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元和中興指的是什麼?唐朝元和中興簡介 | 陽光歷史

 

A-A+

唐朝的元和中興指的是什麼?唐朝元和中興簡介

2017年11月06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236 次

  元和中興是指唐朝唐憲宗在位時因治國有方,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由於唐憲宗在位是用元和為其在位期間之年號,因而得名。

  唐憲宗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後,「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他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治理」,都當作傚法的榜樣。為了糾正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權力膨脹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中外鹹理,紀律再張」,出現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背景

  中唐以後,唐朝國勢衰落。國家出現藩鎮割據的問題,部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自成一國,影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了中央的統治力量。當中特別以河朔三鎮最為跋扈。唐德宗在位時,有鑒於中央兵力不足,故對藩鎮採取姑息政策,但流弊漸生。唐憲宗即位後,決心「以法度裁製藩鎮」,便著意用兵對付強藩,並取得一定的成果。

  概況

  唐憲宗納宰相杜黃裳之議,征伐不服之藩鎮。

  整頓江淮財賦,以增加財政收入。利用藩鎮間矛盾,取消宦官監軍。

1.jpg

  元和元年(805年),先以高崇文討平劍南西川節度使劉辟,旗開得勝。

  元和八年(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田興受鎮兵擁護掌權,中央任命為節度使,遂歸順中央,賜名田弘正。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割據申、光、蔡三州,憲宗發兵近九萬人進討,久戰無功。十二年(817年),任命宰相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負責統帥全軍。憲宗派李愬討平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申、光二州守軍亦降。後橫海節度使程權奏請入朝為官,朝廷收復滄、景(治今河北景縣東北)二州。

  幽州(今北京)劉總上表請歸順。成德鎮上表自新,獻德、棣(今山東惠民東南)二州。

  貶昭義節度使盧從史為驩州司馬。

  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劉悟殺節度使李師道降唐。淄青李師道亦平,收復淄青十二州。成德王承宗、盧龍劉總相繼自請離鎮入朝,藩鎮割據的局面暫告結束。

  元和十五年(820年),成德鎮王承宗病死後,其弟王承元上表歸降。

2.jpg

  自廣德(唐代宗)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遵朝廷約束」的局面,至此大致結束,史稱「元和中興」。

  結果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因皇位繼承問題,宦官內常侍陳弘志和王守澄合謀毒死憲宗,憲宗死,穆宗繼位,因處置藩鎮不當,激起盧龍軍朱克融的兵變,田弘正(時領成德節度使)被王廷湊所殺,魏博節度使田布亦為史憲誠所害。河朔三鎮復叛。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