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廣州日報》2015年8月19日A7版,作者:黃丹彤,原題為:《14歲被擄北海道挖煤廣醫教授口述魔窟親歷》 1944年8月的一天,14歲讀初中一年級的男生鳳儀萍在上海大街上行走時,竟然被侵華日軍強擄上卡車,押送上船運到日本北海道栗山角田煤礦當礦工,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由美國大兵從地獄裡將他解救出來,與他同樣遭遇的同船受害者共有300人,只有200人活著回來。 71年後再回首自己那段...
史上唯一跟父親爭權的皇帝女兒:安樂公主李裹兒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女兒。韋後所生,小名裹兒。先嫁武崇訓(武三思子),後嫁武延秀(武承嗣子)。中宗時,開府設官,略賣官爵,宰相以下,多出其門。曾自請為皇太女。強佔民田、民房,大興工役,生活奢侈。景雲元年(710年),與韋後等人毒死中宗,不久在李隆基(玄宗)發動的宮廷政變中被殺。 其實,生為女皇武則天的兒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 比如中宗李顯,在他成長的時候,不得不親眼看著與自己...
古代從縣令到成為大學士需要怎樣的晉陞通道?
康熙年間兩個縣令因勤勉為官、政績突出而成為當朝一品大學士。在古代,一縣之最高長官相當受朝廷的重視,並且會用嚴格的制度來挑選,完備的通道來進行晉陞。
得到至高重視在中國古代,一縣之最高長官被稱為縣令、知縣,民間還稱之為父母官、縣太爺等,在歷史上相當受朝廷的重視。
《資治通鑒》卷二十四記載,公元前68年,漢宣帝「始親政事,勵精為治」,治理朝政很勤奮,尤其是對於選拔地方...
歷史上真實的豪門孔祥熙:揭秘孔祥熙的功與過!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孔子的第74世孫。 1. 孔祥熙原本是山西太谷名門望族,祖父孔慶麟是著名的票號老闆,擁有「義盛元」等金融和商業行號。孔慶麟並非只懂賺錢的生意人,亦深明事理,為曉諭兒孫做人處世,特親撰對聯懸掛家中,「做幾件學吃虧事以百世使用;留一點善念心田使兒孫永耕」,橫額為「虛心味道」,後來孔祥熙在山西創辦「銘賢學校」,將其作為全校師生座右銘...
漢初軼事:劉邦給蕭何封侯為何遭眾將群起反對
現在一說漢初的功臣,我們常常會想到才華出眾的陸賈,但事實上,他在當時只是一位管議論的太中大夫,毫無封侯的可能。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漢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奮勇殺敵的軍功!儘管陸賈功勞卓著,但誰讓他的「功」不是軍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檯面、封不了侯的。
這樣的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不妨來作個比較:
《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的曹參軍功:
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
東林黨誤遼事:一味的掣肘熊廷弼和袁應泰兵敗
1,熊廷弼的前期作為
萬曆四十七年,在與後金軍的薩爾滸之戰中,經略楊鎬指揮的大軍慘敗,從此明朝力量大衰,在遼東失去優勢,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禦。戰後,經廷議,擢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楊鎬為遼東經略,至此熊廷弼便開始了在遼東的軍事生涯。
其時開原、鐵嶺相繼失陷,瀋陽軍民紛紛逃奔。熊廷弼到任後,逮捕了準備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斬殺逃將劉遇節等,以求穩定軍心。...
玉璧之戰的失敗原因:高歡太過小看對手韋孝寬
玉壁在南北朝時,是極為顯要的軍事重鎮,是東魏和西魏擴展勢力,向對方進發的咽喉要道。在1400多年前,這裡曾發生了一次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術最雜、傷亡最多的封建勢力爭奪戰,歷史上稱為「玉壁大戰」。高歡兩次折戟玉璧,最終也使得西魏的實力超過了東魏。
1 驕兵輕敵:作為東魏的實際統治者,3年前邙山之戰的勝利使得高歡這次傾山東之兵以攻玉璧,志在必得。他認為宇文泰沒有力量和其做...
乾隆為何成為長壽皇帝:下狠心戒一不良嗜好
清代皇帝比較重視醫學,例如康熙就大力推廣人痘接種術,他在《庭訓格言》中這樣說道:「因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今邊外四十九旗,俱命種痘。凡所種者,皆得善愈。」
你不要小看了中國的種痘之術,在1796年英國人琴納試種牛痘成功以前,歐洲和亞洲的很多國家都是採用中國這種免疫方法進行天花防治,俄國早在1688年就曾經派遣醫生來中國學習,以期得到這種特異性的人工免疫方法。正像法國思想家伏爾...
牛李黨爭是由什麼考試引起?牛李黨爭什麼時候
牛李黨爭是由什麼考試引起?牛李黨爭什麼時候
牛李黨爭,通常是指唐代統治後期的九世紀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
鬥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持續時間將近40年,最終以牛黨獲勝結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歎。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宦官專權、唐朝腐敗衰落的集中表現,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
...
中國古代歷史上14次人口大滅殺事件:怵目驚心!
中國歷史上規模較大的人口滅殺事件,都是戰爭造成的。古代中國的戰爭非常頻繁,在商朝的《卜辭》中就記載了各種戰爭61次。而據《春秋》記載,在春秋時期242年間,各種戰爭達448次。到了戰國時期,僅大規模的戰爭就有222次。 戰國時的秦人嗜好戰爭,他們左手提著人頭,右臂夾著俘虜,追殺自己的對手。司馬遷記載:秦國攻魏殺8萬人,戰五國聯軍殺萬人,伐韓殺1萬人,擊楚殺8萬人,攻韓殺6萬人,伐楚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