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滅高麗之戰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唐滅高麗之戰背景
唐滅高麗之戰發生在七世紀的時候,指的是高句麗與唐羅聯軍之間的戰爭。但是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場戰爭呢?唐滅高麗之戰背景是什麼呢?
唐滅高麗之戰圖片
隋朝時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麗,但是最終慘敗而歸。而在戰敗之後,隋朝內部便發生了民變,繼而滅亡。高句麗雖然在與隋朝的戰爭中獲得了勝利,但是仍舊因此而敵視視起中國王朝來。而在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唐朝與高句麗之間還互派了使者通好。
624年的時候,唐高祖李淵將高健武冊封為高句麗王。631年的時候,高句麗方面為了防止唐朝的進攻,開始在遼東修建千里長城。可見這時候的高句麗便已經有了與唐朝開展的準備了。除了修建千里長城之外,高句麗還與突厥建立了聯盟。
那時候的朝鮮半島一共有三個國家並存著,分別是高句麗、新羅與百濟。但是高句麗獨佔了朝鮮半島的北部,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與百濟必須要通過高句麗才能與大唐往來。而新羅又是這三個國家之中一直與唐朝保持著朝貢關係的國家。
643年,新羅派遣了使者來到唐朝,向唐朝皇帝李世民講述了百濟進攻新羅並佔領了新羅的四十多個城池,並說百濟與高句麗試圖將新羅與唐朝之間的通路隔絕。知道了此事的李世民便立即派遣了丞相前往高句麗,命令高句麗立即停止戰爭,但是卻遭到了高句麗王的拒絕。於是唐太宗李世民便決定向高句麗發兵。
唐滅高麗之戰過程
唐滅高麗之戰最終以高句麗的滅亡結束,那麼唐滅高句麗之戰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唐滅高句麗之戰圖片
唐滅高句麗之戰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一八年十一月至二是二年正月期間。一八年十一月,唐太宗派遣張亮和李勣分別從水路進攻高麗。次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率軍從洛陽出發。在五月初二的時候,張亮率領水軍攻佔了卑沙城,十七日的時候李勣軍佔領遼東城後進兵安市城。期間,高句麗北部派遣了十五萬大軍前來救援安市城,但是被唐軍擊敗,餘下將士全部歸降大唐。在這事過後,高句麗的黃城到銀城一帶的人們全部人走城空。七月的時候,唐軍開始圍攻安市城,但是因為安市城守軍的殊死頑抗,唐軍久攻不下,並未達到預期目的。於是,二十一年二月,李世民又決定要東征。唐軍數次擊敗高麗軍隊,致使高麗王十二月派遣他的兒子入唐為質。後因唐宗病逝,戰事暫休。
第二階段是在唐高宗李治繼位之後。在李治剛剛繼位的時候,與高句麗和百濟之間度過了幾年平安無事的時間。之後,李治開始進攻高句麗。他調整了唐太宗時期對朝鮮半島的戰略,派兵渡海與新羅聯合先滅百濟。顯慶五年,高宗派兵一部分水路進攻百濟,一路勢如破竹。新羅從陸路進攻。後百濟王和他的兒子投降,百濟滅亡。
第三階段是在乾封元年,高麗泉蓋蘇文死亡,他的兩個兒子之間不和,長子泉男生命其子向唐朝求援。唐朝發兵攻伐高麗救援男生。總章元年,李勣攻佔扶余城。後唐軍進兵平壤城,圍住平壤城月餘高麗王高藏出降。而泉男生其弟仍據閉門拒守。九月二日,高麗僧信誠開城門。抓到泉男建,高麗就此平定。
唐滅高麗之戰的影響
在唐朝與新羅的聯軍下,終於將這個困擾了中國王朝許久的高句麗滅亡了。那麼唐滅高句麗之戰的影響是什麼呢?
唐滅高句麗之戰圖片
高句麗是一個從公元前37年便開始存在的民族政權。在《三國史記》中便將記載了高句麗的建國背景。因為扶余王子與其他王子不和而逃離了扶余國,在卒本扶余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便是之後的高句麗。
在高句麗建立之初,便長期與扶余國處在軍事對抗的狀態。而扶余國又一向與中原王朝交好,所以看見扶余國受到高句麗的軍事對抗的時候,便時常幫助扶余國一同打擊高句麗。一方面是因為扶余國一直與中原王朝交好,一方面則是因為考慮到高句麗所具有的侵略性,要是不在成長期便對其進行打壓的話,等到以後完全成長起來,便會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勁敵。
在曹魏時期,便發起了向高句麗的戰爭,但是沒有成功將高句麗滅亡。之後的唐朝在建立之後,起先是才取與高句麗和平相處的政策的,但是高句麗對中原王朝的敵視並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形成了的,唐朝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無法避免。
終於,在唐朝便與新羅的聯軍在長期的騷擾作戰之下,加上剛好高句麗內部矛盾爆發,唐滅高麗之戰最終在唐高宗的時候取得了徹底的勝利,高句麗最終滅亡。而唐滅高麗之戰的影響便是為中原王朝除去了歷代以來的隱患,為子孫後代免除了後患。
唐滅高麗之戰的評價
唐滅高麗之戰最終以高句麗的滅亡而告終,那麼對唐滅高麗之戰的評價是怎麼樣的呢?
唐太宗畫像
唐滅高麗之戰發生在盛唐時期,當時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唐滅高麗之戰並不是唐朝本身的想法。在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便對高句麗採取的是通好的政策。但是高句麗一方對於與中原王朝之間的關係卻歷朝歷代以來採取的便是「你強我附,你弱我攻」的政策,一旦中原王朝有那麼一丁點分裂的情形,高句麗便會伺機「坐收漁翁之利」,而一旦中原王朝處於強盛的狀態的時候,高句麗便會採取友好的政策與中原王朝之間往來。
對於高句麗的行為,中原王朝也有時候會對高句麗發起報復性的討伐,甚至有幾次到了幾乎滅國的地步。而高句麗也在自己這樣的政策之下,變得逐漸的強大起來,朝鮮半島呈現三國並存的狀態。
在中國再一次統一的時候,曹魏發起了對高句麗的戰爭,然而高句麗憑借自己的倔強,硬是擊敗了曹魏大軍。在魏國滅亡之後,高句麗又面臨了唐朝與新羅的聯軍,在二十多年的長時間的戰爭之後,高句麗最終在668年滅亡。
高句麗的滅亡,使得中原王朝減少了一個長時間存在的外部隱患,使得之後的子孫少了一個強勁的外敵。唐滅高麗之戰在唐太宗的口中是「中國統一戰爭的最後部分」,高句麗的滅亡加快了中國統一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