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以後的滿人如何處理與漢人之間的關係? | 陽光歷史

 

A-A+

清朝建立以後的滿人如何處理與漢人之間的關係?

2017年02月17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86 次

  漢族是中國最大的民族,在我國歷史上,大部分的帝王都出生漢族或者有漢族的血統,可以說是漢人之國。但是到了明朝後期,大明帝國的統治者破壞了女真內部的團結統一,殺害了努爾哈赤的家人。從此努爾哈赤向明朝宣戰,聯合了蒙古各部落,將明朝朝廷當作共同的敵人。努爾哈赤也和成吉思汗一樣,被外國人稱作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英雄。他足智多謀、英勇過人,最終在他的帶領和謀略下,鑄就了大清朝的興起和興旺。

  那清朝建立以後,滿人如何處理與漢人之間的關係呢?

  (一)實行剃髮易服令

  剃髮易服是滿族戰爭中,剃髮易服是征服其他民族的只要標誌之一。皇太極繼位後,清軍每征服一處漢族的土地,就要求當地人不分老幼一律剃髮。要求漢人剃髮易服,就是按照滿族人的習慣,讓漢人前額剃髮,後腦留發,將辮子垂於後背。

  當時的剃髮命令要求非常嚴厲,執行的也很堅決。伴隨著後金佔領明朝土地的擴大,剃髮就逐漸演變成為了一種固定的制度。剃髮易服也成為了滿清立國的策略,要求所有臣民遵照執行。在清朝乾隆年間的《東華錄》對順治年間的剃髮令作了很客觀的記載。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下令道:「自今佈告發佈以後,京城內外,直隸各省,限旬日盡行剃完。若規避惜發,巧詞爭辯,決不輕貸」。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上,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除了出家的僧人,都不輕易剃髮的。漢人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有強勢感的,自己的文化比「匈奴」、「蠻夷」人要優秀的多,可是現在卻被來自北方文化落後的滿族強行剃髮、易服,這實在是漢族人的奇恥大辱。清朝滿族在強制實行剃髮易服的初期,遭到了無數的漢人抵杭,尤其當時最響亮的口號就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可惜當時很多反抗的漢人無情的遭到了清軍的屠殺,沒有留住頭。尤其當時很著名的「江陰十日」,江陰人誓死效忠於明朝,捍衛頭髮,堅守城池數月,殺死清軍數萬,可惜最終被清軍破城,清兵進城屠殺十日,無數的軍民百姓死於了清兵屠刀之下。隨著清政府在全國的統一和殘酷鎮壓,反抗的聲音也越來越少了。

  其實,漢民族有數千年的燦爛文化,這讓滿清王朝有著天生的恐懼心裡。他們害怕漢族團結起來反抗,這個剛脫離匈奴制度的王朝,於是採取了如此血腥殘酷的政策,這帶有民族壓迫性的政策,只是想在精神上徹底征服漢人。

  (二)大興文字獄

  清朝初期大興文字獄,也是扼殺漢人思想的手段之一。滿清在漢人的書中找出一些對清朝不恭敬的文字,便怕是漢人在其中做「文章」,甚至屠殺了大批的文人。在當時一些敏感的字,如「明」、「皇」等字更是容易被認為有謀反之心,如果出現,輕則發配邊疆,重則滿門抄斬。

  在乾隆朝時期就出現了當時著名的「胡中藻案」。胡中藻的詩句中有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認為「濁」字居然在國號「清」之上,這不就是敵對我大清國嗎。於是下令將胡中藻凌遲處死,家屬全部監禁並抄沒全部家產。

  滿清如此實行文字獄,是對漢族進行民族思想壓迫性統治的另一種表現。這樣文人也不敢進行正常的文學創作,而只得去研究那古人的文字了。因為古代已經成為史實的文字,去整理好研究也就不用擔心滿清統治者的不滿了。在我國歷史上文學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基本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形成各自時代所獨有的藝術特徵。可是清朝的文學成就整體很一般,這就不得不怪罪當時的「文字獄」了。不過在清朝也形成了一個很有名的學派「乾嘉學派」。這也被稱為漢學,考據學派。之所以叫「乾嘉學派」,是因為在乾隆和嘉慶兩朝非常盛行。乾嘉學派繼承了古代經學家考據訓詁的方法,注重音韻、文字、訓詁學,在當時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據說,《紅樓夢》的殘缺,就與文字獄有很大的關係。

  (三)沿用科舉制度

  清軍入關以後,權利集團是以滿族貴族為政治核心,根本沒有漢族人參與的份。但隨著清朝在全國的統治逐漸穩固,為了籠絡漢族的知識份子,清朝統治者繼續實行了科舉制度,讓漢族百姓中的知識份子也能繼續通過科舉考試來為國家效力。可以說,滿清為了能與漢族融合,尤其願意團結漢族的知識分子。這一點,也反映了滿清統治全國以後,對待漢族的政策不光是精神壓迫和血腥屠殺,拉攏與融合併存。其中紀曉嵐、劉墉、曾國藩、李鴻章等這些清朝一代名臣都通過科舉出名的。

  其實,民族問題不光是我國,也是世界難題。清朝的統治者為了國家的統一團結,一直強調滿漢一體,各個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學習。清朝的領導人在處理民族問題上還是比較成功的。從努爾哈赤起兵以後,在他的子孫下努力掃除分裂國家統一的反動勢力,這是國家穩定的重要因素。使大清朝的統治延續了兩個半多世紀,並不比別的朝代短,這與滿清的領導者們很好的處理了民族的矛盾,不無關係,這也開創了中華民族統一的新紀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