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漢族,穎川(今河南禹縣)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
晁錯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在抵禦匈奴侵邊問題上,提出「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建議募民充實邊塞,積極備御匈奴攻掠;政治上,進言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
隋煬帝征高句麗:35萬兵馬最後竟只剩下2700人
公元610年,隋大業六年隋煬帝楊廣的手又癢癢了,隋軍剛剛打完了不聽話的吐谷渾,又把目標定在了更不聽話的高句麗上。 說到高句麗那就要澄清一個問題,那就是高句麗和高麗的區別。由於很多人在寫文章時比較懶(包括我),經常將「高句麗」簡單的寫成「高麗」。而事實上這兩個名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高句麗」以前是生活在東北長白山的一支少數民族,後來被鮮卑慕容氏燒了王城,挖了祖墳才被迫流亡...
順治皇帝是怎麼死的? 揭秘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順治死亡之謎?順治,滿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幼年繼位,受盡權臣多爾袞的欺凌,不顧母親發對寵愛董鄂妃,董鄂妃逝世後,順治也鬱鬱而終。也有傳聞說順治出家做了和尚,那麼順治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盛京皇宮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宗皇帝在端坐中突然無疾而終!經過一番兵戎相持的較量,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在叔父攝政睿親王多爾袞輔佐下即了帝位,...
揭秘:四大名著《水滸傳》人物綽號被誤傳千年?
《水滸傳》可以說是國人家喻戶曉的名著,書中的108位好漢各有綽號,並且廣為傳頌。但是,其中有些好漢的綽號卻一直被人們所誤解,以致於以訛傳訛了許多年。 縱觀水滸傳人物綽號,雖然林林總總,但是,大體上可以分為幾大類: 一是以動物名稱命名的。如玉麒麟盧俊義;二是以人物形體之特徵命名的,如赤髮鬼劉唐;三是以人物使用的兵器命名的,如大刀關勝;四是以神怪星宿命名的,如八臂哪吒項充;...
揭秘西晉皇家奇聞:白癡太子迎娶毒辣丑新娘
西晉也是歷史上很短命的大一統王朝。結束這個王朝的,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 作為一個剛剛立國的王朝,西晉應該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如此迅速地走向敗亡,是開國皇帝司馬炎所不能料到的。 司馬炎一統江山,這是他最大的功績,但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他一錯再錯,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大兒子,他的弟弟司馬攸被過繼給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司馬昭本來想立司馬攸為帝位繼承人...
樓蘭古國失蹤前有和親嗎?樓蘭古國是如何消失的
樓蘭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東邊的一個小國,離漢朝最近,國土被流沙佔去大半,地多鹽鹼,因此耕地面積很小,國人吃用的糧食不足,不得不到鄰近國家去租種田地,或者靠買糧過日子。但是樓蘭的牧業比較發達,有驢有馬,盛產駱駝。可別看國小民窮,由於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時匈奴是漢朝西北最大的敵人。為爭奪西域疆土,漢朝同匈奴進行了長達七八十年的戰爭。在地理位置上處於中間...
解密:中國的夜鶯島是如何被秘密送給越南的?
現在一提釣魚島,大家都血脈僨張,齊呼「釣魚島是中國的」。
其實,在2008年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中國大陸人登上過釣魚島,甚至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沒聽說過。二戰後美國托管釣魚島的近二十年間,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都沒有人關注過釣魚島。倒是在北部灣中心位置有個比釣魚島還大的夜鶯島,自古以來確確實實是屬於中國的。因為,與沒有淡水、連蚊蟲都不能生存的釣魚島相比,夜鶯島不僅有淡水,而且有...
西涼國王薛平貴:歷史上有沒有薛平貴這個皇帝?
導讀:薛平貴,民間傳說中唐朝時期人物,出身貧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婿,其後,薛平貴從軍遠赴西涼征戰,輾轉成為西涼國王,回到中原與王寶釧相聚。中國各地有許多關於薛平貴事跡的戲曲劇種廣泛流傳。 西安武家坡王寶釧寒窯,作為一個古跡,已在多年前修復並對外開放,其中還塑有薛平貴、王寶釧像及紅鬃烈馬。這一古跡的產生,實際上只是出於一種傳說,它是由舊劇《武家坡》---薛...
清朝末期庚子議和中的李鴻章為何竭力保慈禧?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中國北方殘局難以收拾。李鴻章奉召進京與八國聯軍談判。9月底,在英、法、美、俄承認由奕劻、李鴻章來擔任中方的議和人選後,其他國家也先後表示了認可。談判開場比較順利,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場談判會曠日持久地持續了1年。李鴻章提出兩個談判綱領,一個要駐軍長留,一個想賠錢走人;一個妄想解除人家的武裝,一個希望商業上給對方些便宜;一個要治罪,一個避重就輕,...
揭秘:1997年台灣曾想把核廢料運到朝鮮處理
據台灣媒體報道,就16年前的核廢料處理問題,朝鮮4日委託律師擬向台灣電力公司索賠。1997年,台灣曾試圖把核廢料運到朝鮮處理,並與朝方簽署相關的合約書,但由於韓國的堅決反對,合約未能履行,由此成為一個遺留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台灣島內建有三座核電站,每年產生13萬桶固體核廢料,如何處理這些廢料成了「老大難」問題。1979年,台灣在距本島約70公里的蘭嶼興建核廢料堆放場。放置在蘭嶼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