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 陽光歷史

 



孟婆與孟婆湯的故事:歷史上的孟婆是什麼人?

 孟婆與孟婆湯的故事:歷史上的孟婆是什麼人?
  導讀:據說,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念誦佛經。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  後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後漢。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洩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築醧忘台。准予選拔鬼吏供使喚。鬼...



神話人物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神話人物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裡,生活在蛋中的盤古開天闢地,開創了宇宙的文明之始。  傳說在天地還沒有開闢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一萬八千年後醒來,發現周圍一團黑暗,什麼也看不見。盤古張開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只聽「卡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一絲微光透了進來。大神見身邊有一把板斧,一把鑿子,他隨手拿來,左手持鑿...



故宮裡有多少「宮」?北京故宮到底有多少間房子

 故宮裡有多少「宮」?北京故宮到底有多少間房子
  人們對於皇家宮殿的印象,最深刻的要數秦始皇營建阿房宮的廣博。就像《阿房宮賦》中所說的「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的雄渾氣勢,震懾人心,以至於西楚霸王那一把三月不熄的大火,不知叢生了多少哀怨。從此,宮殿就是廣闊的代名詞,就意味著無以丈量的土地,連綿不絕的走廊,錯落有致的亭台,以及似乎永遠也無法數清的「宮」。無論宮殿有多大,都不可能數不清,那麼,故宮裡有多少「宮」呢?  提起紫...



《衛子夫》中竇嬰和竇太后是什麼關係?

 《衛子夫》中竇嬰和竇太后是什麼關係?
  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  竇嬰是漢文帝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輩以上世世代代是觀津人。他喜歡賓客。漢文帝時,竇嬰任吳國國相,因病免職。漢景帝剛剛即位時,他任詹事。  梁孝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他的母親竇太后很疼愛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漢景帝以兄弟的身份與他一起宴飲,這時漢景帝還沒有立太子。酒興正濃時,漢景帝隨便地說:「我死之後把帝位傳給梁王。」竇太后聽了非常高興。這時竇嬰...



金瓶梅詞話:中國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

 金瓶梅詞話:中國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
  金瓶梅詞話全本:中國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絲綢版《金瓶梅詞話》售價72900元,令市民瞠目。《金瓶梅詞話》是《金瓶梅》現存最早的版本系統,為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東吳弄珠客及欣欣子序,一百回。  《金瓶梅詞話》是《金瓶梅》現存最早的版本系統,為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東吳弄珠客及欣欣子序,一百回。所謂「詞話」是指書中插有大量的詩詞曲賦和韻文,這個本子及其傳刻本,統稱詞話本。《金...



安祿山叛亂:安史之亂

 安祿山叛亂:安史之亂
  唐玄宗在位時,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在重要的邊境地區設立了十個軍鎮(也叫做藩鎮),軍鎮的長官叫節度使。節度使帶領軍隊,還兼管行政和財政,權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當時的慣例,節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調到朝廷當宰相。  李林甫掌權以後,不但排擠朝廷的文官,還猜忌邊境的節度使。擔任朔方等四個鎮節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戰功。他手下的將領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驍勇善戰的名將,李林甫看...



明朝的官職劃分 大明朝制定的官職列表介紹

 明朝的官職劃分 大明朝制定的官職列表介紹
  明朝官職:明朝是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黃金時代。大明王朝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在清朝官修史書《明史》中評價明朝是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明朝官職設置按品級,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共分18個等級。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為明朝中央最高級官職;三師為正一品,三孤為從一品,太子三師為從一品,太子三孤為正二品,以上官...



蘭陵王的妻子是誰?蘭陵王有沒有子嗣?

 蘭陵王的妻子是誰?蘭陵王有沒有子嗣?
  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齊王室又一個蘭陵王,長相異常柔美,因為打仗時擔心震攝不住敵人,因此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猙獰的面具。也因為他有勇有謀,驍勇善戰,領兵有方。每次打仗,蘭陵王都以勝利而告終。那麼,蘭陵王是誰?他的名字是什麼?他的妻子又是誰,他們是怎麼死的?  蘭陵王,出生於541年,死於573年,享年32歲。蘭陵王名字叫做高長恭,也叫做高孝瓘。北齊乾明元年高肅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故名蘭陵王...



陳勝是誰?劉邦稱帝后為何只拜祭過孔子和陳勝?

 陳勝是誰?劉邦稱帝后為何只拜祭過孔子和陳勝?
  秦未社會有點兒亂,亂局的始作俑者就是陳勝。這位深沉的農民,在漫長的鬱悶中突然發力,驚醒了一個強悍王朝的萬世美夢,也讓社會大病一場。讀《資治通鑒》,應該對陳勝予以格外關注。  陳勝,秦末陽城人,家庭出身赤貧,受教育情況不祥,早期以為人扛活為生,後來又被抓了壯丁,赴漁陽戍邊。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等九百人開赴邊地,途經大澤鄉,遭遇大雨,路不能行,"度已失期,失期,法當斬。"...



法正是誰?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惹法正?

 法正是誰?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惹法正?
  在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寫給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奏章中,陳壽對蜀漢丞相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政績評價極高,認為諸葛亮治理蜀國時:「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達到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的完美程度。  但是,諸葛亮不是一個真正執法如山的執法者,因為所謂無惡不懲,那只是對於普通人罷了,而一旦遇到硬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