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臣徐鉉不穿不合乎制度服裝 被凍病殞命
歐洲數個國家和城市某一天為「捷運無褲日」,即這一天,乘捷運的人,下身僅穿丁字底褲,車廂內、車站上,到處肥臀滾滾,摩股擦腚,相激相蕩,招搖過市。圖片視訊俱在,轉發頻繁、留言評論簡直能聽見文字中間的尖叫了……此怪異之事,依照現在人的價值,被解釋成個性釋放、自由大膽云云。本來,此他幫之俗也,於我何干?況且「子不語怪力亂神」,非禮勿視,非禮勿言。不料製作此專輯者,呼籲中國人明年也過一下「捷運無褲日」,言語之中,頗有知之恨晚的惆悵,恨不得現在就找個日子補過一下……
一般來說,在當今世界,人無約束,這種怪力亂神之屬,是很容易傳染的。微末如我,對此是很擔心的,我不希望中國增添這麼個「洋節日」,也不認為它是什麼捷運文化。要強行阻止嗎?恐怕風氣不是靠強行阻止能阻止得了的。人欲一開,勢不可當。
由此想到了服飾制度——
歷來定鼎天下,必先「改正朔,易服色」——易服色,鄭玄、孔穎達皆注為車馬,而古代文獻亦理解為服飾制度。
宋太祖建立宋朝,派曹彬收服南唐,南唐舊臣徐鉉,就是校訂《說文解字》的「大徐」,隨李後主歸宋,亦被任用官職。但徐鉉恪守士大夫的耿介,不著不合制度的服裝。當時,天下初定,受五代亂世影響,中原人的服裝帽靴有很多胡服尤其是契丹服裝的樣子,當時朝廷還不能下令將服飾中的胡俗悉數革除,因為那樣一來,會增加百姓的負擔。所以,先有個過渡期,「衣冠許從其便」,慢慢地再規範。但徐鉉寧可受凍,也不著不合乎制度的服裝,最後竟因此被凍病而殞命!宋朝後來才下令,禁止穿胡服。
北宋被女真人的金政權滅亡,北宋遺民一度也穿宋朝服裝,即束髮右衽,女真人下令,「即歸本朝,宜同風俗」,所有金佔領區的民眾,必須「削髮易服」,換成女真人的模樣和打扮,如不服從,「即是猶懷舊國,當正典刑」。為了強行推行這個命令,金地方官很會抓典型,在街上抓一個人,發現他的打扮有一點不合乎「削去頭髮,短巾左衽」,就當街砍頭示眾,「生靈無辜被害,莫可勝紀。」當時一下子,布料變得很貴,小民百姓置辦不起衣料的,「坐困於家,皆不敢出」,都不出門了。金朝連前代古人右衽的服裝,也換成左衽了——出使金國的南宋官員見金人塑的孔子像、劉秀像都改成了左衽。
後來,元朝滅宋,文天祥被執,押送去元大都,途中經過河北某地,旅店中那些穿著胡式服裝的百姓見「罪犯」文天祥的衣服,是宋朝的衣服——於時距離北宋滅亡已經過去了一百五十多年,河北百姓「內中國而外夷狄」,穿著胡服,卻一代代口口相傳地描述宋朝衣冠的樣子,因此見了文天祥的服裝,潸然淚下:「不意今日見我南人衣冠。」
元朝雖然管制狠戾,但卻因文化上粗疏,對服裝「依俗而治」,沒有強行規定。但高壓已久,許多人為了取媚於當朝,自動變為胡服。我的老家陝西蒲城縣洞耳鄉出土的元代墓葬中的壁畫,人物衣著悉為左衽。可見當時已經相當「胡化」了。「人間歲月初周甲,天下衣冠久化夷」。因此,明朝取代元朝後,朱元璋對統一天下服裝,下了很大的功夫,規定得很細,親自抓這項工作,「斟酌損益,皆斷自聖心。於是百有餘年胡俗,悉復中國之舊矣。」
朝鮮李朝,作為明朝的藩屬國,其服裝基本上參照明朝的服裝。因此,當明朝滅亡以後,李朝使者到北京來出差,對清朝人的服裝,內心裡十分看不起。朝鮮使者穿著像當年朝見明朝一樣的服裝來朝見清朝,清朝官員見朝鮮官員的服裝,有的人暗地裡笑,朝鮮使者有的非常驕傲地回去寫日記,嘲笑清朝的漢人官員:「使者遙尋秦地界,夷人驚怪漢衣冠。」將清朝人稱作夷人。有的當場挑釁清朝官員,你們知道我們穿的是什麼服裝嗎?嚇得清朝官員不敢回應。有的清朝官員私下低聲自嘲:「韃子打扮」,但又叮囑朝鮮官員,別再到處問了。朝鮮官員還驚奇地發現,戲台上服裝,皆依明制,有人寫詩諷刺:「中華禮樂非前時,三代威儀盡在斯。」朝鮮李朝,終清一代,雖然懾於清朝的強大,不得不臣服,但其立國的宗旨卻是「尊周思明」,自稱「小中華」。明清兩代出使北京的李朝官員,喜歡寫日記,記錄所見所聞,非常詳細,他們把到明朝的日記統稱「朝天錄」,到了清朝,一律改稱「燕行錄」,可謂天壤之別。
自古以來,但凡天下承平日久,朝野內外,未免心生麻木浮靡之氣,即整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失去了文化的警覺。中國古人歷來把尚好異俗,認為是不祥之兆,《左傳》載,僖公二十二年,年初,有人在伊川,見王室成員被發而祭於野,樣子像胡人一樣,預言:「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不久,果然這裡被戎狄佔據了。東漢末年,漢靈帝非常喜歡胡具,吃穿使用全部用胡器,皇親貴胄官員也競相模仿,後來董卓領的大軍禍害京城,全是胡兵。唐玄宗喜歡胡樂,最好羯鼓,把它捧為「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方也。」將原本不上大雅之堂的胡樂升於堂上。沒幾年,安祿山反,西北諸州陷於吐蕃。
因此,古代中國人,非常警惕尚好胡風而導致亂於夷狄的徵兆。
古代社會靠權力可以規範服飾制度,現代社會則不必,也不可能。要靠影響力來影響風氣。風氣是流動的,人心傾慕效仿強大者,趨炎附勢,性之所在也,似無可厚非。國家強盛,價值觀健康正直,文化上才有影響力,人心才能自動趨附。所以,孔子評價管仲,將齊國治理得很強盛,抵擋住了夷狄的南侵,他讚歎道:「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
歐洲數個國家和城市某一天為「捷運無褲日」,即這一天,乘捷運的人,下身僅穿丁字底褲,車廂內、車站上,到處肥臀滾滾,摩股擦腚,相激相蕩,招搖過市。圖片視訊俱在,轉發頻繁、留言評論簡直能聽見文字中間的尖叫了……此怪異之事,依照現在人的價值,被解釋成個性釋放、自由大膽云云。本來,此他幫之俗也,於我何干?況且「子不語怪力亂神」,非禮勿視,非禮勿言。不料製作此專輯者,呼籲中國人明年也過一下「捷運無褲日」,言語之中,頗有知之恨晚的惆悵,恨不得現在就找個日子補過一下……
一般來說,在當今世界,人無約束,這種怪力亂神之屬,是很容易傳染的。微末如我,對此是很擔心的,我不希望中國增添這麼個「洋節日」,也不認為它是什麼捷運文化。要強行阻止嗎?恐怕風氣不是靠強行阻止能阻止得了的。人欲一開,勢不可當。
由此想到了服飾制度——
歷來定鼎天下,必先「改正朔,易服色」——易服色,鄭玄、孔穎達皆注為車馬,而古代文獻亦理解為服飾制度。
宋太祖建立宋朝,派曹彬收服南唐,南唐舊臣徐鉉,就是校訂《說文解字》的「大徐」,隨李後主歸宋,亦被任用官職。但徐鉉恪守士大夫的耿介,不著不合制度的服裝。當時,天下初定,受五代亂世影響,中原人的服裝帽靴有很多胡服尤其是契丹服裝的樣子,當時朝廷還不能下令將服飾中的胡俗悉數革除,因為那樣一來,會增加百姓的負擔。所以,先有個過渡期,「衣冠許從其便」,慢慢地再規範。但徐鉉寧可受凍,也不著不合乎制度的服裝,最後竟因此被凍病而殞命!宋朝後來才下令,禁止穿胡服。
北宋被女真人的金政權滅亡,北宋遺民一度也穿宋朝服裝,即束髮右衽,女真人下令,「即歸本朝,宜同風俗」,所有金佔領區的民眾,必須「削髮易服」,換成女真人的模樣和打扮,如不服從,「即是猶懷舊國,當正典刑」。為了強行推行這個命令,金地方官很會抓典型,在街上抓一個人,發現他的打扮有一點不合乎「削去頭髮,短巾左衽」,就當街砍頭示眾,「生靈無辜被害,莫可勝紀。」當時一下子,布料變得很貴,小民百姓置辦不起衣料的,「坐困於家,皆不敢出」,都不出門了。金朝連前代古人右衽的服裝,也換成左衽了——出使金國的南宋官員見金人塑的孔子像、劉秀像都改成了左衽。
後來,元朝滅宋,文天祥被執,押送去元大都,途中經過河北某地,旅店中那些穿著胡式服裝的百姓見「罪犯」文天祥的衣服,是宋朝的衣服——於時距離北宋滅亡已經過去了一百五十多年,河北百姓「內中國而外夷狄」,穿著胡服,卻一代代口口相傳地描述宋朝衣冠的樣子,因此見了文天祥的服裝,潸然淚下:「不意今日見我南人衣冠。」
元朝雖然管制狠戾,但卻因文化上粗疏,對服裝「依俗而治」,沒有強行規定。但高壓已久,許多人為了取媚於當朝,自動變為胡服。我的老家陝西蒲城縣洞耳鄉出土的元代墓葬中的壁畫,人物衣著悉為左衽。可見當時已經相當「胡化」了。「人間歲月初周甲,天下衣冠久化夷」。因此,明朝取代元朝後,朱元璋對統一天下服裝,下了很大的功夫,規定得很細,親自抓這項工作,「斟酌損益,皆斷自聖心。於是百有餘年胡俗,悉復中國之舊矣。」
朝鮮李朝,作為明朝的藩屬國,其服裝基本上參照明朝的服裝。因此,當明朝滅亡以後,李朝使者到北京來出差,對清朝人的服裝,內心裡十分看不起。朝鮮使者穿著像當年朝見明朝一樣的服裝來朝見清朝,清朝官員見朝鮮官員的服裝,有的人暗地裡笑,朝鮮使者有的非常驕傲地回去寫日記,嘲笑清朝的漢人官員:「使者遙尋秦地界,夷人驚怪漢衣冠。」將清朝人稱作夷人。有的當場挑釁清朝官員,你們知道我們穿的是什麼服裝嗎?嚇得清朝官員不敢回應。有的清朝官員私下低聲自嘲:「韃子打扮」,但又叮囑朝鮮官員,別再到處問了。朝鮮官員還驚奇地發現,戲台上服裝,皆依明制,有人寫詩諷刺:「中華禮樂非前時,三代威儀盡在斯。」朝鮮李朝,終清一代,雖然懾於清朝的強大,不得不臣服,但其立國的宗旨卻是「尊周思明」,自稱「小中華」。明清兩代出使北京的李朝官員,喜歡寫日記,記錄所見所聞,非常詳細,他們把到明朝的日記統稱「朝天錄」,到了清朝,一律改稱「燕行錄」,可謂天壤之別。
自古以來,但凡天下承平日久,朝野內外,未免心生麻木浮靡之氣,即整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失去了文化的警覺。中國古人歷來把尚好異俗,認為是不祥之兆,《左傳》載,僖公二十二年,年初,有人在伊川,見王室成員被發而祭於野,樣子像胡人一樣,預言:「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不久,果然這裡被戎狄佔據了。東漢末年,漢靈帝非常喜歡胡具,吃穿使用全部用胡器,皇親貴胄官員也競相模仿,後來董卓領的大軍禍害京城,全是胡兵。唐玄宗喜歡胡樂,最好羯鼓,把它捧為「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方也。」將原本不上大雅之堂的胡樂升於堂上。沒幾年,安祿山反,西北諸州陷於吐蕃。
因此,古代中國人,非常警惕尚好胡風而導致亂於夷狄的徵兆。
古代社會靠權力可以規範服飾制度,現代社會則不必,也不可能。要靠影響力來影響風氣。風氣是流動的,人心傾慕效仿強大者,趨炎附勢,性之所在也,似無可厚非。國家強盛,價值觀健康正直,文化上才有影響力,人心才能自動趨附。所以,孔子評價管仲,將齊國治理得很強盛,抵擋住了夷狄的南侵,他讚歎道:「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