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 陽光歷史

 



三顧茅廬的主人公是誰?三顧茅廬的故事和意思

 三顧茅廬的主人公是誰?三顧茅廬的故事和意思
  三顧茅廬本為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誌·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據相關文史記載,劉備」三顧茅廬「發生地在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形成了《草廬對》,即著名的「三分天下」的戰略。。故事源自三國劉備和諸葛亮。  成語出處和典故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 舌戰群儒誰沒被說服?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 舌戰群儒誰沒被說服?
  舌戰群儒的是誰?  曹操擁兵百萬南下,意在一舉消滅劉表、劉備、孫權等割據勢力,統一全國。荊州劉表新亡,其繼承人幼子劉琮望風而降,暫依劉表的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雖然用計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小勝了兩陣,但最終還是因兵微將寡難以抵敵,不得已棄新野,走樊城,後來到江夏與劉琦(劉表長子)會合。  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



這50個成語特別容易讀錯,試試你能讀對多少!

 這50個成語特別容易讀錯,試試你能讀對多少!
  【暴虎馮河】  「馮」讀ping,不讀feng。  【暴戾恣睢】  「睢」讀suī,不讀jū。  【暴殄天物】  「殄」讀tiǎn,不讀zhēn。  【波譎雲詭】  「譎」讀jue,不讀ju。  【博聞強識】  「識」讀zhi,不讀shi。  【不稂不莠】  「稂」讀lang,不讀liang;「莠」讀yǒu,不讀xiu。  【不容置喙】  「喙」讀hui,不讀chuan。  【長歌當哭】  「噹」讀dang,不讀dāng。  【瞠目...



成語一箭雙鵰的主人公是誰?一箭雙鵰是什麼意思

 成語一箭雙鵰的主人公是誰?一箭雙鵰是什麼意思
  一箭雙鵰出處  語出《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 晟 ,請射取之。 晟 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一箭雙鵰解釋  一箭雙鵰,一箭射中兩雕。比喻一舉兩得。雕,亦作「 雕 」,一種性兇猛的大鳥。  一箭雙鵰的典故  北周的皇帝為了安定北方的少數民族突厥人,決定把一位公主嫁給突厥國王攝圖。為了安全起見,派長孫晟率領一批將士護送公主前往突厥。歷經千辛萬...



成語故事妄自尊大的由來

 成語故事妄自尊大的由來
  馬援,字文淵,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扶風茂陵人。  東漢初年,劉秀做了皇帝,稱光武帝。政權雖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統一,各路豪強憑借自己的軍隊,各據一方。其中又以在成都稱帝的公孫述最為強大。  當時,馬援是隴右軍閥隗囂的部下,深得隗囂的信任。由於馬援和公孫述是同鄉,少時為友。所以隗囂派馬援去公孫述處探探情況,商討如何能長期地割據一方。馬援信心百倍地上路,他以為這次去見公孫述一定...



成語故事高枕無憂 高枕無憂的故事出自哪裡?

 成語故事高枕無憂 高枕無憂的故事出自哪裡?
  春秋的時候,齊國有一位叫做孟嘗君的人,他在家裡養了三千個客人,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嘗君的朋友介紹一個叫做馮諼(音:宣)的人到孟嘗君家,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麼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沒什麼專長耶!」...



一決雌雄的典故:項羽與劉邦一決雌雄的故事

 一決雌雄的典故:項羽與劉邦一決雌雄的故事
  一決雌雄是什麼意思?據《史記·項羽本記》記載,秦末漢初,楚王項羽、漢王劉邦,兩人為爭奪天下,戰爭頻繁,相持日久,不分勝負。只是苦了雙方的士兵和百姓,精壯的士兵為頻繁的征戰所累而叫苦連天,老弱百姓更是被水陸軍運拖得喘不過氣來。  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多年來之所以戰爭頻繁、混亂不堪,只是因為我們兩人互相爭鬥的緣故。我很想與你面對面地挑戰,一決勝負,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殘殺,白白受...



開門揖盜是什麼意思?成語開門揖盜主人公是誰

 開門揖盜是什麼意思?成語開門揖盜主人公是誰
  [釋義] 揖:打拱;表示歡迎。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語出] 《三國誌·吳志·孫權傳》:「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正音] 揖;不能讀作「ji」或「ji」。  [辨形] 揖;不能寫作「楫」或「緝」。  [近義] 自討苦吃 引狼入室  [用法] 比喻一時不慎招來壞人;或使其出任職務;結果受到損失或禍害。一般作主語、謂語、定語。  [...



什麼是白馬之盟?白馬之盟是維護大漢朝的護身符

 什麼是白馬之盟?白馬之盟是維護大漢朝的護身符
  白馬之盟就是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三月中旬,離劉邦去世還有一個月時間,劉邦拖著重病之身將朝廷重臣和他的老婆呂後聚集在一起,殺掉了一匹白馬,對天盟誓。這就是在漢朝歷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白馬之盟。白馬之盟共有兩個內容,第一,(對大臣們發誓)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漢帝國存在,大臣們及其子孫就永遠有酒喝有肉吃)。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也就是...



臥薪嘗膽的典故: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不忘亡國恥

 臥薪嘗膽的典故: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不忘亡國恥
  「臥薪嘗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在紛繁動盪的春秋戰國時期,勾踐、夫差分別在越國和吳國登上王位。自負的越王勾踐在椒山與吳王夫差大戰,敗後被押在吳國為奴三年,歷盡屈辱。吳王夫差要在諸國中稱霸,欲留下俯首稱臣的勾踐,但吳相國伍子胥則認為不殺勾踐必留後患。因此,「殺與不殺之劍」始終高懸在越王勾踐的頭上,勾踐他在范蠡、文種、西施等越國臣民的幫助與扶植下,二十年如一日臥薪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