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軍的由來 赤眉起義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赤眉軍的由來:赤眉軍,中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軍之一。
赤眉軍於天鳳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東莒縣)起事,首領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與政府軍對抗。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其中主要由農民組成,大多不識字,因此以口頭傳令為主。組織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從事、卒史等名稱,大多延用漢朝鄉官的名稱。
樊崇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開始百多人,活動在泰山、琅琊等地。他們人少勢大,作戰勇敢,不斷攻掠官府,阻截道路,劫富濟貧,嚴懲貪官污吏。相傳:泰山郡守貪污無道,霸佔農民良田,搶佔民女,利用權勢,隨便殺害百姓,農民對其恨之入骨。樊崇帶領農民起義軍,趁夜間越牆而過,擊敗守衛官兵,捉住泰山郡守,當眾殺死,沒收全部財產分給農民。民眾積極擁護,一致稱快,起義軍的威望大增。
這時,海曲農民起義軍領袖呂母已死,她手下一萬多人都歸附了樊崇。同時,樊崇同鄉逢安、東海郡臨沂人徐宣、謝祿、楊音等也率領幾萬起義軍,投奔了樊崇。從此,樊崇的起義軍聲勢越來越大,屢敗官軍。這支農民軍在同官軍作戰中,為便於識別自家的隊伍,以朱塗眉,因而號稱「赤眉軍」。
隨著赤眉軍的發展,在地皇3年(22年)王莽派出王匡、廉丹率約十萬軍隊進攻赤眉軍,慘遭挫敗,赤眉軍發展到十萬人以上,勢力擴及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各地。
23年,更始皇帝劉玄已即位並攻入長安,赤眉軍先是願意降於更始,但雙方隨即再度開戰,25年赤眉軍兵分兩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別率領,進攻關中,並擁立漢宗室劉盆子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因為識字,任御史大夫。同時更始軍內部產生內爭,將領王匡投奔赤眉軍,隨即赤眉軍攻入長安,殺死劉玄。
赤眉軍入長安時,當地殘破不堪,赤眉軍只能四處找尋糧食,遇大雪損失慘重,隨後被劉秀派將領鄧禹擊敗,赤眉軍遂決定離開關中,27年在崤(今河南洛寧)和宜陽再被劉秀軍打敗,樊崇投降,最後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