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愛情故事,大家首先會想到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特別是梁祝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但這畢竟只是傳說。 但在唐代宮廷中,卻實實在在地發生過一起感天動地、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這起故事的男女主角知道人不多。男主角就是唐代宗李豫(和楊貴妃也演繹過一段感人愛情故事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孫子),女主角就是唐代...
花木蘭原來不是人?唐代救世天尊下界化作女身!
南北朝時的一首《木蘭辭》使一位女性成了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將軍,她就是花木蘭。木蘭憐惜幼弟,替老父從軍,不僅置身男兒群中不露怯色,還在驅逐外族時立下了汗馬功勞。她不僅成了中國人心目中的巾幗英雄,頻繁出現在各大文學和影視作品中,還被迪士尼公司搬上了大螢幕,名揚海外。不過,在中國民間,木蘭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掌管人間善惡的神仙。
在武漢市的黃陂,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木蘭山。傳說這座山...
唐代宗李豫是怎麼死的?唐代宗李豫生平簡介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779年),初名李俶。唐肅宗李亨長子,肅宗被李輔國驚死後,他繼位。在位十八年(761~779),病死,終年53歲,葬於元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30里的檀山)。
唐代宗李豫,原被封為廣平王。後進封為楚王。馬嵬坡事變後,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帥諸將收復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起初,肅宗皇后張良娣與宦官李輔國互相利用,後來卻有嫌隙。張皇后想殺李輔國,廢掉...
揭秘唐代玄甲軍:皂衣玄甲勢如破竹無堅不摧
玄為黑色,甲即盔甲,玄甲軍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士兵身著黑鐵盔甲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資治通鑒》一書對於玄甲軍有這樣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台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
唐代宰相張九齡簡介 張九齡軼事典故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
張九齡少有才名,弱冠中進士。13歲時,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廣州刺史王方慶的讚賞。入仕後,張九齡曾提醒當時有名的宰相宋璟,讓他舉人唯賢。得到了宋璟的肯定。還上書皇帝,讓他任官要消除重內輕外的毛病。
開元四年,張九齡和宰相宋璟鬧了矛盾,回家賦閒。在此期間,...
唐代宗李豫是怎樣收復兩京的?唐代宗李豫簡介
祿山之亂,京城陷賊,從肅宗搜兵靈武,為天下兵馬元帥。公元757年(至德二年)盛夏過後,肅宗加緊了對安史叛軍總攻的準備與部署。這年閏八月二十三日,肅宗犒賞三軍,總攻長安、收復京師的戰鬥就要打響了。
九月十七日,唐朝大軍正副元帥廣平王、郭子儀為中軍,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回紇兵馬由葉護率領作為機動隊伍,在灃水之東的香積寺(位於今陝西長安南)以北橫亙30里,與叛軍10萬人擺開了...
什麼是風俗貴茶?揭秘唐代時代風俗貴茶的成因
唐代風俗貴茶,是由唐代特定的社會條件和時代背景所決定的。唐朝國家統一安定,經濟繁榮昌盛,為飲茶風尚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統治階級對飲茶的重視和倡導,在全國產生上行下效的效應;文人士大夫的飲茶活動及其茶詩文的創作對飲茶風尚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禪宗佛教與茶一味促成飲茶風尚的形成,當然這一切又與茶本身豐富的生理功效及廣大的社會功效吻合時代需要有決定性關係。
據史料記載,茶,...
解密:哪位唐代著名女詩人曾經不幸淪為妓女?
遊成都望江樓公園,見薛濤井,而想到了女校書薛濤。
作為唐代一位名垂後世的女詩人,薛濤的出身、經歷和在當時詩壇的地位,都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遐思。
薛濤,字洪度,長安人。她的父親薛鄖在成都做官,她也就自幼寄寓成都。薛濤九歲便能作詩,一日她的父親指著院中的梧桐吟了兩句「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讓她續作,薛濤應聲續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這兩句詩便成為薛濤詩集的...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明光鎧
明光鎧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鎧甲,最早文字記載見於三國時期曹植所做《先帝賜臣鎧表》。 根據20世紀70年代中國學者楊泓考證,「明光鎧」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 光鎧被認為是最好的盔甲,唐朝是明光鎧的全盛時期。唐朝明光鎧按年代先後順序可以分為五型:隋代胄甲、初唐胄甲、盛唐胄甲、中唐胄甲、晚唐胄甲。 第一型:天王雕像 以龍門石窟的潛溪寺的天王雕像為代表...
古代消防:唐代用濺筒滅火 清代民間消防組織多
導讀:唐代開始用皮袋、濺筒滅火。《通典》載:「敵若縱火焚樓堞,以粗竹長一丈,鎪去節,以生薄皮合縫為袋,貯水三四石,將筒置於袋內,急縛如濺筒」,「令壯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隨著時代的變遷,滅火器具不斷創新。 有道是:建業千日功,火燒當日窮。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頻繁發生、破壞性巨大的災害,其令人恐懼的陰影始終伴隨著人類,因此,我國歷朝歷代均十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