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鎮割據影響:使得中央權力喪失 國家分裂? | 陽光歷史

 

A-A+

藩鎮割據影響:使得中央權力喪失 國家分裂?

2018年07月08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51 次

  藩鎮割據造成了中央政府實際管轄地區的縮小,吐蕃(7世紀)、回鶻(7世紀)、西夏(11世紀)等少數民族相繼建立地方割據政權,吐蕃甚至與中原漢族政權發生過對立衝突,使得隴西一帶喪失大半。淮西久為吳元濟所據,是以「蔡人有老死不聞天子恩宥者,故堅為賊用」。

  唐憲宗初年宰相李吉甫上《元和國計簿》中,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戶口,造成稅戶比天寶年間減少四分之三,對唐朝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鄭白渠在秦漢時共溉田45000頃,唐代宗大歷年間仍可達6000餘頃,然而到宋初僅灌2000頃。方回《瀛奎律髓》稱:「想天寶,至德以至大歷之亂,不忍讀也。」而藩鎮之內,徵兵重斂,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自陝以西,民力傷殘,人不聊生」。趙翼《二十二史札記》:「秦漢六朝以來,有叛將無叛兵。至唐中葉以後,則方鎮兵變比比而是。蓋藩帥既不守臣節,毋怪乎其下從而效之,逐帥、殺帥視為常事。為之帥者,既慮其變而為肘腋之患,又欲結其心以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驕兵之所以益橫也。

  然而若細究,西夏(今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帶)以及越南(今越南北部,即前北越一帶)的丁部領等人,其實都算是唐末藩鎮割據的遺留。西夏原本是在黃巢之亂中協助唐室的黨項羌人,被唐室封為夏州節度使,賜姓李。因宋朝有併吞之意而獨立建立西夏國。越南北部的地區則原是靜海軍節度使,後來漸漸獨立建國,脫離中國自漢朝以來近千年的統治。而宋代時,丁部領奪得政權後,登極為大瞿越國皇帝,被宋冊封為交趾郡王。

QQ截圖20160419113931.jpg

  割據的藩鎮空前增多。農民起義軍失敗後,這些藩鎮立即轉入互相兼併的戰爭中,數十年戰爭不斷,幾乎遍及全國。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名義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鎮之一朱溫奪去了,演變為五代十國,成為唐代藩鎮割據的延續。直到北宋統一,才結束這一局面。但藩鎮割據在剛實行時,有效的控制各方諸侯的權力,使軍權更加集中在統治者手裡。

  藩鎮割據造成了中央政府實際管轄地區的縮小,吐蕃(7世紀)、回鶻(7世紀)、西夏(11世紀)等少數民族相繼建立地方割據政權,吐蕃甚至與中原漢族政權發生過對立衝突,使得隴西一帶喪失大半。淮西久為吳元濟所據,是以「蔡人有老死不聞天子恩宥者,故堅為賊用」。

  唐憲宗初年宰相李吉甫上《元和國計簿》中,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戶口,造成稅戶比天寶年間減少四分之三,對唐朝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鄭白渠在秦漢時共溉田45000頃,唐代宗大歷年間仍可達6000餘頃,然而到宋初僅灌2000頃。方回《瀛奎律髓》稱:「想天寶,至德以至大歷之亂,不忍讀也。」而藩鎮之內,徵兵重斂,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自陝以西,民力傷殘,人不聊生」。趙翼《二十二史札記》:「秦漢六朝以來,有叛將無叛兵。至唐中葉以後,則方鎮兵變比比而是。蓋藩帥既不守臣節,毋怪乎其下從而效之,逐帥、殺帥視為常事。為之帥者,既慮其變而為肘腋之患,又欲結其心以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驕兵之所以益橫也。

  然而若細究,西夏(今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帶)以及越南(今越南北部,即前北越一帶)的丁部領等人,其實都算是唐末藩鎮割據的遺留。西夏原本是在黃巢之亂中協助唐室的黨項羌人,被唐室封為夏州節度使,賜姓李。因宋朝有併吞之意而獨立建立西夏國。越南北部的地區則原是靜海軍節度使,後來漸漸獨立建國,脫離中國自漢朝以來近千年的統治。而宋代時,丁部領奪得政權後,登極為大瞿越國皇帝,被宋冊封為交趾郡王。

QQ截圖20160419113931.jpg

  割據的藩鎮空前增多。農民起義軍失敗後,這些藩鎮立即轉入互相兼併的戰爭中,數十年戰爭不斷,幾乎遍及全國。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名義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鎮之一朱溫奪去了,演變為五代十國,成為唐代藩鎮割據的延續。直到北宋統一,才結束這一局面。但藩鎮割據在剛實行時,有效的控制各方諸侯的權力,使軍權更加集中在統治者手裡。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