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賄賂張居正秘密: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又字文明、汝謙,號南塘,晚年號孟諸,山東蓬萊人。他從戎四十餘年,身經百戰,是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抗倭名將、民族英雄,他訓練的「戚家軍」戰無不勝,威震天下。但因與張居正關係密切,戚繼光晚年遭彈劾解甲歸田,兩年後猝然去世。 明代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朝中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內閣首輔張居正去世了。張居正的死,無論是對...
變法權臣商鞅必須死:他不得不死的十大理由!
商鞅是個力主改革的功臣,在他的改革下,秦國的進步日新月異,進步很大。不過這樣的人,卻又沒有太好的下場,被人車裂而死。那麼曾經的變法權臣商鞅為何落得如此地步,是誰要對他下此毒手呢? 其一,商鞅來歷不正。丞相公叔座死後,恰逢秦孝公舉國招賢,衛鞅於是入秦並 「走後門」,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進見了秦孝公。初次進見沒有什麼效果,但商鞅很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終於在第四次的晤對中,秦孝...
揭秘曹叡為何執意弄死皇后和侍從?曹叡殺皇后謎案
明悼毛皇后(?-237年),毛氏,河內郡人,魏明帝曹叡第一任皇后。黃初年間,,因才貌入選太子宮。當時魏明帝還是平原王,對毛氏非常寵愛,進出常同乘一副輦同車。黃初七年(226年),魏明帝即位,封為貴嬪。太和元年(227年),封為皇后。魏明帝后來又寵幸郭皇后(明元郭皇后),對毛皇后日益淡漠。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將毛皇后賜死,謚號「悼皇后」,因魏明帝謚號為「明」,故稱「明悼皇后」,史書多作「...
隋朝不是被李淵所滅?看隋煬帝如何葬送江山
隋煬帝楊廣亡國,其實真正的隋朝主力並非李淵而擊敗的。而是隋煬帝楊廣為了爭一口氣而自己斷送掉的。隋煬帝楊廣亡國的原因,並非修建大運河工程而征發的牢力,而是對當時高麗的出兵打仗,高麗就是現在的朝鮮。在當時高麗雖然是小國,但是對周圍的國家眉來眼去,對隋朝造成很大的心裡和政治威脅。 這時,楊廣開始親自帶兵對高麗打仗,第一次對高麗出兵,動員了100萬部隊加上後勤部隊史稱200萬人,規...
揭秘霍氏一門為何遭漢宣帝滅族?謀反弒後殺太子
無論是不忠、弒後殺太子還是謀反,每一條追究下來,當時都是滅門的死罪,都是不能觸碰的底線。然而霍家人卻無視這樣的規則,致使數十年基業,毀於一旦,甚至背上千古的罵名。 挑戰底線致霍氏滅族 西漢霍氏一族,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龐大的家族,在漢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權傾朝野,極盡榮光,最後慘遭滅族。 霍氏一族的發跡,始於漢武帝時期,在宣帝霍光輔政期間達到頂峰。霍去病是...
對唐太宗政治生活影響最大的兩女人是誰?【圖】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中國封建地主階級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國封建帝王中少有的一代明主賢君,他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中最突出的太平盛世--「貞觀之治」。但封建帝王的貪慾和專制本能在他身上也一覽無遺。與歷代封建帝王一樣,他廣占眾媛,妻妾成群。皇后雖然只有一個,妃嬪則為數眾多。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唐太宗還曾多次進行挑選美女和才女的活動,是一個...
大唐的最後崩潰:保存實力讓藩鎮不敢面對黃巢
唐末的天下呈現了三足鼎立之勢:長江以北,大體以黃河為界,大河以北是藩鎮割據所轄區;大河以南是唐朝統治區。長江以南則為流寇流竄之所。
藩鎮割據,軍閥作亂,雖然把天下瓜分成條塊,嚴重的時候一片烏煙瘴氣,但是軍閥永遠不成氣候。因為軍閥往往以單純的武力來壓制很小的地區,講究「我的地盤我做主」,彼此間本身就是一個制衡。自身利益的過多考慮,使得彼此間形成強大凝聚力的概率很小。
...
蒙古大帝國:全球歷史上第一個「世界系統」誕生
導讀:在新千年前夕,《華盛頓郵報》選出「本千年第一人」,不是哥侖布,不是牛頓,而是野蠻人成吉思汗。他雖然殺人如麻,但「他和他的子孫締造了一個廣大的自由貿易區,橫跨歐亞大陸,大大地促進了東西文明的連接。」這是現時代的「全球化」眼光。 蒙古人是很落後的。在成吉思汗草創時代,他們還是遊牧民族,不屬於包含文明領域的新型邊疆國家,他們頂多只是遼金西夏這類邊疆國家的邊疆國家。但成...
八王之亂的歷史悲劇:除國家衰敗這八王全未善終
略陽臨渭地區氐族頭領蒲洪,遣使者來向漢稱臣;雍州流民王如也向漢稱藩。漢國新皇帝劉聰滿心歡喜,一一收納,又命令石勒為并州刺史去搞定河北。晉朝并州刺史劉琨因請鮮卑部首領拓跋猗盧幫忙抵抗石勒一事而上書朝廷;但是司馬越對他有猜忌,沒有同意。
司馬越怕青州都督苟晞乘機叛亂,佔據并州,就令劉琨固守并州,不得輕舉妄動。不久,漢國國主劉聰派出的攻晉大軍逼近洛陽城。城內人困馬乏,糧食空...
宋朝文弱之謎:宋朝到底為何會屢遭軍事上的失敗
宋朝,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前承五代十國、後啟元朝的封建王代,它起始於960年,終結於1279年,前後歷經了319年封建統治。根據宋朝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史學界將宋朝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為兩宋。 據載,宋朝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為解決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問題,採取了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即重視教育文化科技建設,輕視軍事勢力的積蓄,由此使得宋朝的經濟與文化教育等出現了史無前列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