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的兄弟是誰 李暠的兄弟宋繇生平簡介
李暠[ha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自稱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 ,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
隆安元年(397年),段業自稱涼州牧,以李暠為效谷縣令,後升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改元庚子,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義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並遷都酒泉,與北涼長期爭戰。
義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歲,謚號武昭王,廟號太祖,葬於建世陵。唐朝李氏亦稱李暠為其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二年(753年)追尊為興聖皇帝。
李暠的兄弟是誰
宋繇,李暠同母異父弟。
李暠的兄弟宋繇生平簡介
宋繇曾祖、祖父和父親均在前涼做官,其中其父宋僚官至龍驤將軍、武興太守。宋繇出生後,父母先後去世,5歲時隨伯母生活,以孝道聞名於鄉里。宋蹤少年時即有大志,曾經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振興已經衰落的家道。隨親戚張彥到酒泉,從師受業,閉門讀書,不捨晝夜,涉獵經史子集,尤精經史。後涼呂光時,宋繇舉秀才,任郎中。
宋繇是宋僚遺腹子,宋僚是在張邕誅宋澄時被殺,也就是在361年9月左右。所以宋繇出生應該在361年或者362年。而他卒於北涼沮渠牧健出降後,隨沮渠牧健到了北魏的京師平城,所以他的卒年是439年。
後來投奔北涼,任散騎常侍。在同段業的接觸中發現,段業胸無大志,於是西奔同母異父兄西涼李暠。段業稱北涼王后,其右衛將軍索嗣誣陷李暠,段業使讓索嗣接替李暠任敦煌太守。李暠正要準備迎接索嗣時,宋繇等人勸阻說:後涼政治腐敗,段業沒有能力,這正是英雄豪傑施展鴻圖的大好時機,而為什麼要讓別人捆住自己的手腳呢?大丈夫貴在審時度勢,今天如果親自將自己的頭顱送給索嗣,難道不為天下人所恥笑!李暠聽了宋蹤等人的勸阻後,才幡然醒悟,於是驅逐索嗣,隨即建立了西涼。
西涼建立後,李暠任宋繇為重臣,後為長吏。李暠逝世前,以宋繇為顧命大臣,由他輔佐世子李歆,西涼軍國大事均托付宋繇。宋繇雖然為西涼重臣,但手不釋卷,即使在兵戰中也讀書不綴。宋繇禮賢下士,每當聽到門外有儒士前來訪問,會立即迎接,從不怠慢,然後共同切磋學術。宋蹤輔佐李歆時,力主以德治國。李歆將伐北涼時,宋繇極力阻止,但不能奏效。宋繇喟然長歎道:大事完了!今天只能見師出,而不能見師還。果不然如其所言。沮渠蒙遜滅西涼後,發現宋繇家無餘財,有書籍數千卷,不禁感歎道:我並不為戰勝了李歆而高興,高興的是得到了宋繇這樣的大儒!北涼拜宋繇為尚書吏部郎中,負責北涼的選舉工作。後來北魏平涼州,宋繇因在當時的威望而受到很高的禮遇,其在平城逝世後,北魏對他的謚號是"恭"。
宋繇在十六國戰亂時期,雖然曾經為涼州政權的重臣,但他以振興儒學為己任,對於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實行以德治國的方略,作出了積極貢獻。
李暠[ha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自稱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 ,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
隆安元年(397年),段業自稱涼州牧,以李暠為效谷縣令,後升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改元庚子,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義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並遷都酒泉,與北涼長期爭戰。
義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歲,謚號武昭王,廟號太祖,葬於建世陵。唐朝李氏亦稱李暠為其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二年(753年)追尊為興聖皇帝。
李暠的兄弟是誰
宋繇,李暠同母異父弟。
李暠的兄弟宋繇生平簡介
宋繇曾祖、祖父和父親均在前涼做官,其中其父宋僚官至龍驤將軍、武興太守。宋繇出生後,父母先後去世,5歲時隨伯母生活,以孝道聞名於鄉里。宋蹤少年時即有大志,曾經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振興已經衰落的家道。隨親戚張彥到酒泉,從師受業,閉門讀書,不捨晝夜,涉獵經史子集,尤精經史。後涼呂光時,宋繇舉秀才,任郎中。
宋繇是宋僚遺腹子,宋僚是在張邕誅宋澄時被殺,也就是在361年9月左右。所以宋繇出生應該在361年或者362年。而他卒於北涼沮渠牧健出降後,隨沮渠牧健到了北魏的京師平城,所以他的卒年是439年。
後來投奔北涼,任散騎常侍。在同段業的接觸中發現,段業胸無大志,於是西奔同母異父兄西涼李暠。段業稱北涼王后,其右衛將軍索嗣誣陷李暠,段業使讓索嗣接替李暠任敦煌太守。李暠正要準備迎接索嗣時,宋繇等人勸阻說:後涼政治腐敗,段業沒有能力,這正是英雄豪傑施展鴻圖的大好時機,而為什麼要讓別人捆住自己的手腳呢?大丈夫貴在審時度勢,今天如果親自將自己的頭顱送給索嗣,難道不為天下人所恥笑!李暠聽了宋蹤等人的勸阻後,才幡然醒悟,於是驅逐索嗣,隨即建立了西涼。
西涼建立後,李暠任宋繇為重臣,後為長吏。李暠逝世前,以宋繇為顧命大臣,由他輔佐世子李歆,西涼軍國大事均托付宋繇。宋繇雖然為西涼重臣,但手不釋卷,即使在兵戰中也讀書不綴。宋繇禮賢下士,每當聽到門外有儒士前來訪問,會立即迎接,從不怠慢,然後共同切磋學術。宋蹤輔佐李歆時,力主以德治國。李歆將伐北涼時,宋繇極力阻止,但不能奏效。宋繇喟然長歎道:大事完了!今天只能見師出,而不能見師還。果不然如其所言。沮渠蒙遜滅西涼後,發現宋繇家無餘財,有書籍數千卷,不禁感歎道:我並不為戰勝了李歆而高興,高興的是得到了宋繇這樣的大儒!北涼拜宋繇為尚書吏部郎中,負責北涼的選舉工作。後來北魏平涼州,宋繇因在當時的威望而受到很高的禮遇,其在平城逝世後,北魏對他的謚號是"恭"。
宋繇在十六國戰亂時期,雖然曾經為涼州政權的重臣,但他以振興儒學為己任,對於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實行以德治國的方略,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