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對於這個台灣小島來說,本來只有600萬人,一下子又湧進了150萬人,突然增加四分之一的人口,因此改變了台灣的歷史和社會結構,當然,還有那些亂世裡不足以掛齒的個人命運。 1949年,中國又發生一次大遷徙,有來自大陸各省將近150萬的人口,他們隨著國民黨的腳步,從東北關外、黃河兩岸、長江南北、滇桂邊陲、蘇浙兩廣,在饑饉恐怖或槍林彈雨中,來到東南沿海的台灣,這個對許多人來說從來沒聽...
揭秘淞滬會戰:兩倍於日本的中國軍隊為何戰敗
1937年的淞滬會戰交戰雙方總共投入近百萬兵力,其中中國軍隊75萬餘人,日本軍隊30萬餘人。參戰日軍無論武器,還是戰鬥力都是遠遠超越中國軍隊的,惟獨那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的精神為中國軍隊所獨有。此役中國國力和軍力雖不如日本,但軍民拚死殺敵,終以25萬人傷亡的代價,斃傷日軍9萬餘人,狠狠地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粉碎了日本3個月之內滅亡中國的美夢。 但淞滬會戰最終失敗了,導致失敗的原因是...
[圖文]毛澤東寫律詩吊挽國軍名將戴安瀾
戴安瀾
被毛澤東寫律詩吊挽的軍人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毛澤東評戴安瀾
毛澤東一生詩詞甚多,但以律詩吊挽將軍的,只有兩首。能有幸享此殊榮的,一位是共和國的元帥羅榮桓,1963年1月9日,毛澤東在北京寫了《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另一位享此殊榮的...
[圖文]毛澤東手一揮中國軍銜制被取締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現行軍銜標誌圖樣
2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實行軍銜制度,這是當代中國軍史上一件令人矚目的大事件。1988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官兵換著新式服裝,佩帶軍銜標誌,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1980年3月12日,小平同志指出,軍隊還是要搞軍銜制;搞不搞軍銜制,也是組織路線問題
1955年,新中國實行了軍銜制度,舉行了大規模的授銜儀式。但不久,由於時代的局限,當時...
抗戰英烈賴傳湘:二次長沙會戰中犧牲的國軍中將
賴傳湘,號鎮之,1903年農曆正月二十日出生於江西南康縣東山鄉馬草村。兄弟4人,鎮之排行第三,大哥傳鴻、二哥傳賓、四弟傳江。傳湘父母務農,家境頗貧,但仍望子成龍,省吃儉用讓三個兒子讀書。三子中只有傳湘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因而,父母就僅讓傳湘一人繼續學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190師中將副師長。1941年9月24日,在第二次長沙會戰湖南梁家段同日軍激戰時,壯烈殉國。
烈士簡介
在學...
國軍抗戰英烈姚中英:犧牲在保衛南京的太平門戰鬥
抗日英烈姚中英(1896-1937)字若珠。男,1896年出生,廣東平遠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3軍156師參謀長,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姚中英烈士簡介
姚中英烈士是廣東平遠人。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參加北伐戰爭。後進入陸軍大學第8期學習,畢業後任獨立第1師6團副團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第83軍156師團長,參加淞滬會戰,屢立戰功,升任第83軍156師參謀長。
...
[圖文]何應欽:接收岡村寧次軍刀的中國軍人
「黃埔系」首領何應欽
中華民國第3任行政院院長何應欽
1945年9月9日,何應欽代表中國接受日軍投降書。
何應欽夫婦
1987年10月21日,何應欽病逝。
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字敬之,貴州興義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曾任黃埔軍校總教官、軍委會參謀總長、行政院院長等政府要職。
1901年入讀貴州陸軍小學,後入武昌陸軍中學。1908年到日本,初入東京振武學校,後入...
解讀歷史:從軍事角度淺析遼沈戰役國軍的敗因
遼沈戰役國軍敗因:1948年末至1949年初,注定將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在這一時間進行的國共三次戰略大決戰,不但是各國軍事專家研究的經典戰例,也是眾多軍史愛好者們熱衷討論的話題。三大戰役中以遼沈戰役最為關鍵,因為這場在黑土地上爭奪的成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後兩次戰役的進程。而遼沈戰役的重中之重當然是錦州之戰,在這次決定「多米諾骨牌」倒向的較量中,國民黨一方並非沒有翻盤的機...
揭秘:國軍第一逃跑將軍是誰?曾把蔣介石氣炸!
孫元良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華陽。孫元良的家庭背景很不錯,父親孫廷榮,曾任清廷知縣。叔父孫震,曾任第二十二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五綏靖區司令官等職。孫元良的兒子孫仲祥,又名秦漢,台灣電影明星,其知名度遠在父親之上。孫元良出身黃埔,系「天子門生」,有「飛將軍」之稱。這個雅號可不是褒義的,又名「長腿將軍」、「逃跑將軍」。 早在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孫元良就曾是...
解碼抗戰:國軍抗戰時共有多少輛坦克?
坦克在「一戰」時投入實戰,到「二戰」爆發,已被各國廣泛應用。中國最早的坦克部隊創建於1922年,當時張作霖為準備直奉戰爭,從英法等國購買了一批裝備,包括36輛「雷諾」FT-17型坦克。「九一八事變」後,這些坦克大都被日軍摧毀或繳獲。日軍利用東北軍的「雷諾」坦克進攻馬占山部,並炮製了「滿洲國」的裝甲部隊
被稱為中國「裝甲兵之父」的徐庭瑤,率部參加長城抗戰時,目睹中國士兵奮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