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楠獨家破解 台灣間諜的雙面人生
陳曉楠:上海提籃橋監獄,也被稱作是遠東第一監獄。一百多年的歷史當中,它關押了各個時代、一些身份很神秘、命運很詭秘的人。而就在前幾年有一群從這座監獄走出來的人,他們突然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而且聯合發起了一個異乎尋常的行動。他們作出了或許是他們人生當中的最後一搏。這些人就是一群來自台灣的間諜人員、台諜。當然用一個我們在歷史上更為熟悉的詞,其實他...
揭秘:哪位國軍名將在台灣當了「張學良第二」?
導讀:被稱為「張學良第二」的孫立人被軟禁了33年,這跟張學良本人相比是小巫見大巫,這位少帥的囚徒生涯是54年。 在近代史上,張學良是獨一無二的,但獨一無二的命運也常被拿來作類比。 李宗仁,1890年生於廣西桂林,1969年卒於北京。李宗仁的地位和影響力比張學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是桂系軍人的首腦,早年參加同盟會,也算得上辛亥革命元老。作為國民革命軍的將領,他在北伐戰役中頗有表現,...
[圖文]台灣山豬「阿肥」重三四百台斤
阿肥
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撰稿人韋博報道,台東市有只名為「阿肥」6歲大的山豬,他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天氣熱還有電風扇吹,不過,它如今胖到肚子、下巴幾乎快垂地,約三四百台斤的體重,把它的四肢壓到變形。
據台灣《聯合報》1日消息稱,「阿肥」本名不叫阿肥,主人蘇志明說,6年前,朋友抓來1頭小山豬送他,當時就只管叫它「小豬」,3、4年前,小豬不但不小了,還大到連它都自己都快站不起來,快被...
一個女地下黨員在台灣的身後事
1999年,我為了編輯《二十世紀台灣》畫冊,在許多單位的檔案室搜尋有價值的歷史照片。一天晚上,我在一家過去很有影響力的報社的相片櫃底部找到一袋沾滿灰塵的照片。打開袋子,赫然看見一批血淋淋的槍殺照片,發佈單位是「軍事新聞社」,發佈時間是1950年。
香港《亞洲週刊》
原題:追尋「匪諜」滄桑 探索國共和解
一個女共產黨員在台灣的身後事
(從1949年開始,國民黨在台灣槍決了數以千計的中...
一顆子彈如何讓蔣經國登頂台灣?蔣經國遇刺內幕
導讀:1970年4月24日,紐約廣場大酒店,一個名叫黃文雄的台灣男子讓子彈飛過了蔣經國的頭頂。這是蔣經國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危險之一,也令他終身難忘。很長時間後,蔣經國還會對周圍的親隨自言自語地說:「台灣人為什麼要殺我?」 1988年1月13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在台北去世。23年過去,島內風風雨雨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代領導人。然而幾乎每次民調顯示,對台灣民主、經濟、民生等各方面...
太平輪為何成為台灣「不容輕易開口言說」的禁忌
導讀:事實上,太平輪的悲劇沒有紙醉金迷的氛圍,也從未誇耀無從撼動的鋼鐵外殼,甚至它欠缺了泰坦尼克號那股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戲劇性;太平輪的悲劇純粹是被時代所定義,是那個流離年代的插曲。這千餘人搭了船,大部分是為國府這棟大廈將傾,不得不選擇逃離,很多人還以為有機會重回故國,只是沒想到留下儘是生離死別的淚水與悲愴。一如龍應台《大江大海》、齊邦媛《巨流河》,這是部屬於失敗者的史...
蔣介石敗走大陸後幹了什麼事使他在台灣站穩腳跟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時,蔣介石帶著蔣經國,乘坐專機「美齡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倉惶逃往台灣。 坐在飛機上,蔣介石望著舷窗外面的河山,臉色沉重,一言不發。他深知,自己這一去台灣,恐怕再難回來大陸。 到了台灣後,蔣介石對為什麼敗退台灣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檢討。為了避免在台灣重蹈覆轍,蔣介石幹了這件事,終於在台灣站穩了腳跟。 什麼事情?四個字:「土地改革」。 「土地改...
為什麼統一台灣在平三藩之後:和鄭經多次和談
三藩之亂後,僅在台灣、澎湖還有殘存的反清勢力,即為依舊奉明朝正朔的鄭氏政權。此時鄭成功之子鄭經承襲延平郡王的爵位,他積極參與三藩之亂,曾一度佔領福建、廣東的一些地區,失敗後退守台灣、澎湖,並丟失了根據地金門、廈門。
清朝曾與鄭經進行過9次和談,但均未成功。鄭經的首要目標是保持台灣的獨立地位,因此他不斷宣稱台灣不是中國領土,但他又面臨著清朝嚴重的軍事威脅,因此做出妥協...
怪事!蔣介石在台灣探病病人就死究竟是怎麼回事
導讀:「蔣介石探病病人就死」的怪事一度在台灣瘋傳。據《蔣介石在台灣》第五部記載,在蔣介石時期台灣軍政高層流傳一句話:「病不怕,痛不怕,就怕『總統』來探院。」蔣介石探病後接著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靈堂弔唁。蔣介石探病成為誰都害怕、恐懼的事情。下面摘自《蔣介石在台灣》第五部。 台北還是不平靜。 才賞完月、過了中秋節,(1958年)9月28日,「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就急匆匆地來報告說:「...
歷史上的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基隆港大戰法軍
劉銘傳,字省三,號大潛山人,於1836生於安徽肥西縣劉老圩一個世代耕織務農的農家。早年加入湘軍,成為李鴻章麾下的一員大將,之後升為直隸總督。中法戰爭爆發後,清政府任命他為督辦台灣事務大臣,籌備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1884年7月16日,劉銘傳抵達基隆。第二天即巡視要塞炮台,檢查軍事設施,並增築炮台、護營,加強台北防務。在他到達基隆的第十五天,中法戰爭就爆發了。同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