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同意豆友的觀點:劇改編後的相認情節,比煽情大氣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同意豆友的觀點:劇改編後的相認情節,比煽情大氣

2015年11月26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1,322 次

---------
投稿網友:atry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2015-10-16 08:31:11 ordira
同意改編後的劇情更符合整劇的風格,很山影。原著裡雖然更高潮基蕩,但有網文感,好似有點藝術人生的煽情。改編後雖然氛圍烘托的一般,但是夏江那句寧可錯殺不可錯放,很好的承戲,點出了皇帝的最大特性,也烘托出了最後老皇帝因猜忌心虛榮心而失了民心臣心公道心的結局。

從作者的角度,或者說更情感的角度,這戲裡的相認重在靖認殊,相認蟄伏了十三年的兒時摯友。

從山影的角度,或者說更宏大的角度,最後幾集戲裡的相認除了靖認殊以外,還有兩層,一是父認子,子認父(靖王比之祁王也就是能認出父君的本相,但仍能尊之柬之這一點,讓老皇帝最終交付皇權了),二是認真相。對未亡人林殊而言,只要真相得面天日,他便可安然赴黃泉。與他人的相認,本就是枝節。

原著裡感覺更迎合女性觀眾,改編則更中性,漸進式的推進到了結局高潮。當然對原著黨而言,有先入為主的期待,如今卻把等之許久的高潮快感變成了結局的前戲,有不滿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
完全同意!我也是原著黨,但是我也覺得這樣改很好,喜歡的就是他們的情義而不是煽情
有人說原著裡靖王被「梅石楠」一點就透,自己發現梅長蘇身份,這樣顯得智商高一些,我真的不這樣覺得
「梅石楠」梗的妙處,應該是前面靖王利用它認證的時候,這一計其實很高明,只是敗給了梅和靜妃的心有靈犀。
事後「梅石楠=林燮」一成立,再聯想前面的試探,真相算是直觀呈現了,是個人都會想到,靖王被「一點就透」其實是應該的,並不會顯得智商高。
說到底那些說遺憾的想看的還是煽情吧,「梅石楠」這個人的存在曾經一舉推翻了靖王的所有懷疑,現在卻又突然被點知真相,他內心深處的震動,那種對「曾經離真相那麼近」「差一點點就能知道的真相」的悔恨懊惱,之後一連串的動作和壓制情緒,如果呈現出來,當然會很有震憾力和淚點,但是殊靖相認真的需要這種爆發的點麼?真友誼需要這麼撕虐麼?
這種情節很多言情劇已經表現的夠多了:男主誤會女主多年,後來偶然聽到真相,各種內心翻騰,甚至抓著對方的衣領子,連聲怒喝「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然後一路匆忙溜出去找人……
至於「榛子酥」就更沒必要了,林殊瞞靖王是考慮的大局是有必要的,靖王知道真相後再反過去瞞著林殊,這樣是有什麼意義啊。靜妃和霓凰女人之間也就「你知道了」「嗯」這樣爽快處理,男人之間還要照顧對方「徒增煩惱」這樣的小情緒?還有攔著不讓吃「榛子酥」這種畫面,拍出來也是不敢想,基本快趕上「公主抱」的腐點了,哈哈
真按照書那樣拍出來,也是嫌別人不夠YY的了,雖然我也是樂見YY的那種人,不過還是要考慮大眾和成片的正劇風
相反,劇的處理改編反而顯示了靖王的智商和成長,在乍然知道「火寒毒」的時候懷疑並確認的,他不僅並沒有像皇帝一樣被梅長蘇的巧辯又給糊弄過去,反而在得知真相情緒極其波動的時候片刻都不得緩和就要配合場合機巧應對,很機智很成熟穩重。
殿前論辯之後,兩人之間的默契無需多言,一個知道對方松下口一氣後的身體狀況讓他默默離開並沒有追著多問一句、一個則是「我知道你已經知道了,你一定有很多問題想問,去吧…」並不多加阻攔辯解。
還有「梅石楠」的來歷,我那時還以為他還要再向靜妃問證一下的,沒想到他自己就反向推論出來了,不是比被點透了才知道更顯得有智商麼
原本是靖蘇兩個人的一場戲,現在這樣一處理,他們的濃厚情誼不變,更是豐滿了每個人物,尤其皇帝的無情和不忍更是為後面翻案做了鋪墊,手法高明大氣了很多
最後,作為原著黨小說看了不下5、6遍,對於裡面的劇情,早就爛熟於心,當劇裡的人物個個立起來後,原著的一些內容完全可以自己腦補,反而希望看到另一些脫離於原著的劇情和表達,像這樣處理高明會有另一種驚喜,得到是卻是兩種收穫和滿足。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