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老婆介紹:蔣介石原夫人陳潔如是怎樣的人
導讀:周恩來在大革命時期就與當時的「蔣介石夫人」陳潔如相識,一直頗為敬重,以「師母」尊稱。蔣介石老婆陳潔如(1905—1971),原籍蘇州,自幼居住上海,當過藝妓,家境貧寒;經過蔣介石堅持不懈的追求,二人結合,也曾有過一段很美好的生活;但蔣為了政治需求,同宋美齡結合,誘騙陳潔如遠赴美國留學五年;二人離婚後常有書信往來,一度曾舊情復燃;陳潔如終生未育,只有一養女瑤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市盧灣區政協委員,1961年經周恩來批准移居香港,1971年1月21日離世;2002年秋,陳瑤光將母親的欞櫬安葬在上海福壽園。
一
1927年8月19日,蔣介石委託杜月笙安排陳潔如出洋「考察」,臨行前給了陳潔如10萬元旅行費,叮囑陳:「要好好學習,回國後可以更好地盡到總司令夫人的職責。」陳潔如在蔣介石的侍從秘書陳舜耕以及張靜江的兩個女兒張荔英、張倩英的陪同下,乘坐美國大來公司傑克遜總統號輪船起程赴美。在浩渺的太平洋航程中,陳潔如聽到了無線電播放的上海各報所載《蔣中正家事啟事》。她痛不欲生,幾次欲跳海自殺,幸為護送人員勸阻未遂。同年12月1日,蔣介石如願以償,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婚禮。不久蔣介石復出,重新掌權。
蔣介石在「啟事」中說他與陳潔如「沒有正式結婚」,顯然是謊話,說他已與陳「脫離關係」,也不符合事實。陳潔如赴美前,蔣從未提過離婚的事。直到與宋美齡結婚幾個月後,即1928年春天,才派出江一平律師與陳潔如洽談離婚條件,經虞洽卿從中勸解,陳潔如看木已成舟,才被迫同意與蔣介石分手,正式離婚。
二
陳潔如出國時,年方二十出頭。由於遭此感情悲劇。矢志終身不再嫁人。留美五年多,以全部精力深造,苦修英文、養蜂和園藝,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1933年,陳潔如返回上海。養女瑤光在蔣陳離異後改從母姓,與陳潔如生活在一起。在上海期間,陳潔如閉門謝客,悄然隱居。她曾給蔣介石去過幾封信,蔣未回復,只是派人送來幾萬元錢。但蔣經國則一直與「庶母」陳潔如有聯繫。1937年,蔣經國由蘇聯返國後,曾與夫人蔣方良一起去上海看望過她。以後蔣經國在江西以及上海等地任上,也時常去陳潔如寓所探望。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不久,上海淪陷,租界成為孤島。隱居在法租界巴黎新村(今重慶南路169弄8號)的陳潔如,如履薄冰,更是深居簡出。然而,1941年12月中旬的一天,陳潔如外出購物時,被汪精衛夫人陳璧君發現。陳璧君在廣州時即與陳潔如相熟,她也知曉蔣介石與陳潔如「悲歡離合」的種種內幕,因此力邀陳潔如「拋頭露面」,「報被蔣介石遺棄之仇」,參與「曲線救國」,出任汪偽政府的僑務委員會副主席。陳潔如以民族大義為重,拋卻個人是非恩怨,婉言相拒。她為了擺脫陳璧君的糾纏,隻身秘密潛離上海,經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的安排,奔赴重慶。
抗戰勝利,陳潔如返回上海。1946年,養女陳瑤光與國民黨第三方面軍少將參議陸久之結婚。陳潔如送給陸久之的見面禮是一塊金懷表。這塊表表殼上刻著「敬贈蔣介石總司令」,下款具名:「鮑羅廷贈」,為陳潔如多年珍藏之物。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陳潔如在與共產黨有著密切聯繫的女婿陸久之的幫助下,決意留在上海,開始新的生活。陳潔如的明智選擇,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尊重和歡迎,她被推選為上海市盧灣區政協委員,每月領有200元的生活補助費。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於政治、經濟形勢日趨緊張,陳潔如感到壓力甚大,於是提出了移居香港的請求。
1961年12月7日,陳潔如應中共中央統戰部的邀請北上北京。12月26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西花廳設宴招待陳潔如,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徐冰及廖承志夫婦等作陪。周恩來在大革命時期就與當時的「蔣校長夫人」陳潔如相識,一直頗為敬重,以「師母」尊稱。陳潔如1949年後在上海的生活,也是由周恩來親自過問,妥善安排的。在這次談話中周恩來明確表態:陳潔如若願意,可以去香港居住,並對她講:「你來去自由,如在香港住不習慣,隨時可以回來。」
經周恩來親自批准,陳潔如於1962年隻身一人移居香港,住在銅鑼灣百德新街,改名陳璐,閉門隱居。平日的消遣僅是搓幾圈麻將牌,對於往事則絕口不提。因此,她在香港所結識的一些女友,直到她死,幾乎無人知曉她是曾在北伐時期出盡風頭的「蔣總司令夫人」。
陳潔如到香港後,蔣介石、蔣經國贈了一筆10萬美金的巨款,為陳潔如在九龍太子道買了一層大樓,但陳潔如並未去住,而是用來出租,收取租金,自己仍住在百德新街按月付房租的房子裡。蔣氏父子通過戴季陶之子戴安國,每月接濟她500美元。同時始終派人跟蹤,可以說是「保護」,也可以說是監視。
1962年,蔣介石經由戴安國轉給陳潔如一封親筆信。信中稱道她「為人一向溫良敦厚」,又說:「曩昔日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所受照拂,未嘗須臾去懷。」這也許是眷戀之情的一點流露吧!然而與他給陳潔如一生造成的痛苦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陳潔如在香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又年老多病,心靈上和生活上的艱難是不難想見的。
1971年2月11日一女友去看望她時,再三叫門不應,喊人來一起破門而人,發現她橫臥地下,已經溘然長逝,終年65歲。周恩來得悉陳潔如在香港病逝的消息後,親自批准陳潔如的養女陳瑤光赴港奔喪,料理後事。
陳潔如臨終前,最後一次致信蔣介石,道出了心中長期的積鬱之情:「三十多年來,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然而,為保持君等家國名譽,我一直忍受最大的自我犧牲,至死不肯為人利用。」
三
移居香港後,孤身一人,不僅要應付生活艱辛的磨難,還要承受外部的壓力和折磨。陳潔如當年在蔣介石身邊,受蔣的影響和鼓勵,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留下了那一段滄桑歲月的詳實記錄。在朋友們的鼓勵下,陳潔如決定以此為素材,撰寫一部回憶錄,客觀地記述她為「蔣夫人」的真實情況,以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這樣,從50年代開始到60年代初,歷時十數載寒暑,先是中文自傳手稿成型,後是英文回憶錄定稿,陳潔如完成了這部「心酸史」。
後來公開發表的陳潔如的回憶錄,系用英文寫成,是李蔭生、李時敏兩兄弟與陳潔如共同完成的。陳潔如提供口述、日記和中文的自傳手稿,李蔭生主要執筆,李時敏負責編製人名與地名的註釋表。撰寫的時間,是在1961年陳潔如移居香港以後。李氏兄弟是蔣介石的老朋友,20年代初蔣介石、陳潔如曾到香港遊玩,就是由李氏兄弟招待的。他們世居香港,父親李博是愛國華僑,曾大力資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頗受孫中山、蔣介石的敬重。李蔭生從醫,曾經在上海經商,晚年移居紐約。李時敏曾在香港一家銀行任職,據說曾教過蔣介石和陳潔如英文。
1991年12月,台灣《傳記文學》月刊在收到一位「神秘」的「提供者」寫的陳潔如回憶錄的英文原稿和署名「金忠立」的中文譯稿部分稿件之後,於1992年1月份開始分期連載,標題是《蔣介石陳潔如的婚姻故事》,副題是《改變民國歷史的陳潔如回憶錄》,並於連載完畢後,出版了陳潔如回憶錄的全譯本,約21萬字。與此同時,台灣的《新新聞》週刊亦不甘落後,1992年二三月間以《我做了七年的蔣介石夫人》的醒目標題,分四次登完了陳潔如回憶錄的摘要,並搶先出節譯本,11萬字。
陳潔如回憶錄的公開發表,在海內外引起巨大的震動。對於它的歷史價值,各界貶褒不一,反應各異。一種認為,陳的回憶錄是「改變民國歷史的書」,是「還歷史本來面目」的「一部真史、信史」。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陳潔如回憶錄揭露了大量蔣介石的私德秘聞,當年讓國民黨大為恐慌,不得不以高價收購。但回憶錄對民國初年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或者語焉不詳,或者描述失實,破綻百出,甚至歪曲史實,難逃編造歷史之責。回憶錄還美化自己,攻擊別人,自攬功勞等等,其可靠性和歷史價值實在值得商榷。兩種見解幾乎針鋒相對,孰是孰非當然有待於史學家們去進一步研究。
陳潔如回憶錄的命運,同陳潔如本人的命運一樣,充滿了曲折和坎坷,幾近塵封。然而,歷史畢竟不會被永遠掩埋!在陳潔如身後二十多年,回憶錄的公開,對她的在天之靈應是一大告慰吧!
2002年4月7日,陳潔如的養女陳瑤光和陳瑤光的兒子、女兒帶著陳潔如的骨灰歸葬上海福壽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