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是什麼意思?三家分晉的歷史意義 | 陽光歷史

 

A-A+

三家分晉是什麼意思?三家分晉的歷史意義

2015年03月29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683 次

  三家分晉是什麼意思?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聯合滅掉了同為晉國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資治通鑒》記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鑒》的開篇之作。[1]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

  三家分晉歷史意義

  「三家分晉」成為了中國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同時也標誌著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台,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滅亡了,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國產生了,由此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霸權政治結束了,七雄兼併的戰國序幕揭開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