李白《越女詞其四》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古詩《越女詞其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東陽素足女。  會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墮。  白地斷肝腸。  作品賞析  【韻譯】:  東陽縣的白腿姑娘,會稽郡喜歡劃白色舟船的男子漢。  含情脈脈,大眼盯小眼,恨不得馬上到夜晚,月亮早下山,沒有一絲絲的亮光。



李白《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二》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李白《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二》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古詩《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客來花雨際。  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錦。  疏楊掛綠絲。  高僧拂玉柄。  童子獻霜梨。  惜去愛佳景。  煙蘿欲暝時。  作品賞析  【註解】:  7《法華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8《彌陀經》:七寶池底,純以金沙布地。梁元帝詩:「飄花拂葉度...



李白《贈易秀才》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李白《贈易秀才》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古詩《贈易秀才》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少年解長劍,投贈即分離。何不斷犀象,精光暗往時。  蹉跎君自惜,竄逐我因誰。地遠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勞歌寄此辭。  作品賞析  【註解】:  品譯文  豪爽少年意氣,一解長劍,投贈即分離。  現在何不去斬斷犀角,象牙?精力豪氣已經大不如從前。  歲月蹉跎,君自憐惜,竄逐夜郎,我是為誰?  ...



李白從政非一步登天:曾遵循潛規則參加科考

 李白從政非一步登天:曾遵循潛規則參加科考
  唐代大詩人李白才高八斗,壯志凌雲,要麼當高官做大事,不然就從道參禪,浪跡山水。由是,不少人(包括研究他的專家學者)都認為:李白從政是一步登天,沒有參加過當時比較完備的科舉考試。  其實,據《唐摭言》、《唐音癸簽》等許多唐代典章記載,當時的科舉考試實行的「兩條腿」走路,一是人們熟知的「常科」,即每年由縣、州(府)、道至中央禮部層層考試,有時由皇帝拍板。這種考試雖顯得有一點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