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運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怎麼講?
如果說,京杭大運河是一半乾涸,一半有水,那麼,隋唐大運河則是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此話怎講?隋朝的首都是西都長安、東都洛陽,修運河由揚州出發,先要向西北走,斜穿安徽淮河流域,經河南的東北部,入黃河流域,到達洛陽,此為下半部;然後向東北走,經河北東南部,入海河流域,到涿郡(北京南),此為上半部,合起來整體上走「之」字。
隋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用360萬民工挖通濟渠,連接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接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三年後,用河北民工百萬餘,挖永濟渠,到北京南,構成上半段。又過兩年,重開江南運河,直抵餘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餘萬民工,費時六年,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2700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這條運河運營了五百多年,歷經唐朝、五代、宋朝,到南宋末年,因部分河道淤塞而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京杭大運河。元朝取代金和南宋之後,在北京建都,將大運河南北取直,不再走洛陽、西安,縮短了九百多公里,又運行了七百多年,直至今日。
隋唐大運河衰敗於七百年前,那麼,它的遺跡今日如何呢?這是個大問題,值得認真調查研究。實地考察下來,令人大吃一驚:它還在!並不像人們原來想像的那樣完全找不到蹤跡。情況比較複雜:有的河段併入了後來的京杭大運河,主要是一頭一尾,如長江以南的江南運河和山東臨清以北的永濟渠的中北段,都在地表之上,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古邗溝和江南運河至今都呈現水量充足、運輸繁忙的景象。有的河段則被廢棄,主要是黃河以北的永濟渠的上中段。這次考察的收穫之一,是得知廢棄的時間下限居然是很近代的事,也就是三十多年前吧。這段河現在叫衛河,河道居然整體都在地表上,很易找著。可悲的是這段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隋唐大運河的上半段,在被廢棄之後並沒有得到保護,反而成了污水道髒水溝,遭到嚴重污染,許多地方成了「龍鬚溝」,慘不忍睹。主要污染源是河南焦作、新鄉一帶的工業廢水和河北省段沿岸的工業和生活垃圾。
據當地老船工和漁民回憶,上世紀70年代水量充足時,衛河一直都有貨船通行,由河南鶴壁以北直抵天津,運石運貨還通暢無阻。曾幾何時,由於公路鐵路的興起,加上水量不足,隋唐大運河北段竟迅速敗落,其慘狀真是令人痛惜和難以想像。第三種情況是被埋入了地下。原因是黃河在歷史上有若干次大的水患和河道遷移,大運河故道被黃沙淤泥埋在地下。這部分的長度也很長,大體在隋唐大運河下半段,即在河南和安徽境內。這部分在極個別的地段,如在安徽省宿州市泗縣長溝鎮,就有一段依然有水的運河故道,長達25公里。除此之外,在絕大部分下半段中,在地表上隋唐大運河故道已蕩然無存,什麼都找不到了,只能靠考古挖掘來證明它的存在。
好在,隋唐大運河是個客觀存在,地下黃土之中實實在在有這麼一條又長又寬的大運河遺道,只待去挖掘,去發現。實踐證明,這種發現並不難,而且,稍有動作,就有令人驚喜的巨大收穫。人們看著那些挖出來的碼頭、沉船、倉窖、瓷器會大聲驚叫:呀!這是一條曾經多麼繁榮的大運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