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十大名將排行榜!揭秘誰是第一猛將 | 陽光歷史

 

A-A+

太平天國的十大名將排行榜!揭秘誰是第一猛將

2015年10月12日 中外名將盤點, 歷史排行榜 暫無評論 閱讀 854 次

  10、 韋俊善守

  韋俊是北王韋昌輝的親弟弟,族中排行韋十二。在金田起義後跟隨洪秀全北上,不斷立有戰功。壬子年十二月,帥軍為先鋒,攻克武昌。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攻克南京。當時諸王的兄弟都稱作國宗,韋俊是北王的弟弟,被成為韋國宗。太平天國制度,帶兵的國宗地位相當於丞相。韋俊善於用兵,並且屢立奇功,地位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宗。

  癸好三年十一月,韋俊隨同賴漢英進攻揚州,大破清將馮景尼的軍隊,並且抓獲了清將曾立昌。洪秀全讚賞他的功勞,命令賞穿黃袍,全軍的士兵全部官升一等,非常榮耀。

  甲寅四年,率軍西征,在黃州擊破了清朝湖廣總督吳文容的部隊,逼迫吳文容自殺,震動了滿清朝廷。四月攻克了漢陽漢口。留駐兵馬圍攻武昌,韋俊率軍進攻湖南,連克常德、岳州。五月二十一日,回軍與圍武昌部隊匯合,第二次攻克武昌城。

  韋俊功勞大,地位崇高,全軍敬佩。當時太平天國除了東王、北王、翼王之外,還有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在諸王之下,功勞第一就要數韋俊。

  就在這一年的七月,韋俊奉調回到了天京。他離開兩湖戰場之後,湘軍在曾國藩帶領下攻克了武昌,水路並進攻擊田家鎮。太平天國在秦日綱帶領下死守田家鎮,韋俊奉命來救援,佔據半壁山。水軍敗於彭玉麟之手,陸軍敗於塔齊布、羅澤南之手。這一仗太平軍損失極為慘重,戰船被燒燬近千艘,水師兵馬元氣大傷。


  韋俊率領敗卒,在九江和石達開匯合,佔據湖口,準備和湘軍決戰。十二月,石達開大破湘軍於湖口,曾國藩撤退到江西,石達開追擊到了江西南康。韋俊一支兵馬進軍湖北,乙容五年二月,再次攻克武昌。軍中留下佳話——韋國宗三克武昌城。直到今天,武漢一帶的土著還知道這個故事。

  當年冬天,胡林翼帶領湘軍大將羅澤南進攻武昌城。韋俊據城堅守,在城門裡埋伏精銳騎兵,等到湘軍攻城攻累了,就打開城門偷襲湘軍,每一次都能得到不小戰果。韋俊善於使用西洋火炮,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時候,韋俊命令集中火炮轟擊羅澤南的前敵指揮部,彈片集中了羅澤南的頭部,羅澤南當晚就死了,胡林翼放聲痛哭。

  羅澤南是湘軍創辦人之一,他的死對湘軍士氣打擊很大,胡林翼強忍悲痛,繼續率領羅澤南的弟子李續賓等圍攻武昌。

  天京事變之後,韋俊抵抗意志發生動搖,他無心防守,突圍逃走,由於偽裝工作做的好,事先沒有一點兒跡象。胡林翼發現之後,非常憤恨,後悔的折斷了手中的箭枝。

  韋俊是韋昌輝的弟弟,擔心自己受到株連。石達開知道韋俊能打仗,極力保舉韋俊,洪秀全沒有怪罪韋俊,繼續予以重用。石達開後來帶十萬大軍離開天國。洪秀全為了穩定朝綱,重新啟用了五軍主將——陳玉成、李秀成、蒙德恩、李世賢、韋俊。但是五將之中,有四個是王,韋俊因為是韋昌輝的弟弟,沒有封王,韋俊心裡很不安。

  當時北王殺死了2萬多人,朝廷上很多將軍的親屬都死在韋昌輝手裡,大家都痛恨韋俊。陳玉成的叔叔陳成容由於和韋昌輝共同圖謀殺死了楊秀清,所以兩個人同病相憐。但是後來因為一點小事,陳玉成也不能容忍韋俊,兩個人結成仇怨。


  為了穩定人心,洪秀全為楊秀清恢復了名譽。韋俊更加不安,在江西作戰的時候,韋俊把手池州。和楊秀清的弟弟楊輔清的防地接壤,楊輔清沒什麼本事,總是打敗仗,每一次危機,韋俊都拚命的去救援他,楊輔清並不念情,切齒痛恨韋俊,韋俊更加不安。

  有一次,韋俊奉命和忠王李秀成匯合,渡江去滁州。陳玉成橫斷江北,不讓他過去。韋俊大怒,投降了清軍,歸在湘軍水軍督統楊載福手下。

  韋俊的部隊是天國的精銳,部將黃文金、劉官方、古隆賢、賴文鴻等全部是名震一時的猛將。韋俊投降之後,這些將軍不願意投降,全部回到了天國。

  韋俊後來被曾國藩劃歸胡林翼的部隊,在進攻安慶的時候,他的兵馬攻克了安慶東北的樅陽城。陳玉成從江北救援安慶,樅陽擋在大陸上,是第一個要面對的對手,陳玉成屢次進攻樅陽都不能拿下,因此重兵難以抵達安慶外圍,曾國荃的2萬湘軍因此可以從容圍攻安慶。

  韋俊功勞大,本領高,但是他是廣西人,是太平天國北王的嫡親,因此曾國藩不敢重用他。攻克了天京之後,一起投降的程學啟已經是副將,韋俊的地位不過是三品參將。

  後來韋俊被強行解除兵權,他不敢回廣西老家,只好帶著家人在安徽蕪湖居住。現在金田一帶的父老依然切齒痛恨韋俊,叫他——反骨韋十二。

  韋俊善於用兵,尤其是他善於在帶領少數兵馬進行防守。他代表太平天國駐守武昌的時候,打死了羅澤南。他代表清軍駐紮樅陽的時候,抵擋住了陳玉成,這都是當時非常著名的戰例。

  由於洪秀全不會籠絡人,這樣一個才華出眾的將軍不得已投降了清朝,對太平天國,無疑是重大損失。

  9 、飛將軍曾天養

  曾天養出身小康人家,在起事之前秘密加入拜上帝會。他傳教很積極,自己發展了400多人,洪秀全非常欣賞他,多次和他談話。後來蕭朝貴為了籠絡他,假裝天兄下凡,勉勵曾天養,曾天養受到蒙蔽,更加忠於洪秀全。

  太平天國建立的時候,曾天養被封為御林侍衛。出廣西之後,曾天養帶領一支部隊為大軍前鋒,所向無敵。他身材高大,眼窩深,鬍鬚很漂亮。軍中敬仰他的戰功,叫他飛將軍。

  攻克天京之後,曾天養跟隨胡以晃賴漢英西征,在田家鎮大破清軍,威震千里長江,然後回軍隨同胡以晃攻克廬州,清軍大將江忠源跳水自殺。江忠源是清軍早期和太平天國作戰的名將,在全州,正是他設定計謀,用炮炸死了南王馮雲山。清軍保衛長沙的時候,又是他堅守天心閣,使得太平軍無法攻克長沙,並損失了西王蕭朝貴。江忠源的死讓清政府相當震驚,清軍士氣受到了很大打擊。

  甲寅年四月,會同韋俊、林紹璋攻克黃州。然後率軍分路南下,進入湖南,攻無不克。但是他所部並非西征軍主力,主力在林紹璋手中,林紹璋進攻到湖南湘潭,被曾國藩擊敗,死傷一萬多人。西征軍士氣受到了重大打擊,林紹璋蒼黃逃走,只有曾天養一支孤軍守衛湘北嶽州。


  曾國藩三路出湘,第一個面對曾天養,多次進攻不能攻克。但是岳州兵馬畢竟少,曾天養請示了石達開之後,撤出了岳州,駐守武昌外圍城陵。

  曾國藩的軍隊要進攻武昌,必須攻克城陵。水師進攻城陵曾天養,總兵陳輝龍、褚汝航帶兵相繼進攻。當時刮南風,曾天養命令小股船隊吸引陳輝龍進入城陵水面狹窄的地方,然後從後面放火攻擊。由於風大,陳輝龍難以掉頭向南攻擊,被曾天養全部殲滅,陳輝龍戰死。

  湘軍軍規規定必須救援敗亡的部隊,褚汝航率領船隊救援,同樣被曾天養擊敗,打死了褚汝航。陳輝龍是綠營猛將,褚汝航是湘軍水師的創始人之一,和彭玉麟、楊載福齊名,在此一戰全部陣亡,湘軍水師遭受重大打擊。

  陸軍塔齊布等人的部隊到了,曾天養擔心湘軍全部到齊之後難以撼動。就想先擊敗塔齊布,挫敗湘軍的銳氣。帶領步軍和塔齊布作戰,曾天養沒等塔齊布布好陣,突然殺到他面前,一矛刺死了塔齊布的戰馬,湘軍大亂。曾天養繼續刺塔齊布的時候,戰馬突然跌倒,湘軍亂槍戳死了曾天養。

  曾天養的死對西征的太平軍士氣影響及大,石達開的兄長石祥禎聽說了這個消息,命令三軍為曾天養戴了6天的孝,從此之後,太平軍再也沒有能力進兵湖南。

  天京攻克之後,曾國藩俘虜了李秀成,對當年的事情尤有餘驚,問李秀成為什麼不追封曾天養為王爵,林紹璋沒有本領,為什麼封為章王,李秀成無法回答,曾國藩譏笑太平天國不能用人。

  8、 水戰之王羅大綱

  羅大綱是廣東潮州人,早年和洋教有瓜葛,據說他跟普魯士人郭士立漢學習過一段時間的洋教,但是並沒有確實的證據說明這一點。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感覺綠營不堪重用,就裁撤了一些。在廣東,裁撤的兵勇沒有地方去,四處作亂,廣東的地盤開始不安寧,羅大綱趁機加入天地會,扯旗造反,聚集了一批亡命之徒,流亡海上。

  羅大綱沒有讀過兵書,但是天生奇才,善於水戰,帶領船隻經常進入兩廣內河,縱橫披稗,無人能敵。曾經聚眾進攻永安,雖然沒有攻克,但是兩廣都為之震動,無人不知羅大綱。

  清朝追捕羅大綱非常急迫,羅大綱擔心自己勢力孤單,就加入了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但是羅大綱的船隻進入不了金田附近,只好在大湟江口駐紮,與洪秀全保持微弱的聯繫,彼此不能救應。拜上帝教教規非常嚴格,羅大綱的部下有些受不了,就紛紛投降了清朝,羅大綱堅持不投降,依然接受洪秀全的指揮。

  金田起義之後,太平天國的兵馬不多,他們靠近大湟江想和羅大綱的水師匯合,但是向榮的大軍出現在桂林,截斷了他們匯合的道路,太平軍不得已返回,羅大綱拋棄船隻,步行跟隨洪秀全到達了東鄉,洪秀全在東鄉自稱天王。


  羅大綱雖然加入了洪秀全的部隊,但是並沒有受洗入教,所以受到了排斥,他的兵馬很多,是洪秀全起兵時的主力,將軍們都猜疑他。但是蕭朝貴著意籠絡羅大綱,他認為羅大綱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假稱天兄下凡,命令諸將善待羅大綱,羅大綱感於蕭朝貴的恩遇,誓死效忠洪秀全。

  洪秀全出紫荊山,進軍平南官村,在這裡,與蕭朝貴、石達開一起擊破了向榮的部隊,大軍進攻永安。

  開始的時候,太平軍外地人少,對於道路不熟悉,羅大綱在兩廣的地面上很熟,就帶領太平軍到達永安,在城外,羅大綱讓士兵拖著爆竹在城外奔跑,大造聲勢,永安的清軍驚恐不知所措。羅大綱趁著守軍慌亂的時候,率先帶兵架設雲梯進入永安,打開城門,蕭朝貴、石達開跟隨攻入,這是太平軍出金田之後攻克的第一座城池。

  洪秀全在永安定下了太平天國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了等級,分封諸王。向榮、烏蘭泰圍攻永安,壬子二年二月三十日,洪秀全下令突圍,羅大綱為先鋒,第一個殺出城外,向東攻克了清兵大營,奪得了大量火藥,太平軍順著這個缺口全部突圍成功。

  太平軍進入了湖南,湖南地方幫會很多,天地會的勢力非常大,他們都聽過羅大綱的名字,羅大綱到達道州之後,豎起大旗,召集天地會黨,很多人投奔他,那個時候的蕭朝貴並不出名,大家誤認為西王就是羅大綱。

  太平軍圍攻長沙不克,損失了西王蕭朝貴,但是大軍得到了兵源補充,都是羅大綱的功勞。羅大綱任先鋒,攻克了岳州、益陽。被封為金官正將軍。這一年十二月,太平軍攻克武昌,羅大綱升為殿左一指揮,這個時候,太平軍已經有了50萬人馬。

  大軍折向東,水路沿江而下,由於羅大綱善於水戰,東王楊秀清帶領北王和羅大綱駕船向金陵進攻,陸路石達開、秦日綱帶隊。癸好三年正月十三,在巢湖擊敗了兩江總督陸建贏的部隊,威震長江。從此順流攻克九江、安慶等要地。二月初二,到達金陵。

  攻克金陵之後,羅大綱和吳如孝進攻鎮江,攻克了鎮江,奉命留守。清朝江蘇巡撫吉爾航阿(滅小刀會劉麗川等,號為名將)圍攻鎮江,羅大綱纓城堅守,始終難以攻克。

  英國人的軍艦進入長江,來到鎮江一帶,清朝軍隊尾隨監視,羅大綱命令士兵埋伏好,炮擊清朝軍艦,放過英國船隻。從那個時候起,英國明白了太平天國的友好,開始與太平天國建立聯繫,癸好三年,羅大綱被封為冬官正丞相。

  當時劉麗川在上海組織小刀會,清朝圍攻他。劉麗川向太平軍求援,洪秀全向來不信任外教,表面答應,心裡不情願去救。只有羅大綱慷慨激昂,製作了小船,上面蒙好皮,衝擊清軍的圍城部隊,但是兵太少,無法救援。八月,賴漢英在田家鎮大敗清軍,俘虜了很多潮州兵,潮州兵向來敬服羅大綱。天王派羅大綱前往救援,羅大綱不得不從上海回師西征,劉麗川全軍覆滅。


  乙容五年正月,羅大綱會同石達開在湖口阻擊湘軍。湘軍的小舢板部隊在李孟群帶領下攻入內湖,石達開截斷了湖口。這個時候,派羅大綱率領舢板進攻曾國藩的大船,曾國藩大船太大,不耐近戰,羅大綱率軍進攻,靠近曾國藩的大船,就發射火彈,結果俘虜了曾國藩的坐船,拿到了很多重要文件,曾國藩被逼迫的跳水自殺,被部下救起來。

  羅大綱從此鎮守湖口,對付湘軍內湖水師。這個時候,蕪湖告急,羅大綱奉命進攻蕪湖,被大炮打斷了腿,返回天京之後,傷痛難以忍耐,於是吞金自殺。

  羅大綱富於謀略,善於用兵。當年洪秀全不堅持北伐,羅大綱說:「偏安之君,沒有聽說過有好下場,如今這麼好的機會,正好可以率領人馬進兵中原,席捲海內。如今卻滿足在天京稱帝,我看我們的骨頭都不知道埋在那裡」

  羅大綱的老婆蘇三娘,也是個奇女子,跟隨羅大綱一起打仗,衝鋒陷陣不比男人差。

  7、 堅忍卓絕的李開芳

  李開芳(1811?~1855),壯族, 廣西武緣(今武鳴縣兩江鎮龍英村大李屯)人, 一說廣西鬱林州人。太平天國辛開元年八月,授戊監軍。明年七月,升金一總制,帶右一軍。從西王蕭朝貴攻長沙,連下桂陽、嘉禾、攸縣等地。九月,在長沙擢金官正將軍。十一月克岳州,升殿右二指揮,率勁旅攻克漢陽,升殿右二檢黠。十二月克武昌,升地官正丞相,後率部突圍被俘在北京遇害。同治二年(1863),被天朝追封為請王。

  太平天國時期,有五位地位次於前期王的人物。他們為太平天國的建立以及發展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因為作戰勇敢,當時人稱太平天國五虎上將。分別為李開芳,林鳳祥,胡以晃,黃文金,羅大綱。

  壬子二年七月,升為金一總制,跟隨西王蕭朝貴進取長沙,路上攻克桂陽、嘉禾等縣。十一月,帶領人馬攻克漢陽,升為殿右二檢點,十二月初九,太平軍攻克武昌,李開方升為地官正丞相。李開方所向有功,半年之內連升五級,做到丞相,全軍都認為非常榮耀。

  當時,東王楊秀清帶隊東下,想要進攻金陵。李開芳和林鳳翔為陸軍先鋒,所向無敵,一個月就到達天津城下。二月初二,李開方軍隊率先到達金陵外圍,駐紮在聚寶門。十四日,林鳳翔挖地道攻克儀鳳門入城,殺死了兩江總督陸建贏,當時守衛在城裡的八旗兵拚命抵抗。林鳳翔的軍隊不得已從原路退回。但是總督戰死的傳聞傳遍全城,城中軍隊喪失了抵抗意志,李開方趁機攻克了聚寶門,攻入了金陵,實際上第一個殺入了金陵。


  十七日,李開芳受命與林鳳翔、羅大綱等向東分水陸進攻鎮江、揚州,所向披靡;四月初八,楊秀清命令林鳳翔、李開方和吉文元率兵掃北。

  九月,北伐大軍打到了保定,東王封李開芳為定胡侯,二十五日,大軍抵達楊柳青,次日攻打天津,在稍直口進攻遭受挫折,於是退守獨流,當時林鳳翔駐紮靜海,兩部分人馬互相為犄角之勢,當時北伐軍連續征戰,已經成了強弩之末,於是不斷的向天京催促援兵。

  甲寅四年二月,糧食吃完,天降大雪,廣西兵都不適應,踏著冰雪撤退,戰死凍死一萬多人,二月初三,退守阜城,僧格林沁緊跟著包圍了他們。三月份,再次向南退守東光城,被包圍在了東西連鎮,於是夾運河建立堡壘,中間架設浮橋相聯絡,環繞陣地建立木城,在陣地外圍建立七個外圍支撐點,這樣稍稍掙脫了僧格林沁的圍困,保持水路暢通,僧格林沁屢次攻打不能攻克。

  太平軍的援兵抵達了山東,李開芳和林鳳翔知道了這個消息,就突圍向南和援兵取得聯繫。李開方選擇了600人的騎兵隊伍,向南接應援兵,越過吳橋、折返向西南,經過臨清,然後突然向東進攻德州,甩開了僧格林沁的追兵。到達了德州南門,才知道援兵已經被勝保打敗回去了,李開方帶領人馬越過德州,繼續向南,一舉攻克了高唐州。勝保的兵馬來到高唐州北門,距離城池十五里紮營,勝保畏懼李開方的勇猛,不敢進攻。

  李開方只有幾百人,駐紮高唐州,勝保只是扼守其北上的道路,不敢進攻。李開方於是打開城門,四處收集糧草。李開方的軍隊紀律非常嚴明,不隨便騷擾百姓,由於缺少糧草,他用買麥子的價格收購麩糠。有一次,他的軍隊敲百姓家的門求購糧食,百姓害怕不敢開門,李開方的部隊就走了,沒有硬闖,所以當地的百姓並不太害怕太平軍。每每接濟他們糧食,李開方的幾百人並沒有被飢餓困擾。

  當時李開方可以向南突圍回到天京,但是他惦記靜海的林鳳翔,就多次派遣使者去向林鳳翔報信,告訴他援軍已經潰散,應該突圍回國。但是使者都被勝保抓獲,所以林鳳翔至死不知道援兵的具體情況。

  李開方的軍隊在高唐多次出擊,襲擊勝保的部隊。勝保的人畏敵如虎,始終摸不清李開方的實力。咸豐大怒,多次催促勝保攻城。高唐城池並不高大,勝保的軍隊想盡了一切辦法,不敢逼近城池挖地道。於是購買了附近的銅鐵,鑄出了一個一萬七千斤的大炮,轟擊城池,只能打碎城牆上的磚,炸不開缺口,被太平軍恥笑。勝保又建造攻城車,有十丈高,士兵站在上面射擊,但是李開方的大炮一開,攻城車被打碎,勝保的士兵怕死,拋棄車輛一哄而散。

  這一年的九月初五,勝保終於挖成了一個地道,放置炸藥三千斤,轟開了一個缺口,勝保的兵馬向缺口進攻。但是那天颳大風,勝保逆風前進,士兵睜不開眼睛,李開方順風射擊,全部擊潰了他的軍隊。那個缺口始終沒有補上,但是勝保的軍隊依然不能靠近高唐,遭到了世人的恥笑。

  乙容五年正月三十日,勝保再次再別的地方挖地道,但是他的士兵太窩囊,對於炸藥不熟悉,居然在大營裡點爆了炸藥,勝保被炸傷兩個手指。李開方趁機率領騎兵衝擊勝保大營,大破勝保。

  二月,僧格林沁活捉了林鳳翔,帶領大軍南下來救援勝保,勝保由於打仗太窩囊,遭到了咸豐的罷斥。李開方見到了僧格林沁的旗號,知道林鳳翔已經戰死,就丟棄城池向南逃走,來到了馮官屯。

  僧格林沁的行軍速度快,馬上追上了李開方,在馮官屯將他團團包圍。李開方根據馮官屯當地菜農的引導,找到了大批糧食,心裡比較安定,做好了堅守馮官屯的準備。馮官屯有五百戶人家,有富戶比較殷實,糧草多,而且能夠提供器具幫助防守。李開方在屯內挖掘戰壕,上面蓋上木板,用來抵擋敵人的大炮。在火槍射程之內,暗地拉了條繩索,上面掛銅鈴,敵人一靠近,銅鈴就發出聲響,李開方就開槍射擊。

  李開方雖然只有500多人,但是都是百戰餘生的驍悍之徒。陷入了絕境,無一不以一擋百,居然多次殺出戰壕,進攻僧格林沁,抓獲了叛逃的將軍施紹恆、寧宗揚等人,把他們全部碎屍萬段。僧格林沁沒有辦法,只好挖掘長壕,困死李開方。

  三月初八,子夜時分,李開方率部進攻西南的清朝大營,假裝衝不出去逃回馮官屯,清兵認為李開方無法突破防守,疏於防範,沒想到李開方在屯內挖地道到達這裡,用炸藥轟開了炮台的前濠牆,將大炮的發炮口堵死,然後部隊捨命從這裡殺出,清軍將領都興阿、舒保都身被重創,僧格林沁的馬被流彈擊中而死,衣服上也有彈孔,差點兒斃命,隨從戈什哈被槍殺。但是僧格林沁預先挖了兩道壕溝,李開方無法突破,只好返回馮官屯。

  僧格林沁看到馮官屯難以攻克,就放運河水淹沒了馮官屯,平地的水有三、四尺深,太平軍全部被泡在水裡,身上都長了蛆。火藥全部被泡濕,只有三丈左右的干的地方,只能供李開方等幾個將軍把床放在那裡。士兵在水中便溺,水散發惡臭,沒有辦法取用,馮官屯內有很多酒。雖然太平天國禁止飲酒,但是士兵們都知道不免一死,成天喝得醉醺醺,李開方也無心禁止。

  僧格林沁知道馮官屯內很困難,但是他懼怕李開方勇猛,不敢貿然進攻。派使者招降李開方,李開方部將蔡連修忍受不了圍中困苦,帶領二百多人投降,僧格林沁擔心是李開方的計謀,命令他們不准來大營,讓他們就近攻殺李開方。李開方看到內部反草,知道不能防守,就通知僧格林沁自己要投降,僧格林沁知道他要耍詐,假意答應。


  四月二十一日,李開方以百姓為先導,想藉著招降的機會出去,僧格林沁看到先隊四十個百姓出來,立刻抓獲殺掉。李開方絕望,於四月二十四日投降,僧格林沁拋給他一條長的繩索,讓他的士兵抓著繩索一個個走出來,出來一個綁一個,就這樣,李開方和手下一百四十人全部被抓獲。

  李開方進入僧格林沁大營之後,沒有害怕的神色,還撒謊欺騙僧格林沁,說自己可以說服洪秀全楊秀清投降,僧格林沁知道他是欺騙自己,但是擔心他自殺,就假意答應他,蒙著他的眼睛押解他去北京,卻欺騙他說往南走。

  李開方在路上絕食,但是並沒有餓死,到了北京,咸豐下令將他和所部八名將軍全部磔碎。

  林鳳翔李開方所部兩萬多人是太平軍最精銳的部隊,北伐以來,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但是由於沒有得到後援,打到離北京不足百里的地方遭到失敗,實在非常可惜。

  6、 第一驍將林鳳翔

  林鳳祥(1825—1855),太平軍將領,農民出身。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1853年1月率軍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1854年春因彈糧、寒衣不繼,援軍未至,遂南撤阜城、連鎮,挖壕堅守,奮戰9個月。次年3月連鎮陷落,受傷被俘;4月在北京就義。追封為求王。

  太平軍北伐,林鳳祥奉命與定胡候李開芳、平胡候吉文元統率2萬餘人從浦口(今屬南京)出發,經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鎮歸德(今商丘),擊潰清軍5000餘人,繳獲大批鐵炮、火藥。因無船隻,未能渡黃河北上,乃循黃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於鞏縣(今鞏義)渡過黃河。

  渡河之後包圍懷慶(今沁陽),內攻堅城,外防清援軍,與敵反覆爭奪,未能破城,延誤戰機。9月初撤圍,從垣曲進入山西,破平陽(今臨汾),抵洪洞,然後東插太行山,於9月底破臨洺關(今河北永年縣治),進入直隸(約今河北)境。清廷大震,於京師成立巡防處,調兵阻擊北伐軍北上。

  林鳳祥避實擊虛,揮師於10月末進抵天津西楊柳青,於靜海、獨流鎮紮營固守,以待援軍。洪秀全、楊秀清得悉北伐軍在天津受阻待援,於次年2月調集援軍7500人,從安慶北上增援。林鳳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靜海、獨流鎮南撤。

  太平天國甲寅四年(清文宗咸豐四年,1854)5月5日,至東光縣連鎮,與李開芳商定分軍。李開芳率精騎南下接應援軍,馳抵山東高唐,方悉援軍已在臨清敗沒,乃據高唐作固守計。林鳳祥則繼續困守連鎮,內缺糧草,外無援兵,以劣勢兵力頑強抗擊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軍。次年(1855年)2月棄守西連鎮,集中兵力守東連鎮。


  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將連鎮層層包圍,待至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可是林鳳祥鎮定自若,繼續指揮突圍作戰,連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充分顯示出林鳳祥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度。

  太平天國乙榮五年(清文宗咸豐五年,1855)3月7日,在孤軍奮戰9個月後,連鎮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林鳳祥因重傷,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紹垣出賣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總兵經文岱等檻送到北京,由大將軍綿愉辦理此案。在清廷嚴刑逼供下,林鳳祥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詞》,錄下其身世及經歷。最後被害於北京西市。行刑時(凌遲)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時年三十一歲。

  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清穆宗同治元年,1863)洪秀全追封林鳳祥為殿前夏季察天軍頂天扶朝綱求王協千歲。

  5、 「林啟榮之堅忍,吾輩不能及也」(曾國藩言)

  林啟榮原籍湖南,後來舉家遷往廣西,秘密加入拜上帝教,一直屬於楊秀清統帶,被楊秀清看作心腹。癸好三年,太平軍攻克天京,當時的林啟榮不過是一個刀牌手,沒有任何職務。但是楊秀清瞭解他的才華,提拔他做土官正將軍,五月,再次被提升為殿右八指揮,跟隨賴漢英西征,攻打南昌,不能攻克,賴漢英被調回天京。林啟榮跟隨國宗石祥禎的征湘軍,水路出鄱陽湖口,八月二十三日,攻克九江,一鼓作氣拿下了九江周圍的州縣,命令林啟榮率軍鎮守。甲寅四年三月,楊秀清再次提拔林啟榮為殿右十二檢點,楊秀清這樣做的本意是在西征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仍然命令林啟容據守九江城,後來,太平天國把九江改為江西省會,把湖口縣改名為九江。

  這一年,林紹璋在湘潭被湘軍擊敗,湘軍乘勝連續攻克武昌、田家鎮,順江東下,勢如破竹,太平軍連續作戰沒有獲得大的戰果,戰船被燒燬總共達到一萬多條。曾國藩趁著得勝的時機,瘋狂向東攻擊,十二月十三日,包圍了九江,環城四面攻打。林啟榮認為湘軍遠來氣焰十分囂張,必須挫敗敵人的銳氣,才能堅守。於是率領兵馬出擊,陣斬湘軍悍將童添雲,湘軍的士氣遭受打擊,於是紮下營盤,不敢輕易進犯九江。曾國藩看到九江太堅固,於是採用越寨進攻的辦法,攻打九江東邊的湖口、梅花洲,陸軍進犯盔山,想要截斷太平軍援救九江的道路。羅大綱當時駐守湖口,湘軍水師進攻梅花洲,被羅大綱擊敗。林啟榮閉城堅守,林啟容守城,必定深挖壕溝,高築城牆,不輕易向敵人射擊。等到敵人主力迫近,後邊的部隊也到了火槍的射程之內,才開槍射擊,然後城中的軍隊殺出來擊退驚惶失措的敵人。他的這種精打細算的戰法最能持久,而且給敵人殺傷力很大。湘軍大將羅澤南屢次攻城,黔驢技窮,歎息說:「九江並不大,合圍很容易做到,地勢低窪,不適於防守。但是長毛的軍容整肅,旗幟甲冑鮮明,讓人看到就覺得氣餒。林啟榮如此善戰,我們都不如他。」乙榮五年正月,林啟容會同翼王石達開、韋俊、羅大綱等大破曾國藩於湖口,把湘軍水師截斷為外江、內湖兩枝,湘軍不得已撤九江之圍。

  翼王石達開趁著湖口大捷朔江西上,林啟榮繼續留守九江,為了加固防守,他在小池口建築新城,水路配合,炮台之間連接緊密,九江的防守如同金城湯池。九江在長江中段,是太平軍船隊上下的樞紐,曾國藩認為只要拿下九江,湖北的韋俊和江西的石達開都會失去退路,就多次組織人馬,不惜孤軍深入進攻九江。湘軍猛將塔齊布曾經在岳州城陵磯之戰中,殺死了太平天國驍將曾天養,威震天下,號稱湘軍第一猛將,在九江城下駐紮很久,多次進攻,但是沒有一點收穫,反而損失了不少人馬。咸豐皇帝對其很不滿,五月,塔齊布由於積勞成疾,加上心中有怨恨,在九江城下吐血而亡。從此之後「十二檢點」的威名,震動全國。丙辰六年夏,楊秀清嘉獎林啟容的戰功,晉陞他為冬官副丞相。


  該年秋天,天京變亂,東王被殺,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相繼離開了江西戰場,回到天京。湘軍馬上組織部隊反撲,再次圍困了九江、湖口,當時江西戰場的主將是石達開的岳父黃玉琨,兵馬很少,倉促之間不能救援。太平天國剛起兵的時候,天地會在廣東很猖獗,曾經組織力量圍攻廣州,失敗後四散而逃。乙榮元年九月,有數萬人進入江西投降了翼王石達開,石達開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楊秀清,把這些天地會眾編為花旗營(雜牌部隊),林啟容在花旗營眾挑選了一批驍勇善戰之徒。但是這些人本來就散漫慣了,不接受天朝嚴格的軍規,到處鬧事,林啟容用軟硬兩手制服了他們,花旗營的兵馬都出力為林啟容死站。曾國藩愛惜林啟容的才華,也吃過他的苦頭,考慮到他是楊秀清的部下,楊秀清被殺,他一定很不安,就派使者送書信給林啟容,勸他投降。林啟容不為所動,繼續堅守九江,這個時候各路湘軍重新匯合起來,曾國藩又從湖南募勇,隊伍擴大,再次逼近了九江。林啟容這個時候看到,天京一撥撥的屠殺沒完沒了,知道援兵已經指望不上,就下定了戰死的決心。

  這一年的十一月十三日,韋俊丟棄武昌向東逃走。胡林翼的兵馬也來到了九江城下,湖北提督楊載福、浙江布政使李續賓帶領水陸兩軍掃清了九江外圍,圍攻九江。李續賓率軍猛攻九江六天,大量湘軍死傷,仍然難以攻克,於是李續賓就在環城三面挖掘六道長壕,圍困九江。楊載福、彭玉麟進攻湖口,截斷水路交通。

  當時天京變亂已經完畢,翼王石達開帶領十萬多人離開了天國,路過江西,林啟容請求他救援,石達開不救,反而走南路攻打景德鎮。林啟容派人緊急向天京求援,洪秀全沒有兵給他,只好封他為貞天侯,撫慰林啟容。只命令大將黃文金帶領水師遷往湖口,黃文金的水兵到達湖口,被彭玉麟擊敗。彭玉麟趁機拿下小池口,湘軍對整個九江的合圍宣告完成。

  城中糧草漸漸不夠,林啟容組織軍民在城內開闊的地方種植小麥和稻米,拆掉了城中的民宅,用磚頭來彌補缺口,箭簇和火藥用完,就用磚石充當武器,李續賓多次進攻九江,沒有一次能夠登上城牆。

  戊午八年四月初十,湘軍挖掘地道成功,在地道中埋設炸藥,引爆之後終於炸開了一個大缺口,約有百餘丈寬,太平軍將士餓得站不起來,無法拋擲石塊堵塞缺口,湘軍蜂擁而入,林啟容率眾巷戰,手下的一萬七千多人全部戰死。李續賓奏報朝廷長毛全部殲滅,其實當時林啟容的部將魏超成的部隊突圍成功,遊過了長江,奔向安徽,投奔了陳玉成。

  林啟容鎮守九江前後五年,屢次挫敗敵人的圍攻。城中的天地會花旗營,本來是烏合之眾,被林啟容訓練成驍勇善戰的勁旅,城破之後,為了報答林啟容的恩遇,居然全部戰死。

  李續賓攻克九江之後,找到林啟容的屍體,剖開一看,胃裡全部是青草和樹皮,沒有一粒米,又剖開其他太平軍的肚子,也一樣,非常驚訝佩服。胡林翼看到這種情況,氣憤的說:「都說湘軍強大,但是只要半個月不發軍餉,軍隊就要嘩變,即使象鮑超那樣的名將也不能禁止。九江的長毛,剖開肚子看,胃裡全都是草的顏色,沒有一粒米,仍然能夠多次擊敗我軍進攻。堂堂的王師,居然比不上賊寇,真是讓人想不通。」


  曾國藩曾經寫信給他的弟弟,歎息著說:「林啟容之堅忍,吾輩不能及也」

  李續賓進攻九江前後三年,雖然攻克九江,威震天下。但是所部兵馬折損大半,很多猛將都先後戰死。以至於後來進兵三河,不能抵擋陳玉成的攻擊,雖然三河之功歸於陳玉成、李秀成。但是林啟容的功勞也需要記上一筆。

  4、 「漢唐以來悍者,近世罕有其匹」——英王陳玉成

  陳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廣西籐縣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他兩眼下有痣,遠望如四眼。1862年為太平天國叛徒奏王苗沛霖誘騙中計,解送清營。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慷慨就義,年僅26歲。

  在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訌和石達開出走後,支撐太平天國這一座將傾的大廈的是兩名年輕的將領,一個是李秀成,一個就是陳玉成(1837年?1862年)。

  陳玉成是廣西籐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父母早亡,由祖父撫養。14歲時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在北上過程中,屢立戰功。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後,隨軍西征。次年初,西征軍攻武昌,已數月未下。陳玉成率 500名壯士乘夜進攻東門。他派 300人在東門進行正面佯攻,自率 200人趁守軍不備,於隱蔽處將繩子甩上城牆,套佐城垛,然後攀援而上,隨即砍殺守軍,打開城門,一舉拿下武昌。不久被提升為殿右三十檢點,統領陸軍後十三軍和水師前四軍。因善於包抄和殺回馬槍,被稱為「三十檢點回馬槍」。

  六年二月,他隨燕王秦日綱援救被清軍圍困的鎮江。為了讓守軍瞭解破敵計畫,陳玉成率勇士數名,駕一小舟,冒清軍密集炮火,由江上闖入鎮江城內,然後同守將吳如孝率守軍由內往外打,同城外太平軍內外夾擊,解鎮江之圍。隨後乘勝渡江,擊潰清軍駐揚州城外的江北大營,攻克揚州、儀征,又回師江南,打垮清軍江南大營,迫使清將吉爾杭阿自殺。七年,石達開出走後,陳受封為又正掌率,和李秀成一同挑起太平天國軍政重擔,力挽危局。八年,他任太平軍前軍主將。此時,清軍利用太平軍內亂之機,西佔九江,東占鎮江,形勢日趨嚴重。八月,他參加李秀成在安徽樅陽召集的太平軍將領會議,決定由他和李秀成合力解天京之圍。兩軍在烏衣(今安徽滁州南)會師後殲前來堵擊的清軍 4000人,隨即乘勝至浦口,夾擊並攻破清軍江北大營,殲 1萬餘人。


  此時,湘軍主力李續賓部乘太平軍在浦口作戰之機偷襲皖北,圍攻三河鎮(今屬安徽肥西)。他立即由六合(今屬江蘇)率部西進,於十一月,同李秀成部夾擊孤軍深入之李續賓部。三河鎮中的太平軍也乘機出擊,三路兵馬圍攻李續賓大營,全殲湘軍主力 6000人,李續賓兵敗自殺。戰後,湘軍首領胡林翼哀歎:「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喪,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此後一年多,湘軍不敢東犯。九年,受封英王。十年,他率部會合李秀成、李世賢部再破清軍江南大營,並東征蘇州、常州。此時,湘軍元氣恢復,曾國藩率湘軍兵分四路東進,占樅陽,圍安慶。

  十一年,陳玉成和李秀成決定兵分兩路西進,進攻湖北,迫使清軍回援,以解安慶之圍。他率部由桐城出發,經霍山入湖北,三月連克孝感、黃州、隨州、黃安、黃陂,直通武漢。李秀成部也由江西入湖北,佔領通城、蒲拆、祟陽,隔長江可見陳玉成軍旗幟。但由於湘軍封鎖長江,李秀成未設法渡江,又退出鄂南。陳玉成受英國侵略者的阻撓,未攻武漢又回師救安慶,經多次苦戰,均失利。

  八月,安慶失陷,部隊不聽指揮,他隨眾退往廬州(今安徽合肥),被湘軍圍困。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他率部突圍至壽州(今安徽壽縣),被叛徒苗沛霖誘捕,解送清營。他面對清將勝保,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勝保將他押送北京。途中,捻軍將領賴文光準備率部營救,清廷忙下令就地處死。六月初四,他在河南延津殉難。

  曾國藩曾經這樣評論陳玉成——「漢唐以來悍者」

  胡林翼這樣說陳玉成——「近世罕有其匹」

  後來曾國藩在奏折裡邊說:「本來天京變亂之後,太平天國已經快完蛋了,眼看就要滅亡。沒想到這個時候陳玉成和李秀成這幫驍悍之徒再次統率軍隊,又把偽天朝延續了七、八年」

  洪仁玕在被俘後的自述中寫道:「自英王被俘,大事遂不可為。」

  評:陳玉成少年從軍,謀勇冠絕當代,跟古代的名將相比,可以和鄧禹、周瑜比肩。經營安徽,獨自對抗湘軍,雖然沒有楊秀清那樣的大略,但是以他的年紀,能夠提出力救上遊的建議,其戰略眼光已經非常不凡。古人說不能拿成敗論英雄,何況他在戰場上打敗的那幾仗即便是孫武復生也沒有辦法,看他在杭州憂慮的事,可以想像,曾國藩在安慶的成功實在是太僥倖了。

  考慮到英王陳玉成在困守廬州的時候,依然敢於設計西圖陝甘,經略河南的戰略,真的被他的氣概所驚歎。他設法保全的賴文光,出廬州之後,不負所望,聯合捻軍,數年之後,殺死僧格林沁,擊敗曾國藩,連克李鴻章大將劉名傳、張樹珊。難道英王的余烈,依然在保佑捻軍嗎?

  3 、「李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讓李鴻章」——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原名李以文),中國廣西籐縣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為忠王,稱榮千歲。在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擊破清軍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天京被清軍攻陷後,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清軍捕獲,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是漢族客家人。幼時貧寒負債尤多,十歲後便要工作幫補家計。少年曾隨舅父讀過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當時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演義》,之後也曾從洪秀全研讀四書。到了二十六至二十七歲間,聽到洪秀全開始傳教,李秀成也信了教。

  1851年金田起義。1853年李秀成被升為軍帥,同年改任監軍,其後屢次升職。1858年天王洪秀全再設五軍主將,李秀成被封為後軍主將,於隔年被封為「忠王」。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於蘇州建忠王府,遺址現為旅遊景點。同年下半年,在援救安慶的軍事行動中,李秀成率軍西進,次年上半年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這次退兵可以說是一個重大錯誤,錯失了與陳玉成聯攻安慶解圍的良機(後來李秀成被清軍囚禁時,曾國藩的幕僚曾就退兵一事問李秀成,並說李如果進攻武昌,安慶之圍便可解除了,李初時答兵力不足,最後說希望攻佔杭州以鞏固後方)。1861年底,李秀成攻下杭州,浙江巡撫王有齡懸樑自盡,太平軍陸續攻佔浙江大部份地區。

  1862年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雖然有些進展,兵至現今上海思南路一帶,久攻之下仍未能佔領上海。此時清軍開始包圍天京,李在下半年時奉命調集大軍回救天京,猛攻四十多天仍未能擊退清軍,被迫撤退。


  因為李用兵上海自華中抽調過多兵力,導致陳玉成在廬州缺兵陷入重圍到不支遇害,殊為可歎李亦被人譴責。賴文光、洪仁玕對李攻上海即頗不以為然(洪力主上海是外交問題應與英法外交談判處理,不應軍事攻佔,李不聽勸,不幸洪預見言中)。

  1863年上半年,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軍渡過長江攻安徽,企圖以進攻清軍後方迫使包圍天京的清軍撤退,由於軍中糧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圍據點接連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軍在該次出征損失慘重,「前後失去戰士數萬餘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軍亦超過10萬以上,導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隊嚴重不足僅3萬殘兵[來源請求],故湘軍得增益7萬兵力圍攻天京。蘇州失守後,天京形勢更為危急,年底時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轉向內陸發展,被拒絕。自此時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留守天京。

  1864年初湘軍完全包圍天京並於7月19日破城,李秀成帶領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李秀成於危急時將座騎駿馬讓給洪天貴福,自己改乘劣馬而被追上逮捕。失散後走到一座山上,因財物露白而被人發現,最後被人捉送至曾國荃的清軍營。曾國荃動用割其臂股肉的殘酷刑罰。

  李秀成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全書無結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頁以後的內容部份被撕去,有傳言謂他在被囚期間曾經遊說曾國藩反清自立但未遂。1864年8月7日,被曾國藩下令於南京江寧處刑,終年42歲。在臨刑前,李秀成毫無戚容,談笑自若,並寫有十句絕命詩敘其盡忠之意。李鴻章在寫信予曾國藩,表示在閱覽完《李秀成自述》後,也感動讚譽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梁啟超先生在為李鴻章作傳的時候這樣對比李鴻章和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於本族,鴻章忠於本朝,一封忠王,一謚文忠,皆可以當之而無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讓李鴻章,其一敗一成,則天也。故吾求諸近世,欲以兩人合傳而毫無遺憾者,其惟二李乎。然秀成不殺趙景賢,禮葬王有齡,鴻章乃紿八王而駢戮之,此事蓋猶有慚德矣。

  小編評:李秀成沒有讀過幾年書,粗粗的懂得一些大略。但是這個人為人方正,忠心耿耿,當時天國社稷傾危,主子闇弱,秀成依然能夠堅持人臣的道義、樹立忠義的典範。雖然不能感化洪秀全,但是秀成卻因此得到了三軍的愛戴。

  如果一定要比較忠王和英王的優劣,那樓主說:要論突將無前,決勝於戰陣之間,與天下爭衡,秀成不如玉成;但是如果論起保國安民,德化四方,使百姓歸心、將士用命以救時艱,英王恐怕要稍遜忠王一籌。

  有的人說忠王不懂戰略,貪圖蘇杭一帶得富庶,不能顧全大局,甚至有人懷疑忠王的操守,將其描繪成一個紙醉金迷貪圖享樂的人。那麼又怎麼解釋他在天京成內散盡家財、安撫軍心的事情呢?有人又說:誰看到他散盡家財了?那麼反過來看,湘軍攻打天京,直到最後,多次挖掘地道不能成功,炸開神策門兩次卻不能進入,最後決戰的時候,朱洪章先鋒營幾乎全部喪命於龍脖子缺口,這些史實有的處於湘軍之口、有些見於清人筆記。太平軍饑疲之兵,卻如此驍悍剛烈。他們的主將李秀成卻是一個貪墨不法愛財如命的人,這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古代的名將吳起、李廣將軍做的很苦,和士兵一起同甘共苦,甚至不得不為士兵吸吮膿瘡,受了這麼大的罪才能勉強激勵軍隊的戰鬥力。如果李秀成坐在府裡,吃喝玩樂之間就能讓士兵為他去拚命,那只能說他籠絡士兵的方法已經到了化境,千古罕有。

  小結:李秀成忠愨勤慎,有始有終,其狀貌清秀若女子,卒能威服三軍,恩服百姓,實賴其超逸絕倫之能。自丙辰六年起,雖位極人臣,然見疑於洪氏,傾危之時,以宵小之徒,數度折辱之,後褫其權。秀成稟忠持義,始終不悔。天京城破之日,讓駿馬於幼主,身率殘兵,決死斷後,力盡被執,其全節報主之情,亦足矣。或曰憾於晚節,乞降於曾國藩,然供詞之說,出自曾氏之手,何足為憑?其慷慨歌於燕市、口訟絕命之詞十闕,乃千萬人立見,清人不能掩,今煮酒之好事者胡不取為證?

  2、 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1831年?1863年) 是廣西貴縣(今貴港)人,少有大志,喜讀《孫子兵法》,仗義疏財,廣交朋友,在當地有一定威望。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邀請他參加拜上帝會。他把全部家產都捐獻入會,作為準備起義的經費。

  太平軍攻下永安(今廣西蒙山)後被封為翼王,稱五千歲。在從廣西到金陵(今江蘇南京)的征途中,他和西王蕭朝貴為開路先鋒。蕭朝貴打長沙犧牲後,他便獨當先鋒重任,克武昌,破九江,下蕪湖,占金陵,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清軍中得了石敢當的綽號。 太平軍定都金陵 (稱天京)後,他協助東王楊秀清處理軍政要務。

  石達開戰略的才能則主要體現在:

  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重視根據地,不一味貪圖名城重鎮:如第一次節制西征期間不急於爭奪武昌,而是穩步開拓安徽根據地,經略江西期間不急於攻打南昌,而是先剪枝葉,最後再捍主幹。

  不拘泥一城一地的得失:西征時期授權曾天養棄守岳州,天京主政時期不追究韋俊棄守武昌的罪責,遠征時期捨堡壘,棄要害,四個月行軍上千里,經廣西,湖南,湖北三省實現向四川的戰略轉移

  善於洞察局勢,把握攻守間的轉換:湖口九江戰役初期審時度勢,制定穩守反擊的積極防禦戰略,挫敗了曾國藩速戰速決的企圖,推動戰局從被動向主動轉化;戰役後期「看準湘軍銳氣漸竭,水師大敗與後方空虛等嚴重弱點,抓住戰略反攻的可貴戰機,及時指揮將士轉入反攻,確定武漢為反攻的戰略目標,長驅西進,「陷武漢,擾荊,襄,蹂崇,通,破義寧」,使西征由戰略防禦迅速提升到戰略反攻階段」「防禦中捕捉戰機,乘隙出擊,逐次殲滅湘軍有生力量,進而在北岸向清軍虛弱部位發起反攻,迫使曾國藩轉入戰略退卻」;回京主政時期,採取全線穩守,局部反攻的戰略,逐步改變了天京事變後的被動局面。


  胸懷全局,善於發現關鍵,從而爭取戰略上的主動:湖口九江戰役時期正確洞悉曾國藩的心理,將九江,湖口確立為一個戰略整體,並進兵江西,拓展防禦縱深,確保積極防禦戰略的實施;西征後期將主戰場從湖北轉移到江西,四個月連下江西八府五十縣,幾乎逼死曾國藩,九江之圍不戰而解;一破江南大營時期陳兵皖南,威脅江南大營後路,成功牽制上萬敵軍,為打破江南大營創造了條件;1858年首開以攻打浙江為天京解圍的先例,同時謀求開拓浙江根據地,一石二鳥;1859年以「取上遊之勢」為皖北解困,成功粉碎湘軍三路攻打安慶的圖謀,向長江上遊實施戰略轉移的目標更一度逼得清廷定下「「並兩楚之力先除西南之患,庶可專力東征,無瞻前顧後之憂」的戰略。

  重視多兵種配合:石達開是太平軍最重視水師建設的高級將領,他汲取湘軍水師的經驗建立訓練水師的時期也是天國水師唯一能與湘軍抗衡的時期,而湖口戰役之所以能開闢西征全盛期,也正因為它給予湘軍水師以重大打擊)此外,石達開對騎兵和工兵的應用也可圈可點(如湖口橫截江面,工兵能力令人驚歎,吉安攻城的勝利有賴於大規模爆破戰術的應用,而遠征軍馳騁湖南,騎兵的作用不可低估)

  石達開治理軍隊非常嚴明,兵馬的配備和指揮都很有章法,善於進攻,喜歡用奇異的計謀攻擊敵人(這一點和曾國藩相反,曾國藩主張兵馬要踏踏實實的循序漸進,認為「奇計」不是用兵之本。),而且勇猛過人,所向無敵。他率領兵馬作戰,經常跑到最前線,冒著炮火指揮,不顧危險;對於自己統率的兵將,看作兄弟,用手足之情對待他們,所以他的部下作戰都爭先恐後,屢建奇功。太平軍從永安出發到達金陵,大小經過了幾百次戰鬥,只有石達開的部隊沒有失敗過一次,清軍害怕的叫他——「石敢當」,看到他的部隊往往望風逃竄。《天情道理書》稱讚石達開說「不懼怕勞苦,盡心盡力,想盡一切辦法輔助天朝,從來不覺得疲倦」,這些話說的是符合實際的。

  1 、東王楊秀清

  說起太平天國,人們常常將洪楊並稱。洪是洪秀全,楊就是楊秀清(1823年?1856年)。

  在太平天國運動初期,洪秀全是政治和宗教領袖,而楊秀清則是軍事統帥。

  他原名嗣龍,廣西接平人,童年時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成人。因貧窮,未讀過書,幹過燒炭、打鐵、種地各種活計,有豐富的閱歷和智謀。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從廣東來到桂平發展拜上帝會,楊秀清積極參加,在紫荊山地區發展會眾兩千餘人,成為會中核心成員。二十七年冬,馮雲山被捕入桂平監獄,洪秀全回廣東,設法營救馮。在桂平的拜上帝會群龍首,趨於渙散、分裂狀態。

  楊秀清假托天父附體,傳言會眾,扭轉了拜上帝會行將垮台的嚴重局面。他還籌款買通官府,救出馮雲山。二十九年七月,洪秀全重返紫荊山時看到會眾已發展到萬餘人,稱讚揚秀清是「天下奇才」,承認了他代天父傳言的地位。咸豐元年(1851年)一月十一,金田起義爆發,楊秀清任左輔正軍師,領中軍主將。他當眾宣佈五條紀律,「一遵條命,二別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睦,各遵頭目約束,五同心協力。」三月,太平天國成立,起義軍稱太平軍。九月攻克永安(今廣西蒙山)。

  十二月,楊被封為東王,稱九千歲,其他各王「俱受東王節制」,他實際成為太平軍的最高統帥。此時太平軍在永安的男女老少共 3萬餘人,其中能戰鬥者僅5000人。為扼殺太平軍,清軍派 4萬人的軍隊圍困永安。太平軍堅守半年後,糧彈俱缺,楊秀清指揮了突圍戰鬥。為麻痺清軍,他使用「吊豬計」,讓豬嚎叫,製造殺豬過節氣氛;還使用「草人站崗計」,然後於二年五月,乘清軍不備,冒雨突圍,六月間連克全州(今屬廣西)、道州(今湖南道縣)。他說服部分廣西將士克服懷土戀鄉情緒,提出「專意金陵(今江蘇南京),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出,分擾南北」的戰略方針。太平軍隨即東占郴州,轉而北上,克寧鄉,占益陽,攻長沙不克,進洞庭湖,不戰而下岳陽。沿途吸收數千挖煤工參軍,組成「土營」,提高了攻城能力;吸收大量船戶參軍,組成「水營」,提高了水戰能力。三年一月,攻佔武昌,部隊擴充到 50萬人。二月,他率太平軍順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三月十九攻克南京。

  洪、楊等決定建都於此,改名天京。此後,洪秀全即以主要精力領導宗教事務,而由楊秀清掌握軍政大權。在楊主持下,頒布了《太平軍目》、《行軍總要》、《太平條規》等條令、條例,使太平軍做到無論「何官何兵,無令敢入民房者斬不赦。左腳踏入民家門口者斬左腳,右腳踏入民家門口者即斬右腳」,真正做到軍令嚴整,賞罰分明。太平軍定都天京後,清朝為監視並伺機消滅太平軍,派欽差大臣向榮率兵 3萬駐紮在南京東郊孝陵衛,稱江南大營;欽差大臣琦善率另一支部隊駐紮在揚州城外,稱江北大營。這兩個大營成為太平天國的心腹之患。但楊秀清並未集中兵力進攻天京附近的清軍,而於五月命令林鳳祥、李開芳率兵 2萬北伐;又命令胡以晃等率戰船千餘艘溯江而上,進行西征。

  由於兵力分散,戰線太長,沒有重點,結果,北伐軍於兩年後全軍覆沒,西征軍也曾遭挫折。四年,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佔武漢,九江告急。楊秀清命令石達開率軍西援,在湖口大敗湘軍,重占武漢並乘勝佔領江西八府五十餘縣,穩定了長江中遊的局勢。西徵得手後,六年二月,楊秀清調回西線主力一部,由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領,進攻清軍江北大營,連破營壘一百餘座,收復揚州。六月,又命石達開率兵 3萬回援天京,與秦日綱等會合,攻破江南大營,迫使向榮自殺。

  太平軍進入鼎盛時期。楊秀清於是志得意滿,飛揚跋扈。一次,他因洪秀全虐待女官,便假托天父傳言,要打洪40大板,嚇得洪跪地求饒方才罷休。據說,他還曾逼洪封他萬歲。領導集團的矛盾急劇激化。洪秀全密召韋昌輝由江西回天京。九月二日,韋昌輝率部攻進東王府,殺害了楊秀清和他的全家及其部屬兩萬餘人。從此,太平天國便一蹶不振。八年,洪秀全恢復楊秀清的爵位,次年又定九月二日為「東王升天節」。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