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圓明園醜聞:圓明園是著名的皇家園林,自雍正帝以後,園居漸成宮廷風尚,尤其咸豐帝更是常年在此,幾乎以此為宮。無奈圓明園被英法侵略軍焚燬時,正值太平天國和捻軍等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之際,清廷統治岌岌可危,當然顧不得重修這座廢園。但幾年之後,太平天國和捻軍剛被鎮壓下去,便漸起修園之聲,引起清廷內部的激烈爭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座花園的修與否,最終卻引發了晚清政壇的一場軒然...
乾隆何故對圓明園情有獨鍾:念念不忘其發跡處
圓明園是康熙帝親自提筆命名的。為什麼叫圓明園?園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其中,「圓」是指個人的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賢明君主的理想標準。那麼清朝的皇帝們,在圓明園裡是怎樣生活的呢? 祖孫三代賞牡丹 根據《清實錄》記載,康熙帝曾經5次走...
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圓明園裡的六個病夫皇帝
導讀:圓明園建於公元1707年,當時世界局勢是:歐洲文藝復興狂飆突起,工業革命蓄勢待發,資本主義革命一觸即發.而古老的中國卻全面淪入了遊牧鐵騎的滿清之手,一個漫長的封建王朝剛剛拉開了沉重的輪迴帷幕。此時中國的紀元是清康熙46年,正是滿清平定「藩王之亂」後的志得意滿之時,「反清復明」的「憂患」已被漢族臣服的狂得所取代,以圓明園興建為標誌,滿清王朝正式開始了驕奢淫逸。 圓明園,這個以「...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相:原計畫是焚燒紫禁城
10月17日,英國首席代表額爾金以清政府「不講道義,不顧國際法」,將捕獲的英法「僑民」十八人虐待致死為口實,照會清政府:「圓明園者,英法僑民所受痛心疾首慘刑而死之地也。(英國)誓必毀為平地,」野蠻地命英軍於10月18、19兩日,將北京西北郊的五園(即圓明園、暢春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三山(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皇家園林焚為灰燼。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
清朝嘉慶皇帝圓明園遇刺案之謎:誰是真正刺客?
公元19世紀初發生的嘉慶皇帝遇刺案,雖然嘉慶無恙,刺客伏法,但是兇手的真實身份和作案動機,一直是個謎。 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日,嘉慶起駕從圓明園回紫禁城,坐轎子過了神武門,正往順貞門趕時,忽然有壯漢手持短刃,從神武門衝出,直奔嘉慶皇帝的御駕。當時侍衛或逃散,或呆立,幸虧定親王固倫額附拉旺多爾濟、乾清門侍衛丹巴多爾濟等上前制止,並將嘉慶皇帝安全轉移至順貞門。經一番搏...
雍正死亡謎團:200斤黑鉛運進圓明園 12天便猝死?
導語:檔案記錄:八月初九日,總管太監陳久卿、首領太監王守貴一同傳話,圓明園二所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當天,這二百斤黑鉛便運入園子。黑鉛是煉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十二天後雍正在園內暴亡。 雍正在與道士們打得火熱的同時,皇家園林圓明園開始升火煉丹了!皇帝煉丹,這當然是絕密事件,在官書正史上不可能有記載。可是,在清宮...
歷史解密:清政府怎樣處理劫掠圓明園的中國人?
中國人到底有沒有參與對圓明園的劫掠?有些論著出於愛國宣傳的需要或者資料的限制,對此問題的描述都語焉不詳,一筆帶過或竟至完全忽略。對中國百姓及土匪參與圓明園劫掠這一問題的關注,與英法聯軍是劫掠行動主角的事實毫不矛盾。實際上,無論從英法統帥、官兵的日記及回憶資料,還是從中方大臣的奏折、日記及私人記載來看,一部分中國土匪及百姓確實趁第一次火燒圓明園之機,實施了對園內物品的劫掠...
[圖文]圓明園進入全面維護階段 更多景點待修復
圓明園春色。國新攝
本月,北京圓明園裡最後一戶人家搬走了。至此,國家投入將近2.7億元,前後共遷出近800戶人家,歷時22年的圓明園住戶搬遷工作畫上了句號,圓明園進入了全面維護和徹底清理的工作階段,「九洲清晏」將於奧運會前迎接遊客——
4月下旬的圓明園春意已濃,柳垂花盛,風輕水秀,迎來了如織遊人。人們漫步於充滿了殘缺之美的圓明園中,或閒坐或步行,或在湖中蕩起小船,或到大水法遺址前留影...
火燒圓明園的歷史真相:帶路黨並非龔自珍之子
《清史演義》中在描寫英法聯軍焚燬圓明園時寫道:「圓明園中火光燭天,一個穿洋裝的中國人在導引放火,恆祺問他是誰,他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這裡說火燒圓明園給英法聯軍領路的人是龔孝拱。《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記載,「初有奸人龔孝拱者,遊海上,以詐通於夷,聞圓明園多藏三代鼎彝,龔故嗜金剛刻,至庚申京師之變,乃乘夷亂,導之入園,縱火肆掠……」這裡也說是龔孝拱給...
[圖文]英法聯軍為什麼一定要火燒圓明園?
巴夏禮銅像位於南京路外灘,面西站立,1890年4月8日建立。1841年,13歲的巴夏禮隨英軍遠征中國,成為進入中國年齡最小的外交官。後在英國公使館做參贊,1864年任駐上海領事。1883年調任駐華公使,1885年死於北京,終年57歲。租界會審制度也是他創製的。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銅像被日本佔領當局拆除。1984年在南蘇州河路河濱公園發現的銅像基座,現藏於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所謂巴夏禮事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