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什麼家?劉禹錫永貞革新是如何進行的
盛唐時期經濟發達,民風開放,這一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不管是軍事經濟還是文化都數一數二,多產詩人也是這個時代的特點,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代表人物,留下了千百篇詩作,為後人帶來寶貴的文化遺產。以《陋室銘》聞名的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是唐代時期的著名詩人。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在文壇上劉禹錫與白居易是至交好友,仕途坎坷的二人經歷十分相似,都因為諷刺當權者被貶黜,兩人還是同歲,共同的經歷和相仿的年紀令二人情誼深厚,同為唐代時期的兩位傑出文豪在詩詞造詣上也是不相上下。
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除了說明情誼深厚之外,他在詩詞方面的成就也和白居易一樣值得稱頌。劉禹錫的詩歌題材廣泛,有「詩豪」之稱。除了詩歌之外還對哲學有研究,著有《天論》一書,所以他的詩歌中有不少是詩詞與哲學相結合的題材。拜讀劉禹錫的詩作,大多是被貶時期創作,或抒發了仕途不順的愁思,或抨擊黑暗現象,貶黜期間創作了多篇佳作,至今安徽和縣還保留劉禹錫陋室銘故居,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和劉禹錫相同,白居易的官場道路也是不順,相同的經歷讓二人經常對詩作樂,抒發情懷,排解內心的苦悶。處於同一時期的兩位詩人無力改變現狀,在統治者當權的社會,唯有盡力為百姓謀福,以慰藉內心的憂愁。
提到劉禹錫,我們往往都會想到,他是那個能夠寫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的有靈性的詩人,或者是那個發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文人騷客。不管怎樣,劉禹錫在我們眼中,更多的是一位文學家,詩人。殊不知,其實劉禹錫也是一位政治家。劉禹錫,七七一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出身於文學世家,家中都是文人儒士,崇尚儒家文學,劉禹錫從小便受儒家文學的影響,整個人的思想都是偏儒家的。所以,劉禹錫在朝為官,遇到永貞革新的時候,便大力的支持。所以,劉禹錫與柳宗元都是王叔文派,支持革新,能夠為百姓著想。雖說,最後革新失敗,劉禹錫被貶,但是劉禹錫還是微笑面對生活,並且保持自己的堅持,在自己創作的詩篇散文中,便隨處可見有種嘲諷權臣的感覺。除此之外,劉禹錫還是一位散文家,劉禹錫也創作了不少的散文,《陋室銘》便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首,這篇散文,簡單精煉,語言優美,風格爽快清新,是後人傳唱的典範。劉禹錫還被後人稱為「詩豪」,白居易還曾評價為「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同時劉禹錫還和柳宗元共稱為「劉柳」。
永貞改革是由唐代幾位著名的政治人物發起的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革新,這幾位著名人物包括劉禹錫,韓泰,寒夜,韋執誼等幾個人,後來這幾個傑出的政治人物在政治變動中都被貶謫去了很遠的地方,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而在這幾個人中劉禹錫是最負盛名的一位,他不僅是永貞改革的主將,一位針砭時弊的才子,還是一位非常有才的詩人。劉禹錫永貞改革一直是後代歷史學家討論的話題,因為劉禹錫本人身份非常複雜,他年少時中過科舉,很受到一些大官的賞識,但是後來由於出言太過狂傲不羈得罪了當朝權貴,一生只能碌碌無為的做個小官兒,直到唐順宗繼位劉禹錫才開始了他的真正政治生涯,他成為永貞改革的絕對主力,提出了很多針砭時弊的建議,對於唐代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劉禹錫永貞改革是唐朝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代表著唐朝改革派開始在朝堂上有所作為。劉禹錫為改革出謀劃策,提出了很多非常有遠見的建議,其中包括取消奉常,奉常是一些官員為了討好皇帝向皇帝進送財物寶物的制度,劉禹錫上奏請皇帝取消這個制度,使得老百姓的負擔大為減輕,也是劉禹錫本人一個非常受後人讚譽的原因。總的來說劉禹錫和永貞改革的命運都是非常悲慘的,永貞改革在經歷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宣告破產了,而劉禹錫最後也因為政治變動被太子李春趕去了邊疆地區,劉禹錫前後掌權還不到140多天,成為了二王八司馬事件中一個悲慘的棋子。
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的人生大都會經歷一些挫折,比如說被貶。這彷彿是一種定略,很少有人能逃開,估計是因為文人們大多都有自己的堅持,沒有權臣們的圓滑。劉禹錫也沒有逃開這個被貶的命運。劉禹錫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劉禹錫的整個人生也可謂是大起大落。大致的能夠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步入官場之前,第二個階段——步入官場,支持革新階段,第三個階段——革新失敗,被貶階段,第四個階段,便是最後晚年時期。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劉禹錫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劉禹錫是出生於名門世家,家中都是文人儒士,家裡的長輩也都會崇尚儒家思想,長期的耳濡目染,劉禹錫也是一位崇尚儒學的有志青年,大有夢想,敢闖敢拚,在第二個階段,劉禹錫進入官場,加入王叔文派,支持永貞革新,並且還認識了好友,柳宗元。但是,不幸的是革新失敗了,所以劉禹錫被其他人排擠,最後被貶,其實劉禹錫中間又被召回,但是劉禹錫性格剛毅,堅持自己,在詩篇中,多有諷刺朝中權臣之意,所以,接連的被貶了三次。在此期間,劉禹錫都是微笑的面對生活。所以說,被貶或者生活不如意,招人排擠,這些問題都難不住劉禹錫,劉禹錫有著堅韌的性格,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