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重圓的意思是: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後重新團聚。 成語故事破鏡重圓不僅講述了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更反映出古人成人之美的美德。 陳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後主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才貌極為出色。徐德言當太子舍人的時候,正趕上陳朝衰敗,時局很亂的時期,無法保證國家和個人的安全。徐德言對妻子說:「以你的才華和容貌,如果國家滅亡了,你一定會流落到有權有勢的富豪人家,恐怕我們會...
成語故事牛衣對泣 牛衣對泣的典故出自哪裡?
牛衣對泣的故事,成語牛衣對泣是什麼意思?牛衣對泣的典故出自哪裡?牛衣對泣中包含什麼故事? 【釋義】亦作【泣對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蓋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對涕泣;後喻夫妻共度貧困之生活,常用此語。 【出處】典自(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訣,涕泣。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
草木皆兵的故事簡介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出自什麼戰役?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的故事簡介 公元4世紀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5月,苻堅徵集了80多萬人的軍隊開始進攻東晉。東晉...
成語故事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的主人公是誰?
導讀:十面埋伏的成語故事,出自楚漢爭霸時期,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成語詞義 十面埋伏 注音:shimianmaifu 用法:作謂語、定語 結構:偏正式 出處: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 近義詞:四面楚歌 成語示例:操與諸將商議破紹之策,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
八面威風是什麼意思?八面威風典故簡介
八面威風,(bā mian wēi fēng) [解釋]威風:令人敬畏的氣勢。各個方面都很威風。形容神氣足,聲勢盛。形容人很有氣勢,威風十足。 [近義] 威風凜凜 英姿颯爽 氣宇軒昂 [反義] 無精打采 萎靡不振 卑躬屈膝 [八面威風的故事]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敗,各地農民紛紛舉起義旗,反抗元朝的統治。這時朱元璋已經領兵攻下安徽和陽,準備繼續南下。 在過年那天,他與大將徐達,同乘一條...
季布一諾千金的故事:成語一諾千金的意思是?
導讀: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義氣,好打抱不平。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會設法辦到,因此在楚地享有盛名。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率楚軍打敗劉邦的軍隊,使劉邦陷入窘迫的境地。劉邦奪取天下後,每想起敗在季布手下的事,就憤恨不已,於是下令通緝季布。 季布逃到山東一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但出於對他的仰慕依...
舉案齊眉的典故及出處 舉案齊眉是什麼意思?
舉案齊眉,指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出自《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成語出處《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古文】: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女之,鴻並絕不娶。同縣孟氏有女,狀肥丑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父母...
八拜之交的典故 成語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來
八拜之交的典故:在中國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
懸樑刺股的成語典故 懸樑刺股的主人公是誰?
懸樑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也說的是只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穫,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懸樑刺股作為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故事源自戰國的蘇秦和東漢的孫敬。 懸樑刺股的成語典故 成語「懸樑刺股」由兩個故事組成。 懸樑 見於《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太平御覽》卷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為當世大儒。」 ...
成語一鳴驚人出自於哪個典故
春秋時期,先後有五個國家稱霸中原,史稱「春秋五霸」。在「五霸」當中,以楚國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文化最盛。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楚莊王據載生年不祥,卒於公無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春秋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