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李炎原名叫什麼?李炎是怎麼死的?
唐武宗李炎本名瀍,臨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封穎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開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重,宦官、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立李瀍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會昌。
其實李炎只是一個普通的王爺,與皇位的距離如同北京到紐約那麼遠。27歲之前,他一直兢兢業業作王爺,任憑皇位在父親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幾個手裡轉來轉去,而他只是盡情的騎馬遊樂、求仙煉丹,過著極為小資的生活。也就是傳說中遊手好閒的閒散王爺。
但是,奈何他有一佳人啊,一位王姓妓女,在外出遊玩兒時遇到的,此女不僅艷驚四座,而且歌舞俱佳。李瀍對其一見鍾情,當即決定為她贖身,然後帶回自己的王府裡金屋藏嬌。二人婚後感情一直很好,即使後來唐武宗做了皇帝。
歷史的陰差陽錯就是由這個王美人導致,據《唐闕史》記載,當時安王李溶和穎王李瀍(即唐武宗)都住在王爺區——十六王宅。在唐朝國都長安城的西北角,有一大片華麗的宅宇,殿樓逶迤,飛簷相接,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坊區,這就是親王們居住的地方——「十六宅」。仇良英派出去的神策軍來到十六王宅時,卻連要迎接哪位親王都沒弄清楚。好在宮中的仇良英反應還算快,馬上派人一個親信追了上去。然而這人到了王府門口張嘴半天,才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意思是安王年長於穎王,應該迎接安王李溶。神策軍聽到後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該接誰。
李溶和李瀍在府裡,但由於自己都沒辦法確定,所以都不敢貿然行動。這時候,王美人,出乎眾人意料地站出來了。表情鎮定,舉止得體,樣貌美麗,聲音嬌柔,然後開始施展忽悠大法:「你們所說的『大的』就是穎王殿下,穎王身材魁偉,當今皇帝都稱他為『大王』,穎王與你們仇中尉還是生死之交,這等大事,你們可要謹慎,一旦出錯是要滿門抄斬的!」
王美女毫不含糊,轉身回府把隱藏在屏風後邊窺視的穎王李瀍推出來,果然,李瀍高大魁梧,所言不虛。神策軍二話沒說,立馬擁穎王上馬,護送至少陽院。看到李瀍,仇士良恨不能拿頭撞牆。罵了一通後,也只好將錯就錯,冊立穎王為皇太弟。幾天後,文宗病逝,李瀍即位,即唐武宗。
這皇位,當真就像是一場兒戲,也側面反映了那時候的宦官權勢,立哪個皇子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多大影響。
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這是他做的最正確的事。
關於李瀍的死,唐朝皇室估計有個傳統:食丹藥。李瀍信道士趙歸真,食丹藥之後,他漸漸變得容顏消瘦、性情乖張,趙歸真告訴他這是在脫胎換骨。所以,身邊的人,包括他最寵愛的王才人(那位王姓妓女)都勸他少服丹藥,他也不聽。金石之藥,吃多了,李瀍就病倒了,這時候趙歸真又亂編:什麼生病是您名字中的「瀍」屬「水」,與本朝尊崇的土德不合。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土克水,「瀍」被土所克,因此破解的辦法就是更名為「炎」。因為「炎」屬火,與土比較和諧。
結果,李瀍還真的信了,真的更名為李炎。然而,封建迷信信不得,改名並不能阻止他走向死亡的道路,公元846年三月(會昌六年),病入膏肓的李炎終於倒下。他死後,值得一提的是那位王姓妓女,也就是王才人,在得知李炎死訊後,王氏毫不猶豫地自縊而死,以殉逝去的李炎。主動
自縊的寵妃,在歷史上實屬罕見,而且,這位寵妃死後的葬禮,也有多人參加,只因王氏平時樂於助人,在宮中有很好的人緣,儘管她長期受到武宗的專寵,被冷落的妃嬪仍為她對武宗的忠貞而感動。因此,她下葬的那天,宮中所有的嬪妃和宮女都來送葬。
罕見的不爭寵,迫害嬪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