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國民政府財長孔祥熙、海軍部長陳紹寬訪問歐美,在訪問中曾經對美國最新的「蘭利」號航母發生濃厚興趣。
潛艦成為海軍的主力兵種,迄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卓越,就科技而言,潛艦在海戰中的存活率和戰鬥力是最高的。國民政府也曾計畫購買潛艦。
1928年,蔣介石實現形式上的「國家統一」,任命陳紹寬為海軍部長。陳紹寬提出將海軍艦艇噸位提高到60萬...
[圖文]蔣介石主持1936年綏遠抗戰詳細經過
1936年的綏遠抗戰,轟動一時。此役起也快,落也快,從11月中旬打響,到12月中旬驟停,前後僅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但由於過去有關檔案披露得比較零散,因此關於此役如何發生及經過情形,何人主導,何方參與,乃至結束的原因,也就有了種種不同的說法。有認為傅作義受中共宣傳影響而揭旗抗日者,也有認為戰役乃由蔣指揮,並有中央軍直接參戰者。由於綏遠戰役打響後蔣急匆匆趕赴西安,結果遭遇事變...
二戰壓力大,蔣介石曾兩度想自殺
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郭岱君在舊金山黃埔軍校83週年校慶活動中談到了許多蔣介石日記中透露的秘聞,其中,郭岱君透過研究指出,蔣介石在二戰的壓力下曾兩度想自殺,最後靠禱告的力量度過。 保存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介石日記現在成為該所借閱率最高的檔案史料,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郭岱君在舊金山黃埔軍校83週年校慶活動中談到了許多蔣介石日記中透露的秘聞,其中,郭岱君透過研究指出,蔣介...
蔣介石殺人不見血:白崇禧真是性過度死在公館?
1966年12月2日,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臥室,屍身發綠,死因不明,時年七十四歲,傳言白崇禧為蔣介石派人毒死,官方聲稱白崇禧死於心臟病,「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與「國防部」部長蔣經國立即派遣「國防部」副部長馬紀壯前往白府弔唁,並宣佈由「國防部」負責以軍禮治喪,由何應欽、孫科、陳立夫、顧祝同等200餘人組成治喪委員會,但並未頒發「褒揚令」。關於其真正死因一直撲朔迷離。 「白崇禧...
蔣介石後人:扶不起的蔣三世 蔣家王朝後繼無人
扶不起的蔣三世:李敖揭蔣家王朝為何後繼無人 蔣介石實際上只有一個兒子經國,毛福梅所出,蔣緯國是抱來的。經國的俄國太太蔣方良替他生了一女三子。女兒蔣孝章嫁給俞大維的長子,中德混血兒俞世揚,蔣經國起初很不高興,嫌俞世揚年紀太大又結過婚,但結果倒蠻好,安分守己,這個中、德、俄三國混血家庭,住在美國,完全脫離是非圈之外。三個兒子孝文、孝武、孝勇,為蔣氏王朝第三代的希望所寄,麻...
揭秘:蔣介石為何要氣死老朋友杜月笙背後的秘密
導讀:1949年4月27日,上海春意盎然,正到處是「風吹新綠草芽青,雨濕輕黃柳條潤」的景致。可是四周隱約傳來的隆隆炮聲,打破了尋春人的悠閒心境。國民黨軍隊行色匆匆,一路擾民而去,這座遠東最大的工業城市,馬上就要回到人民的手中了。 這天夜裡,上海灘一代大亨杜月笙黯然神傷地獨包一艘荷蘭輪船,攜妻妾、子女、朋友和隨從數十人,逃離上海,去香港避風。杜月笙到香港,租住堅尼地台18號底層。...
「攘外必先安內」 蔣介石拾民族英雄岳飛牙慧?
文章來源:搜狐作者部落格 不知何故,一提起"攘外必先安內",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蔣介石。其實,"攘外必先安內"的首倡者並不是蔣介石本人。蔣介石不過是繼承古代傳統,拾前輩牙慧而已。 最初,"攘外"與"安內"是並舉的。這一點,在儒家經典裡有所體現,《毛詩·小雅·車攻序》中云:"宣王復古也,宣王能內修政事,外攘夷狄,覆文武之境土。"由此可以看出,"攘外"、"安內"既是中國儒家的政治理...
蔣介石死亡時間!蔣介石死前留下的遺囑竟是這個
蔣介石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八月十一日上午八時,余南庚在榮民總醫院主...
晚年的蔣介石完全任由宋美齡擺佈?蔣介石死亡時間
1969年夏天過後,由於日益惡化的病情,蔣介石只公開露面了4次。這種露面旨在給人留下一種蔣介石始終處於身體健康、一直控制局面的印象。而事實上蔣介石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年患有多種疾病,行動困難,長期住在榮民總醫院,4次露面都是在宋美齡的精心安排下進行的…… 一、接受蔣孝勇夫婦的奉茶 蔣介石病重後第一次在報紙上露面,是蔣氏的三孫蔣孝勇和方智怡結婚時奉茶的照片。 蔣介石自1969年8月從...
「漢奸大審」:蔣介石為周佛海說情被頂回
1946年初夏,龔先生從當時避戰內遷重慶的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法政系畢業,被分往南京《中央日報》做了一名「額外臨時試用助理記者」。 當時,抗戰勝利不久,國內新聞業復甦,業內需要大量的外勤記者。也因是央報的緣故,他以實習記者身份,居然被派往廬山牯嶺,此後更是歷經了國內一系列重大的新聞事件現場,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從龔先生的回憶來看,所謂「國府垮台前夕」這個範疇,或許正是要從他走上廬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