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為什麼會失敗 唐玄宗為何尊李暠為始祖
《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性沉敏寬和,美器度,通涉經史,尤善文義。及長,頗習武藝,誦孫吳兵法」。這個被《晉書》大力稱頌的人物,便是李暠。自古英雄出少年,李暠沒有想到自己年幼時期的志向,竟在若干年後得以實現,令他有些惝恍,而作為天子,他能從容在文學家和政治家的身份中轉換,著實也令人欽佩。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自稱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李暠的出身不錯,因他祖宗幾代都在河西為官,故稱為河西望族。從小就生長在大家族裡,因而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暠少英敏好學,博涉經史,抱負遠大。他小的時候極其聰慧,尤其擅長文學,加之性格沉穩、氣度寬宏,因此很為周圍人所器重和稱道。李暠家族世代都是豪門大族,他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晉朝做官,他在少年時期就下定決心,要圖鴻鵠之志。
李暠稍長一些,對兵法有了興趣,每天潛心研讀《孫子兵法》,這為他以後的建立政權奠定了基礎。隆安元年(397年)三月,後涼建康太守、京兆人段業自稱涼州牧,建立北涼政權,李暠和其同母異父的弟弟則共事段業,時為敦煌太守的孟敏死後,因李暠的品行而極力推舉李暠為他的接班人。李暠就此在擔任寧朔將軍、敦煌太守,向段業稱臣。
後涼呂光末年,呂光的政權已經走向了末路,趁著呂氏子弟爭奪王位的機會,段業趁機叛呂自立,自稱涼州牧。時任敦煌太守的孟敏投降段業,孟敏死後,因李暠的品行而極力推舉李暠為他的接班人,李暠和其同母異父的弟弟則共事段業,李暠就此在擔任寧朔將軍、敦煌太守,向段業稱臣。李暠憑借自己的才幹,在軍中的威望很高,也很受段業的賞識。仕途一帆風順的李暠,遭遇了兄弟的反目。
當年和李暠交情篤深,並結為刎勁之交,而現在他卻在段業面前說李暠的不是,妄圖以此來取得段業的寵幸。索嗣在段業面前說,李暠出身不凡,才華兼備,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君王一定要注意,不要讓李暠跑到你的頭上去了,段業聽後,於是讓索嗣代替李暠擔任敦煌太守。索嗣就立馬率領五百騎兵前去敦煌任職,離城很遠索嗣就讓李暠來接自己,李暠疑心有詐,於是先派宋繇前去拜見索嗣,先穩住索嗣順便打探下虛實,宋繇回來後告知李暠,索嗣態度倨傲兵力不多,應該極容易打敗,於是李暠派遣幾員大將攻擊索嗣,索嗣大敗而走。李暠在索嗣逃走後,立馬上書請求處死索嗣,恰好朝野中輔國將軍沮渠男成也很討厭索嗣,也上書請求除去索嗣。迫於形勢只好殺了索嗣以安撫局勢。這一年的冬天尤其冷,就在這個冬季,段業的北涼被沮渠蒙遜所奪。隆安四年(400年),北涼的晉昌太守唐瑤反叛北涼,向敦煌、酒泉等六郡傳發檄文,推舉李暠為冠軍大將軍、沙州刺史、涼公,兼任敦煌太守。李暠趁勢建立建立西涼政權。
李暠是一個很有政治才能的人,他建國以後政治、經濟兩手抓,一方面依靠勢力比自己強大的南涼,對付北涼,同時向東晉示好,暫時求得國外局勢的穩定;另一方面,又積極發展經濟、休養生息,施行仁政慢慢恢復生產,李暠上台後的手段,贏得了百姓的稱讚。但是西涼依舊難逃被毀滅的宿命,雖然李暠自身是個文人,也極其重視文化發展,重用人才,他的人才多是學者,恰恰忽略治國最重要的是軍事力量,導致西涼的軍事實力極其微弱,這是西涼敗亡的主要原因。李暠的西涼雖然在歷史上之存在了21年,但是他的文章和事跡,卻能被人們千古傳頌。
自稱是李廣十六世孫的李暠與唐朝李家又是什麼關係?何以唐玄宗會尊李暠為始祖,也就是說李暠不是李淵的祖先?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清楚,在南北朝時期,個人的出身極其重要,直至唐朝建立,唐朝統治者為抬高自己的門第都會將自己的祖先追溯到名門望族。
按照正史中的說法,唐王朝的皇室李氏家族出自隴西,史書的記載隴西望族李沖的家譜是:
李暠——李翻——李寶——李沖。李淵的七世祖李暠,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割據河西的西涼政權的創立者,可是世家大族重視的是文官而非武將,將家世追溯到抗擊匈奴一輩子也未能獲得封侯的李廣,不見得能給李氏增加什麼光彩。為改變這種狀況,皇室不得不下功夫為自己尋找一個更富有號召力的祖先。於是,李氏將其始祖由李暠上溯到李廣,再上溯到先秦道家學派的始祖、後來被道教
奉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李耳,宣稱唐高祖李淵是李耳的五十六代孫,唐太宗李世民是李耳的57代孫。
可以說,把李暠說成自己祖宗是李唐皇室自稱的是孤證,當然,這些都是公開的爭議。要搞清楚真相,或許讓李暠、李沖的後人和李唐皇室後人的做個基因鑒定了。不過,這顯然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