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遺臣赴日本乞師反清被拒,200後日本不請自來 | 陽光歷史

 

A-A+

明朝遺臣赴日本乞師反清被拒,200後日本不請自來

2015年04月24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508 次

  從明朝以來,日本以傾國之力侵略中國三次,投入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中國遭受的打擊一次比一次慘重。日本雖沒有滅亡中國,但卻明顯加速了明朝、清朝、民國三個統治政權的改朝換代,這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所僅見。戰爭結束後,滅亡的時間為:明朝4 5 年、清朝1 6 年、民國4 年。

  史家認為, 明亡不在崇禎, 而在萬曆。萬曆20年不理朝政,荒淫無道,耗資800多萬兩白銀建墓。而萬曆年間最大的國力損失來自與日本的戰爭。

  1592年, 日本封建主豐臣秀吉認為"明畏倭如虎",於是佔領朝鮮, 陰謀吞併中國, 遷都北京。 7年間, 中日兩次戰爭, 明朝耗資1000多萬兩白銀, 4倍多於年財政收入。而宰相張居正10年改革, 才積銀1250萬兩。如不是1598 年豐臣秀吉病死, 日軍退兵, 勝負殊難預料。

  遼東總兵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率4萬明軍抗倭, 實力大損。遼東總兵連換八人, 苛捐雜稅,邊備廢馳, 人心離散。遼東巡撫李化龍稱:「近自東征之後, 我兵凋殘疲弊, 幾不能軍, 虜益乘勝而攻, 自春及夏,時出時入, 若無人然。」這裡的「虜」就是指建立大清王朝的努爾哈赤。

  明朝無暇北顧, 終養虎遺患。滿洲頭領努爾哈赤逐漸壯大,統一各部,推行八旗制度。1619年薩爾滸大戰, 明朝1 0 萬精銳損失殆盡,滿洲遂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 並利用李自成起義、明朝腐敗墮落之際, 揮師南下, 明朝無力抵抗, 只能玉碎宮傾。

  明朝遺臣、學者朱舜水,中日混血兒鄭成功,明儒黃宗羲都赴日本乞師反清復明,但被回絕。200年後,日本不請自來,來者不善。

  1 8 7 1 年,清朝大臣李鴻章認為:「日本近在肘腋,永為中土大患。」1889年,日本提出《征討清國策》,決心先奪朝鮮,打敗中國。

  1891年,李鴻章令北洋艦隊主力開赴日本的下關、橫濱等海港示威。日軍全力偵探,還借勢誇張清軍威脅,掀起了擴張海軍軍備的狂潮,海軍軍費膨脹到國家預算4 1%。天皇一天一餐,節省開支,每年捐款30萬日元,皇后捐出首飾和脂粉錢,文武官員捐出薪金,百姓踴躍購買公債。

  《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失去台灣。

  反觀北洋水師耗資2000萬兩白銀。1892年,清王朝提前兩年籌備老佛爺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戶部以萬壽慶典需籌款為由,讓海軍停購艦艇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1300萬兩白銀,修建頤和園。李鴻章家產5000萬兩白銀,親信用300萬兩白銀購買定遠艦、鎮遠艦,貪污60萬兩。

  當時宮廷半月之費,即可買吉野級巡洋艦一艘,兩月之費,可購一超級主力艦,一年之費,至少可以裝備一支排行全球第六、七位的海軍艦隊。英國一艘速射艦被北洋水師拒絕,日本買下,命名「吉野」,發揮重要作用。十年內,北洋海軍一艦未添,艦齡老化,艦速慢,速射炮少,炮彈低劣,官兵吃喝嫖賭,素質低下。即便如此,北洋水師還號稱世界第8,遠東第1,日本海軍世界第16。

  美國駐日本大使賴肖爾讚歎:「日本面臨著占壓倒優勢的西方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威脅,這時沒有一個日本人出於個人目的而與外國人合作去反對本民族的利益。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日本曾經經歷過的危機和災難,但它們的領導人卻以犧牲國民的利益為代價,在國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日本人這樣幹過。」

  1894年夏,甲午戰爭爆發,天皇御駕親臨大本營,晝夜操勞無眠,皇后赴醫院慰問傷員。11月7日,日軍佔領大連灣。此時,慈禧太后60歲大壽慶典在頤和園隆重舉行,文武百官觀看京劇名角譚鑫培、楊小樓合演的《龍鳳呈祥》, 喝彩聲、叫好聲不斷。硝煙味與酒肉味, 炮火與紅燭,交織在一起。

  在日本威脅要佔領北京下,1895年3月,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清朝割讓台灣、遼東半島、山東半島, 賠款2.3億兩白銀。日本借此建立以軍事工業為主的重工業體系,加入西方列強行列。

  當時,日本人在中國銷售「清快丸」藥。據說, 慈禧因藥名聽著像" 清快完",還大哭一場。日本的確加速了清朝完蛋。 一個年富力強、野心勃勃的明治天皇領導的日本, 輕鬆地打敗了一個年已花甲、弱不禁風的慈禧太后領導的氣數將盡的清朝。

  慈禧當初拿軍費十分為難,而賠款割地卻痛痛快快,"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建陵墓耗資5000萬兩白銀。像萬曆皇帝一樣,她生前一手遮天, 死後只能任人擺佈,屍體被辱, 墓內珍品被洗劫一空。明治天皇陵墓樸實無華,僅耗資154萬日元。清朝有錢買棺材, 沒錢或不想花錢買藥建北洋海軍,日本卻吃錯了藥,更加為所欲為,最後引火燒身。

  1894年,孫中山見清朝敗於日本,產生了推翻清朝的思想。他16次前往日本,以日本為根據地、避難所、大本營,參考日本太陽旗設計出青天白日旗。留學生也大量湧進日本, 接受民主、自由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 清朝滅亡。首屆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內閣成員大都留日,各省兵權幾乎都由留日士官把持。清朝建立受益於日本侵略,而其滅亡更像是命中注定的一劫,帶有強烈的日本痕跡。

  1905年,日本擊敗俄國,引發了沙俄資產階級革命,臨時政府上台。列寧說:"沒有1905年的總演習, 就不可能有1917年的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學說日本率先研究,被中國借鑒。1919 年日本在巴黎和會上把青島竊為己有,導致五四運動爆發。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 留日生陳獨秀、李大釗、周恩來擔任領導人, 開始了反帝反封建反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抗戰時期, 日本、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三方關係錯綜複雜,撲朔迷離,捲入了一個非生既死的戰爭漩渦。

  日本利用中國內戰, 坐收漁利。蔣介石日記寫道:「是倭寇果乘粵逆叛變,內部分裂之時,而來侵略我東三省矣。嗚呼, 痛哉!夫我內戰不止!」

  日本認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間太晚,國民黨認為日本侵略發動得太早,使剿共大業功虧一簣。國民黨第一次剿共時,日本發動九第四次圍剿失去了冀東,第五次冀察主權受損。

  儘管抗戰時期實現國共合作,但是國共兩黨貌合神離,國民黨堅信日本只是"皮膚病", 共產黨卻是"心臟病","寧可亡於日, 不可亡於共"。蔣介石為了保存自己的軍事力量,把嫡系軍隊撤出東部戰線,把各地雜牌軍軍隊配置到前線。 蔣介石還採取反共優先於抗日的政策,仍然堅持將嫡系精銳部隊胡宗南軍包圍陝甘寧邊區。還讓中共到前線當炮灰, 堵槍眼, 並不斷反共、限共、防共、融共。

  共產黨也巧妙地利用日本侵略這一難得機會大發展。九一八後,中共號召"在國民黨的統治區域,工人罷工,農民騷動,學生罷課,貧民罷業,士兵嘩變",推翻國民黨政府。中共進而指出:「反共是投降的陰謀」,將人民的鬥爭矛頭轉向國民黨。還認為:「九一八事變是帝國主義進攻蘇聯的導火線」,提出「武裝保衛蘇聯」。

  1934年,方志敏率領北上抗日先遣隊,目的是吸引國民黨部隊,掩護主力紅軍南下,結果幾乎全軍覆沒,方志敏被俘就義。中央紅軍長征時提出"北上抗日",但是目的地不是日軍盤踞的東北、華北,而是湘西。湘江之戰,紅軍損失大半,目的地又先後改為黔東北、黔南,川西,川北,雲貴川,川西北,川陝甘,甘南,蘇聯邊界,都不能達到北上抗日的直接目的,而是南下不成之後"被逼",幾經周折才到達陝北,「北上抗日」才具備地理上的臨近條件。

  陳誠說抗戰中國民黨一無所獲,而共黨藉機「叛國」。但是毫無疑問,抗戰是最公正的試驗場, 國共兩黨在這場生死存亡的戰爭中接受歷史的檢驗和人民的選擇。日本侵略為新中國打了催產素。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清朝想消滅國民黨的前身同盟會, 國民黨想消滅共產黨,都怕得要死, 恨得要命, 越剿殺越反動, 越失去民心。說是為國家, 為民族, 實為一個統治階級,乃至極少數當權者的利益。中國統治階層自以為選擇了上佳的生存之道, 卻恰恰走向了滅亡。日本從沒有達到滅亡中國的目的, 卻不自覺地幫助了處於下風、進步積極的中國反對力量的壯大。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而中國當時最主要的敵人不是日本,不是反對力量, 恰恰是自身的專制、腐敗、虛弱, 在招致日本入侵的重創後, 不攻自破, 無敵自毀。反對力量在最關鍵時刻, 給予最後致命的一擊。

  創業不易, 守成更難。司馬遷說儒教「難於進取,可與守成」。反對力量奪取政權前, 好話說盡, 奪取政權後, 壞事做絕,沒過幾十年, 又開始走向墮落。中國如一頭被蒙住頭的毛驢一樣,原地踏步, 週而復始,自以為走得很遠。歷史驚人的相似,但絕不會簡單地重複。腐敗腐敗, 腐者必敗! 獨裁獨裁, 獨者必裁!難怪清唐甄曾言:「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