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什麼能重用功臣?
在中國歷史上,如何處理功臣一直是讓皇帝頭疼和棘手的問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如詛咒般伴隨著每一個初生的王朝。為了處理功臣問題,皇帝一般使用兩種辦法。
一種辦法是給功臣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甚至結成各種親戚關係,但不給他們實際的權力。這種方法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
另一種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直接,就是把功臣們治罪或者殺掉。比如漢高祖殺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功臣。明太祖更是通過「胡藍」兩案殺了幾萬名功臣及其家屬部從,是殺功臣最多的皇帝。
可是唐太宗在中國歷史上卻是與眾不同,他不僅不打擊功臣,還讓功臣擔任要害的官職,給予很大的權力。那為什麼唐太宗可以擺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一詛咒呢?
一,心胸寬廣,重感情
若論心胸寬廣,唐太宗在中國歷史上的英主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唐太宗感情豐富(哭過好幾次),非常珍惜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集團。可以說單從性格和感情上,唐太宗就不想對功臣進行處置。
二,朝局不利
唐太宗的皇位是通過武裝政變迫使父親退位而來的。登基之初的唐太宗面對的朝廷是唐高祖的舊臣佔據多數,這對唐太宗掌控朝政和推行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唐太宗必須在朝廷發展自己可以依靠的勢力,這是他信任和重用功臣的重要原因。
三,治國思維
唐太宗早年是在隋末亂世中度過的,隋朝的二世暴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太宗認為隋朝快速滅亡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帝與大臣互相猜忌,導致朝廷混亂、人心離散。唐太宗汲取這一教訓後,自然要對功臣信任和重用了。
四,自己功蓋天下
古代皇帝之所以要「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原因說白了就是四個字:功高震主。功臣憑借功勞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直接威脅皇帝的地位。而皇帝又無法抵消這種影響(功高難賞),只能將功臣閒置或者殺害。
可是對於大唐來說,天下第一功臣正是唐太宗,沒人的功勞能相比。而在玄武門之變中,包括調太子齊王出宮、擊斃太子等關鍵的工作也都是唐太宗親自完成的。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功臣的功勞比唐太宗大。既然沒有「功高震主」,那唐太宗又何必搞「鳥盡弓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