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最後的北伐希望祖逖:遭八王之亂掣肘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宗室之亂中規模最大、時間最久、牽涉最廣的一次骨肉之禍,整整大鬧了二十年,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及社會秩序完全破壞。其間,胡族勢力乘機擴大,相繼為禍中原。其中勢力最大的是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族,史稱「五胡亂華」。
西晉政治敗壞,壯大的胡人乘機作亂。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兵攻進了首都洛陽,俘虜了晉懷帝(惠帝已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懷帝是他的弟弟)。匈奴兵殺了太子、諸王、百官達三萬人之多,造成歷史上的慘劇,歷史上稱之為「永嘉之禍」。
晉懷帝被俘虜了以後,有一天,匈奴王劉聰在光極殿請客,命懷帝穿著百姓的破舊青衣,一一為客人斟酒。晉朝的舊臣庾岷等看了心酸,悲憤得嚎啕大哭,使得劉聰非常厭惡。哭聲表示人們心目中還思念晉朝,萬一日後再擁立懷帝就不妙了,因此劉聰一不做二不休,殺掉了懷帝及庾岷等人。
懷帝被殺以後,晉朝的臣子擁立愍帝在長安即位,不久也被匈奴擊敗,西晉就正式滅亡了。這時西晉大批的貴族、百姓,紛紛遷往江東,造成一次民族大遷移,歷史上稱之為「衣冠南渡」。
竹林七賢的放蕩作風是西晉人所羨慕的,這七個人雖然在西晉時代都已死去,他們留下來的頹敗風俗卻隨著名流渡江而南下。因此當琅玡王司馬睿(晉元帝)在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建立東晉時,已注定了東晉失敗的命運。
東晉的士大夫放蕩縱慾,沒有責任感,卻自以為清高脫俗,但在亂世之中竟也有愛國的「俗人」——祖逖。
祖逖小時候家裡環境很不錯,祖上留有不少田財,他為人慷慨大方,極關心鄉里貧苦的鄰居,經常拿出稻穀衣帛周濟貧苦,深得鄉黨同族的敬重。
長大以後,祖逖博覽書籍,時常往來京師之間,看到他的人都說他英氣勃勃,日後當有一番作為。
祖逖和劉琨都是司州主簿,兩人很談得來。當時的年輕人在一起都喜歡說些玄妙的怪理,研究如何使皮膚白嫩的妙法,完全一派娘娘腔。祖逖和劉琨可不,他們具有男子氣概,經常討論國家大事,對世局的混亂非常憂心。
一天,他倆同被共寢,忽然聽到荒野中傳來「喔喔」雞鳴,祖逖一腳踢開了棉被,叫醒劉琨:「起來吧,讓我們來練練身體,以備日後報國之用。」
於是,他二人拿著劍,對著寒風,起勁地舞起來。從此天還未亮,只要公雞一叫,他們便聞雞起舞,有人笑他們:「神經病,在被窩裡多待一會不好嗎?」庸碌凡俗的人怎能瞭解他二人的雄心壯志?
過了不久,京師大亂,祖逖率領了數百家親戚朋友往淮泗避難,一路上祖逖把車馬都讓給同行老弱,自己徒步而行;藥材、衣物、糧草也毫不吝嗇地與眾人分享,大家感激得說不出話來。逃難途中遇到不少土匪,祖逖都好心地收留他們,待他們像子弟一般親切。許多人不以為然,警告祖逖:「當心這會損害你的名譽!」祖逖完全不以為意,他說:「土匪也是被逼的,他們又何嘗願意當土匪?」
這時候,琅玡王司馬睿剛在江南即位,他就是晉元帝。晉元帝的得位,完全是時勢所造成的,依靠祖宗的門蔭而得到的,能保命已經不錯了,哪兒還想得到北伐統一?
祖逖本著一腔熱忱對晉元帝說:「西晉的滅亡,並不是由於君主的暴虐引起人民的反叛,而是因為諸王彼此相鬥,使得戎狄乘機而人。現在北方的人民都不滿胡人的統治,如果皇上讓我為統帥,率兵北伐,我相信一定可以一雪國恥!」
一方面晉元帝根本沒有北伐心意,他只想偏安江南;另一方面過江的百姓沒有報戶口,政府沒法子抽稅,租稅是隨意樂捐,也找不到壯丁當兵。財政困難加上軍隊缺乏,晉元帝只得任命祖逖為豫州刺史,勉強給了祖逖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也不給鎧仗,讓他自己去設法。
換了別人可能知難而退,但祖逖是一個有毅力的人,他率領了家鄉部曲渡江北上,船開了一半,祖逖拿著楫敲擊船舷發誓說:「祖逖要是不能清中原得到勝利,那我便如江水一去不返。」表現了視死如歸的精神。同伴們也知此去是明知不可能成功,還要拚死一戰,個個都慨歎不已。
祖逖渡過長江,在黃河以南與羯族領袖石勒發生激烈戰爭,由於祖逖獲得河南地區許多塢堡主人的擁護,他的勢力逐漸擴大。
所謂塢堡是五胡亂華之時,晉室南遷,留在長江以北的漢人,為了自保,不被胡人殺戮,而建築的防禦性的城堡,塢堡內有自己訓練的軍隊,也從事糧食生產,所以很有力量。
黃河以南的地區大部分被祖逖收復。石勒也很佩服祖逖的領導能力,特別下令替祖逖的母親隆墓(祖逖的老家被石勒控制)。
祖逖整軍經武,安撫百姓,和胡族苦戰了八年,戰果輝煌,正準備揮兵渡過黃河,繼續北伐,不料,晉元帝忽然派遣戴淵為都督,坐鎮淮陰,命令祖逖要受戴淵指揮。戴淵在江南雖有名望,但完全沒有軍事能力,更沒有積極進取的企圖,祖逖覺得十分失望。同時,又聽說京師(南京)之內大臣不和,明爭暗鬥,恐怕會變成內亂,祖逖身在前線,憂心忡忡。
在焦慮煎熬之下,祖逖生了重病。祖逖自知不久於人世,望天長歎:「我正準備渡過黃河,收復河北,老天爺卻要我死,真是不保佑我們國家啊。」
不久,祖逖去世,只有五十六歲。河南地區人民如喪考妣,哀痛極了,還為祖逖建了祠堂,供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