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1984年國慶閱兵「小平你好」橫幅出台內幕 | 陽光歷史

 

A-A+

[圖文]1984年國慶閱兵「小平你好」橫幅出台內幕

2016年02月28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66 次

1984年10月1日,35週年國慶首都群眾遊行時,北京大學遊行隊伍行進中突然展開一條「小平您好」的橫幅,畫面瞬間傳遍全世界,並被新聞攝影記者牢牢地定格,成為共和國歷史上珍貴的記憶。「小平您好」這句話感情真摯,就像是對家人、對親朋的問候,真真實實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小平同志樸素、深厚的愛戴之情。


在經歷了多年的造神運動後,人民終於把領袖放在了人的位置上。有人說從「萬歲,萬萬歲」到「小平您好」,將領袖人物從神壇拉向人間,這是社會的進步,人民的成熟。





資料圖片:1984年國慶大典,遊行隊伍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橫幅。


口述:郭建崴:「小平您好」橫幅製作者之一,當年身著白大褂將橫幅秘密攜帶入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王東:《小平您好》照片拍攝者,原人民日報高級攝影記者


宿舍裡七嘴八舌成就「小平您好」



郭建崴,1963年12月生於山西大同。1985年北京大學生物系畢業後於華南農業大學教書,1990年北京大學生物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至今。


1981年,我考上了北京大學生物系,金秋9月,不滿18週歲的我跨進了夢寐以求的美麗燕園。那個時候的北大學生,非常有理想、有朝氣,關心國家大事。因為我們那個時候,什麼也不用發愁。不愁學費、不攀比吃穿、不愁工作,國家包分配,北大學生畢業分配的工作相對來說都不錯。再加上改革開放初期,政治氣氛很活躍,年輕人的思維也很靈活。


剛入學不久,我就碰到了一件大事。還記得是11月份的某天晚上,我正在教室裡上自習,突然聽到外面有口號聲,我跑出教室一看,有隊伍遊行,同學們舉著火把(多是用掃帚當火把的),高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衝出校園了。我一打聽,原來是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足杯冠軍,我第一次被北大學生的愛國熱情震撼了。後來我得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這句上世紀80年代的時代最強音就是當年3月份,中國男排力克南朝鮮隊,成功進軍世足杯之夜,北大同學喊出的。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週年,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活動。我們81級學生代表北大參加大學生方隊遊行。當年暑假,我們好像沒有休幾天,提前返校開始緊張地軍訓,練隊列、喊口號、跳集體舞。當時為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2週年,兩個國家互派青年進行文化交流。國慶的晚上,在天安門廣場上將舉行盛大的群眾聯歡活動,中日青年聯歡是其中重要的內容,我們要跳集體舞。


進入9月份後,上面發了統一的服裝,我記得很清楚,是藍色的,還發了彩紙,讓我們自己紮成花束,還有小彩旗。這期間,我們還參加了天安門廣場遊行的預演。9月30號晚上,我們幾個在宿舍裡扎花,當然心情都很興奮。我們的宿舍是28號樓203房間,有常生、張志、杜傑、柳波、王新力和我。常生是北京人,本來是80級的學生,因為生病休學一年,就和我們同班了。休學期間,常生養成了練書法的好習慣,所以,經常寫字,字寫得也不錯。


我們邊扎花邊議論明天的活動。大家七嘴八舌,突然有人說:「明天的遊行,我們能不能偷偷帶點什麼進去?能展現我們個性的東西?」常生於是就說:「我寫點什麼,做個橫幅,讓全世界看看我的書法。」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贊成。其實,當時的規定是非常嚴格的,不讓私自帶東西進入遊行隊伍中。北大的學生嘛,就是想與眾不同,張揚一下個性而已。就我個人而言,參與這麼一件在後來成為里程碑式的事件,在當時真的不像一些媒體報道的那樣說經過很深的思考,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很偶然。


既然決定寫點東西,那麼,寫什麼呢?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起來,主要還是圍繞著大的形勢。「振興中華」被別人說過了,沒有創意;「教育要改革」、「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等沒有特色。一個個的口號被提出又被否定。隔壁宿舍的幾個同學也加入進來,有欒曉峰、毛小洪、李禹、於宏實、郭慶濱等幾位,女生佟丹也參與進來了。


這時,有人提議表達一下對鄧小平同志的感情,因為當時改革開放有幾年了,成效顯著。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人,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也上不了大學。我們想表達對鄧小平同志的愛戴之情。有人提出寫「鄧主席萬歲!」(小平同志當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這種帶有文革遺留的口號立馬被大家否定了。最後決定直接問聲好,就寫「尊敬的鄧小平同志您好」,但是又覺得句子長了點;就寫「鄧小平同志您好」。大家越是議論,越是膽大,把姓氏也省略掉,乾脆直呼「小平同志您好」。於是,常生拿來一張紙,一時找不到那麼大的毛筆,就用宿舍裡擦桌子的抹布,捲成小棒棒,蘸著墨汁寫下了「小平同志您好」六個大字。


字寫好了,怎樣做成橫幅呢?想來想去,只好用床單,把六個大字粘在上面。這時,大家一致瞄準了其中一位同學(好像是李禹的吧)的床單,因為比較新。這位同學邊從床上撤床單邊說:「這可是個新床單。」


把六個大字往床單上一比劃,床單不夠長。這時不知誰說了一句:「把『同志』兩個字也省去吧。」這句話一出來,本來很熱鬧的宿舍裡,一下子靜了下來。直接稱呼國家領導人的名字,是不是有些不敬?要知道,在我們國家,對長輩、對領導是不習慣直接稱名道姓的。再一想,這是對領袖的問候,沒有別的意思,不至於上綱上線吧!於是,我們就把「小平您好」四個大字用訂書機訂在了床單上。


條幅製作好了,怎麼打出來?我們從幾個宿舍找了三根長木桿,其中有拖把,把墩布頭卸了,只留下棍子,把橫幅綁在了桿子上。外面繞以綵帶,頂端綴以紙花,橫幅成了一把巨大的花束。


忙完之後,大家立即休息。此時已是凌晨兩點,離集合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了。


10月1日凌晨4時,我穿上了實驗室的白大褂,把橫幅藏在了裡面。我們乘坐大巴來到東皇城根集合,然後步行經過王府井,到達東長安街。這時,我偷偷將橫幅交給了高個子同學(記不清是於宏實還是李禹了)。張志是班長排在第一個,杜傑、李禹、於宏實等幾個緊隨其後,大家用手上的紙花為他們做掩護。


當北大學生方隊走到天安門金水橋東華表時,常生、李禹、於宏實等同學一下子打開橫幅,隊伍歡騰起來。這個時候,我們的帶隊老師喊:「快跑,快跑!」於是,隊伍便開始跑起來。


跑過去之後,我的心裡咚咚在跳。後來有人說小平同志看到橫幅笑了,我沒看見。


中央電視台的鏡頭本來先拍北大的遊行隊伍,橫幅打開後,鏡頭轉向清華,不過馬上又轉向北大,這時橫幅全面展開,場面一片歡騰。整個過程前後頂多一分鐘。


可惜的是隊伍過去之後就把橫幅給扔掉了,沒有保存下來。


遊行結束,我們坐上校車回到學校。晚上跳完集體舞後回到北大,我們還在議論這件事。這時,佟丹來到我們宿舍說:隊伍遊行時她弟弟正在一個路口上觀看,聽到幾個警察在說北大這幾個學生也太膽大了,要收拾他們。於是,我和常生、王新力幾個連夜躲到在北京的家裡或親戚家了。


過了幾天,據說有新華社記者來北大生物系採訪我們,老師一時很緊張,後來記者對他們說這是一件好事。那時信息不像現在這麼快,後來才得知10月2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刊登了我們舉著「小平您好」橫幅的照片,是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王東老師拍攝的。至此,我們心裡才踏實下來。





資料圖片 攝影:賀延光

好多新聞照片都是偶然拍到的



王東,1934年生於河北。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1951年到人民日報工作。1964年開始從事新聞攝影工作至1994年退休。參加過抗美援越和唐山大地震的報道。《小平您好》照片榮獲1984年全國新聞攝影作品最佳新聞照片獎和1984年全國好新聞作品特等獎。


1984年,為慶祝建國35週年大慶,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


當時人民日報社只有一個攝影記者名額,在9月30日下班的時候才拿到我的記者證。因為現場的攝影記者特別多,至少有三四百人(事後知道新華社就派了30多位攝影記者)。組織部門在天安門金水橋前搭了一個統一的檯子,記者們都站在檯子上,但是沒有我的位置。


在還沒有拿下記者證的時候,我就做了一些準備,讓汽車隊的工人師傅做了一個兩米高的檯子,放在天安門金水橋南側的地方。當時我的主要任務是拍黨和國家領導人,用1000毫米的長鏡頭拍攝天安門城樓上的領導人,順便用一個極普通的萊卡相機拍遊行隊伍。


首先是海陸空三軍分列式,各兵種的方隊走了過來。伴隨他們的是各式新型武器、火箭、坦克等,徐徐通過天安門前。隨後是群眾遊行隊伍依次進入廣場,隊伍中各種彩車、模型生動地表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條戰線取得的輝煌成就。當儀仗隊簇擁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仿銅色半身塑像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城樓上下迸發出熱烈的掌聲。


大學生方隊走過來了,他們個個歡騰跳躍,廣場上的氣氛馬上活躍起來了。當北京大學方隊經過觀禮台時,隊伍中突然打出一條橫幅,上面寫著「小平您好」四個大字。我「卡嚓卡嚓」地拍了兩張,這個橫幅就沒有了,學生收起來,跑過去了。


看到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橫幅,我的心「怦怦」地跳。因為當時對遊行的規定是很嚴格的,不允許私自帶東西。這個橫幅的出現是違規的,所以只展示了幾秒鐘就收起來了,他們迅速跑過去了。


拍到這個照片的記者很少。為什麼少呢?相比遊行中常規打出的幾十米長的橫幅,這個橫幅太渺小了,展示的時間也非常短,以至於它幾乎沒有引起其他攝影記者的注意。再一個是因為在這之前是有預演的,我們都看過預演,預演裡是沒有這個橫幅的。


雖然是偶然間出現的橫幅,但當時我心裡隱隱約約地非常贊同「小平您好」這個口號。作為人民日報的攝影記者,我曾有多次機會為小平同志本人拍照。當時是小平同志主持工作,他恢復工作以後,不長的時間之內,我們國家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我們對小平同志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


當天晚上,這個照片和其他的照片都洗出來了。《人民日報》要出一個國慶專刊,首先是為一版選照片,一版沒有選上這張照片。這是可以預料的,因為作為頭版上的照片,一些口號都是很正規的。「小平您好」,如此稱呼黨和國家領導人合適嗎?當時編輯考慮得比較多,他們也認為挺好的,就是有點拿不準。


二版主編是保育鈞,他跟我要剩餘的照片,他首先選中了這一張,他說這一張照片好,就用這一張。


這張照片最早在1984年10月2日《人民日報》二版上刊登了。這張照片能夠見報,還得感謝保育鈞同志。保育鈞後來是人民日報的副總編輯。


這張照片見報以後,四川日報總編輯許川,當時在北京高級黨校學習,他首先給我打來電話,向我祝賀,說我拍了一張有歷史意義的照片,這是第一個對這張照片的反響。其他一些同志也對我說這張照片有意義。


關於這張照片,我沒有做出什麼特別的事情。出主意、動手製作、秘密攜帶到天安門廣場上展示,都是北大學生干的。我只是在天安門前用125分之1秒的速度把這個場面給定格在了膠片上,然後把它給洗出來送到人民日報社夜班編輯那裡,就完成了我攝影記者的任務。事情就這麼簡單。這張照片能夠面世,還得感謝人民日報編輯們的慧眼。


1985年3月,即將大學畢業的北大生物系81級學生李禹(「小平您好」橫幅執桿者之一)給我寫信。他說,「大家時常提起84年的國慶遊行,常提起『小平您好』的橫幅,我們非常想要幾張照片留作紀念。敬請您能多給我們洗幾張。」當時的幾個參與人有的分配工作了,有的考上出國預備班了,李禹考上生物系研究生了。他們即將各奔東西,送給他們這張很有歷史意義的照片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新聞攝影是「失足恨」式的實踐活動。新華社攝影部在總結國慶35週年宣傳時說:「這次報道中的重大失誤,是漏了北大學生高舉『小平您好』橫幅遊行的場面……」


這張照片從1984年開始使用,幾乎年年在全國報刊上、書上、畫冊上被刊用,一直到現在還在使用。可見,「小平您好」這句話深得人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