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歷史上的紀曉嵐遠沒有電視劇上演的那般灑脫自如,當時他不但得了個「娼優大學士」的外號,其本人很多事也經常被人引為笑談。 乾隆時期,北京達官貴人們都嗜好淡巴菰(煙草),乾隆當時尤其如此,煙癮很大,一天都離不開。後來乾隆突然無故咳嗽,太醫診治後說:「病源在肺,恐怕是吸食淡巴菰所導致的。」乾隆聽後便命太監不准再拿這個東西進來。過了一段時間後,咳嗽病倒好了,乾隆於是對淡巴菰...
清朝皇子皇女為何多夭亡?清末皇帝無子嗣之謎
歷代皇子皇女多夭亡,而清朝尤其嚴重。清代後期的同治帝沒有遺胤,他的堂弟光緒帝也無後人,真是有點怪。然而這一切都是可以作出某些解釋的。 清代自順治帝建立統一的全國政權,到宣統帝滅亡,共經歷十個君主,宣統帝在童稚之年退位,可以不考慮他的生育問題,其他九帝的生育狀況。 15歲以前夭逝者,共74人,而清代9個皇帝共有子女146個,殤亡數是出生數的一半,其中皇女60人中竟夭37人,夭亡率...
大清王朝衰敗的關鍵:嘉慶帝只是平庸的好人
嘉慶皇帝的二十多年統治,就在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尷尬中過去了。 二十多年間,雖然經常心灰意懶,但是他從來沒有放鬆過權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不倦地處理政務。 其實,這種勤奮已經成了一種慣性,成了一種「懶惰」著的勤奮。他弄不明白為什麼他越努力,形勢就越糟。他不明白他已經在中國歷史上找遍了所有藥方,為什麼還是不見效。越到後來,皇帝越對扭轉社會大勢喪失了信心,他已...
揭秘康熙帝兩度廢掉太子胤礽之謎 康熙儲位之爭
康熙兩度廢掉太子胤礽之謎:要說胤礽也是康熙正牌皇后赫捨裡的兒子,那可是嫡子!可這位太子胤礽卻兩次被廢,與皇位僅一步之遙,卻最終與之失之交臂。 如果讓人說出幾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那康熙大帝必定會被人提及。他削三藩、平準噶爾、戰沙俄,收復台灣,開創了清王朝的盛世輝煌。就是這樣一個文治武功的英明皇帝,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卻是「為伊消得人憔悴」。 繼位要從嬰兒抓起 胤礽...
清朝同治皇帝有兒子嗎?同治皇帝的兒子是誰?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兒子,也是咸豐皇帝唯一的一位兒子?同治皇帝有兒子嗎?如果有,那麼同治皇帝的兒子是誰?是光緒皇帝嗎? 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同治皇帝之後的皇帝是光緒皇帝,按照律例,子承父業,同治皇帝之後的皇帝應該是他的兒子?那麼光緒皇帝是他的兒子嗎? 同治皇帝在1856年4月27日出生,而在1875年1月12日去世,他僅活了19歲,在位時間為13年。同治皇帝...
乾隆皇帝為何不知道自己生母是誰?乾隆生母是誰
正是由於乾隆皇帝的誕生地是一個尚未猜破的謎,因而難免後世對他的生母為何人作捕風捉影之談。 關乾隆生母之謎 近世以來,有關乾隆生母的傳說異聞紛紛而出,而人們尤熱衷於談論乾隆生母為避暑山莊宮女李氏,不僅小說家濃墨重彩大加渲染,某些治史者亦稱此說鑿鑿有據。這樣一來,清官書所謂乾隆「誕於雍和宮邸」的說法反倒被冷落在一旁,甚至被指為有意作為。 道光以後,第一個站出來對乾隆生...
嘉慶皇帝暴死之謎 嘉慶皇帝為什麼會突然死去
嘉慶暴死之謎:嘉慶帝(1760~1820年)名永琰,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父歸政,尊為太上皇。嘉慶四年父卒後親政,首將貪官和珅賜死,繼而平息了白蓮教義軍起事。其勤政戒惰,務實遵禮,一切以體察民情民意為本。以天朝富有四海自居。二十五年,卒於避暑山莊,傳位旻寧。尊謚睿皇帝,葬昌陵。 嘉慶二十五年盛夏,嘉慶帝率領大批隨員、名優藝伎,馬隊輦輿,浩浩蕩蕩向木蘭進...
明崇禎皇帝之死是清朝之痛?
據說崇禎皇帝在北京城破之日,為了避免皇室受辱,要親手斬殺自己的女兒,結果心慌意亂,一劍下去只斬斷了女兒一條臂膀。看著女兒在血泊中翻滾哀號,崇禎皇帝歎道: 「誰讓你生在帝王之家?」 其實這句話,崇禎也可以捫心自問。 皇帝做到要自殺這個份上,真是還不如不要做了。 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乞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所創立的大明王朝,...
揭秘:康熙皇帝60年都不能釋懷的遺憾是什麼?
康熙60年不能釋懷的遺憾:如果不是上帝插了手,誰也無法解釋康熙和彼得一生波瀾壯闊的歷程,竟然充滿那樣複雜而神秘的巧合。他們同是少年登基,同樣博學勤政,甚至連幼年的曲折命運,也充滿讖語般的暗合。 年幼的康熙和彼得都是不幸的。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庶妃。玄燁降生時,父親順治皇帝正對滿洲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即傳說中的明末名妓董小宛)愛得死去活來,哪有精神顧得上...
清朝三代帝王的幕後女人:孝莊皇后活了多少歲
生平簡介 孝莊文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孝端皇后的侄女,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出生,貌美機智,是清代太宗皇太極之妃,號孝莊。在明末東北各族各部的混戰中,她作為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英明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妻,時年十三歲,陪伴了皇太極十八個春秋。在後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捲入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