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簡介 「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
成吉思汗幾個兒子?成吉思汗四子托雷死於誰手
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他的三兒子窩闊台繼承了他的汗位,而小兒子托雷是成吉思汗最喜愛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他的汗位? 成吉思汗與皇后孛兒帖生育了四個兒子:長子術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小兒子托雷。多年來,四個兒子都跟隨他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各有所長,並且都在軍中極具威望。早在第一次西征之前,成吉思汗的皇妃也速倫提出:大汗即將遠征,如果發生什麼不測,誰來繼承汗位?成吉思汗...
李燾簡介 唐朝宗室曹王李明之後李燾生平簡介
李燾簡介:李燾(公元1115年-1184年),仁甫,一字子真,號巽巖,眉州丹稜(今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人,唐朝宗室曹王李明之後。生於宋徽宗政和五年,卒於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年七十歲。 李燾(1544年-1625年)字右臨,號斗野,河源縣城鎮上城古獅李屋人。李燾出生貧寒,其祖父景顯公世居曾田,幼年時痛喪父母,靠祖母撫育,但李燾從小聰慧過人,嗜書如命,景顯公見其孫兒自幼超群,恐莫玉成,故舉家...
胡亥怎麼當上皇帝的? 秦二世胡亥怎麼死的
胡亥偶爾一次誤入苑中的人當場射死,趙高知道後又借題發揮,先是讓他的女婿閻樂上奏說,不知誰殺了人,將屍首扔到了苑中。然後趙高又裝模做樣地對胡亥說,皇帝因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無罪的人要受上帝懲罰,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懲罰,同時鬼神會奉命降災的。胡亥很害怕,趙高趁機叫他到別處的行宮去暫時躲一躲,胡亥很聽話地就走了,趙高在朝中儼然皇帝一般。 胡亥此時並不瞭解天下的真實情況,等到...
朱元璋屢遭日本羞辱卻不敢出兵征服真實原因
縱覽中國歷史,但凡一個大一統王朝初定,總是希望四夷賓服。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國書到日本,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希望他們來朝貢,二是責令他們解決擾明倭寇問題。結果,國書送達後,日本不僅沒來朝貢,反而砍了使者的腦袋。泱泱天朝大國被小小島國羞辱,朱元璋惱羞成怒,揚言出兵,要征服日本。 針對朱元璋的開戰威脅,日本攝政王懷良親王針鋒相對,寫了一封回信。這封信不卑...
梁敬帝蕭方智簡介 南梁滅亡,南朝梁的末代皇帝
梁敬帝蕭方智(543年-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南朝梁皇帝,梁元帝蕭繹第九子。公元555年即位,公元557年,梁敬帝禪位於陳霸先,南朝梁滅亡。 人物生平 太清三年(549年),蕭方智被封為興梁侯。承聖元年(552年),被封為晉安王。承聖二年(553年),被封為平南將軍、江州刺史。 承聖三年(554年)十一月,江陵被西魏攻陷,梁元帝及太子蕭方諸遇害。次年,陳霸先、王僧辯擁立蕭方智以太...
晉廢帝司馬奕簡介 借沉迷酒色苟且偷生的皇帝
廢帝司馬奕(342—386年),字延齡。東晉的第七位皇帝,晉成帝之子,晉哀帝司馬丕同母之弟,又稱海西公。司馬丕死後,司馬奕於興寧三年(365年)2月23日即帝位,在位6年,為桓溫所廢。被廢後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禍端,便枉塞聰明以苟且偷生。之後司馬奕便沉迷於酒色,於386年過世,享年四十五歲。 人物簡介 晉廢帝司馬奕(342年—386年),字延齡,東晉的第七代皇帝,晉成帝之子、晉哀帝之弟。晉哀帝...
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粱冀簡介
梁冀(?-159年),字伯卓,安定(今甘肅涇川)人,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時曾協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其父親為梁商,有一妹,是漢順帝的皇后。 公元125年,東漢第七個皇帝漢順帝即位,外戚梁家掌權,梁皇后的父親梁商成為大將軍。 梁冀初任黃門侍郎,轉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步兵校尉﹐執金吾。136年(永和元年)拜河南尹。141年,梁商病死﹐梁冀繼任大將軍。他一手援立三帝﹐執政二十餘年。...
魔家四將分別是誰?封神榜中魔家四將的簡介
魔家四將分別是誰?魔家四將,在封神榜和西遊記中都有過出場,在武王伐紂中身死,後被姜子牙封為四大天王,護國安民。那麼魔家四將是怎麼死的呢? 南方增長天王,名魔禮青 魔禮青,身長二丈四尺,面如活蟹,須如銅線。手持青鋒寶劍,上有符印,中分四字:『地,水,火,風』,這風乃黑風,風內有萬千戈矛。若人逢著此刃,四肢化為齏粉;若論火,空中金蛇纏繞。遍地一塊黑煙,煙掩人目,烈焰燒人,...
電視劇新《三國》偏離了「中國史心」
新《三國》比起老版,少了許多抒情意味的空鏡、特寫,敘事節奏加快了,這大概是它的優勢。但為了戲劇衝突,也改變了很多大家熟悉的歷史橋段。比如十八鎮諸侯是曹操發矯詔召集的,袁紹不過是應詔來與曹操會盟,但劇中曹操卻成了會盟的後加入者;再如劉關張是隨公孫瓚前去會盟的,在劇中竟成了孤單單、慘兮兮地隻身赴會。劇中這樣故意變更細節的地方還有很多,我想名著改編,既要照顧到普通觀眾的觀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