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韋後之亂是指唐中宗皇后韋氏的專權亂政,韋皇后毒死中宗,陰謀奪權。景龍四年(710)韋氏恐其醜行暴露,安樂公主欲韋氏臨朝,自為皇太女,遂合謀毒死中宗。韋後臨朝攝政,立李重茂為帝,史稱少帝。韋後又任用韋氏子弟統領南北衙軍隊,並欲傚法武則天,自居帝位。臨淄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發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讓位,立相王...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用美人計逼父親李淵造反
導讀:李淵雖不是很好聲色,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決定起兵反隋卻是中了美人計。當初隋煬帝在江都沉湎於聲色,天下風煙四起,隋朝的江山已經搖搖欲墜了。李淵官任太原留守,兒子李世民心懷大志,他傾身下士,結識許多英雄密圖舉事。晉陽令劉文靜與宮監裴寂和李世民經常往來。劉文靜十分器重李世民,勸他趁天下大亂的時候乘虛入關以成就帝業。李世民早有此意,只是怕李淵不從,劉文靜便與李世民商量了...
裴寂簡介 唐初大臣李淵太原起兵策劃者裴寂生平
裴寂,字玄真,唐初大臣。蒲州桑泉(今山西省臨猗縣西南、運城縣西北)人。隋末任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宮副監。與李淵交誼深厚,為李淵太原起兵策劃者之一。並以晉陽宮米九百萬斛、雜彩五萬段、鎧四十萬枚支援出兵。後李淵進兵至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他又支持李淵稱帝,唐建國後,他任尚書僕射,最為李淵所寵信。629年(貞觀三年)因罪放歸原籍,曾參預制定《唐律》。後流放靜州(今廣西柳州市昭...
揭秘武則天的44歲未婚母親究竟是什麼樣的女人?
武則天之母楊氏,是前朝隋煬帝時期的武衛將軍、左光祿大夫楊達的女兒,跟唐高祖李淵還是表兄妹。楊氏酷愛閱讀佛教圖書,注重修身養性,根本不把一般的男人放在眼裡,所以,44歲已過不惑之年,還待字閨中。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省獻縣) 建立了農民根據地,聚集到了10 余萬人準備打群架的起義軍,自稱長樂王,公開挑戰隋煬帝。 二月,李密設魏公府於洛口城,領導瓦崗軍...
[圖文]中國第一皇帝家庭:唐睿宗一門五天子
唐睿宗
中新網11月7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文稱,自秦一統以來的中國歷朝歷代,要算唐代的睿宗李旦最有皇帝緣了。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李治病崩後,中宗李顯即位,很快被武則天強行廢去,改立李旦為天子,以文明為年號。不久,武後革唐命,降李旦為皇嗣。唐中宗復辟後,李旦又被立為皇太弟。景龍四年,韋後弒中宗,有搖動李唐社稷之危,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率眾討平韋、週二黨,李旦再次被奉...
李秀寧簡介 唐高祖李淵三女平陽公主李秀寧生平
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太子李建成的妹妹。由於原名湮沒,李秀寧是後世的小說中為平陽公主取的名字之一。眾多小說中還有李四娘,李秀娘,李秀英,李婉兒,李小妹,李三妹等名字。有些小說中稱其為李平陽或李屏瑒,則是把其封號或封號的諧音當作了名字。 隋大業13年(公元617年)5月李淵起兵爭奪天下,率軍從山西太原出發向長安進軍。 長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淵留在長安作人質的家人。逮捕名單中就包...
李世民的故事:一代明君
在中國所有偉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間並不長,只有626~649年的二十三年,但他的功績及名聲絲毫不遜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創業之主。用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裡的一句話,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地位,唐朝才開始盛大起來」的。而且,他還是著名的軍事家、書法家,他開創的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鼎盛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於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9年),生於京兆武功...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導讀:高陽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聰慧,備受寵。嫁給宰相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夫妻不諧。後與會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辯機私會。數年後,事發,辯機被腰斬,高陽公主身邊的侍女均被處死。後來李治登基,高陽公主開始與僧人尋歡作樂。三位僧道慫恿高陽公主推翻李治造反,被賜死,年僅二十七歲。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公主本是世界上最好混的一個職位,既不用像王子們一樣,為了爭權奪利,不是你吃了...
為武則天守陵的石像為何都沒腦袋?乾陵無頭石像
最為奇怪的是,這些石像都是沒有腦袋的,這就讓人產生了許多的疑問,為什麼乾陵會用這些沒有頭的石像守陵呢?如果你仔細觀察它們,會發現從這些人的脖子上可以看出石像的頭被砸掉的痕跡。那麼,這些石像的頭部失蹤是人為的呢,還是天災呢?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位於陝西西安市西北乾縣城郊的梁山上。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而且還有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石刻群雕中有神秘的...
武則天女兒怎麼死的?武則天有沒有借弒女爭寵
武則天沒有殺女奪後權?一直以來,「武則天為奪取後位,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這個說法也得到了正規史學著作的傳揚。那麼,「武則天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究竟有無其事呢?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橫空出世,是一個歷史奇跡。但是,成功地獲得皇位的武則天,身後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圍繞武則天的評價,妖魔化一直佔據著傳統史學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則天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