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挽救了大唐朝?一封檢討書何以拯救大唐? | 陽光歷史

 

A-A+

是什麼挽救了大唐朝?一封檢討書何以拯救大唐?

2017年01月27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54 次

  古代中國的皇帝們都愛亂認親戚,美其名曰「天子」。既然是天的兒子,自然就不會犯錯,所以皇帝們一般從不認錯,即使是殺了親爹的大錯。但是,個別皇帝偶爾也會認錯,寫個檢討書,這倒不是因為他們誠實,而是他們被逼到了牆角的自救行為。這種檢討書有個官方的說法——罪己詔。那麼,罪己詔的作用有多大呢?讓我們來看看唐朝的一份罪己詔,正是這一份百十字的檢討書挽救了行將滅亡的大唐帝國。李適出生於長安的皇宮中,他的母親是唐代宗睿真沈皇后。公元755年,把大唐攪成一鍋大湯的安史之亂爆發了,那一年他才14歲。叛軍先破潼關,再破長安,倉皇出逃的唐明皇老爺子十分狼狽。

  李適跟著父親、爺爺一路顛沛,直到父親唐代宗繼位。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病逝,李適以皇太子身份接任皇位,是為唐德宗。初登大寶的李適決心大幹一場,重整大唐帝國的雄風。他在政治上實施多項改革,然而,這時的唐朝早已陰陽失調多年,根本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再加上他又是個摳門鬼,最終導致了他的一片雄心變成了灰心。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爆發,和當時地方藩鎮勢力的膨脹有很大關係。李適對症下藥,在政治上做了一些調動後,把注意力轉向了削藩,企圖把藩鎮頭腦——節度使們手裡的權力收回到中央。

  時機很快送上了門。自安史之亂後,地方上的節度使們很多成了土皇帝,漸漸地,節度使死後將職位和領地傳給子孫成了不成文的規矩,連中央都不能干涉。李適決定讓他們知道准才是真正的皇帝。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河北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死去,他的兒子李惟岳上表請求繼承成德鎮的土地和權力。李適一口回絕,堅決要自己任命新的節度使。慣例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如果這次李適收回了成德鎮,下次就是山南鎮、淄青鎮。於是,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節度使梁崇義幾個土皇帝便聯合武裝起來向朝廷示威。李適早就料到會有這一手,於是他採取了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藩鎮之間的矛盾,拉攏幽州節度使等人攻擊叛軍。

  這一招開始非常好用,但打了一段時間,節度使們漸漸明白他們之間相互廝殺,等於是幫了中央政府的大忙,到時候好一個個收拾。於是,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底,他們便聯合起來組成造反集團,一致向唐德宗開戰。危急之下,李適開始全國總動員,召集全國可以調動的兵力先打出頭鳥——李希烈。一時間,戰火從河北一直燒到河南,也燒到了東都洛陽。其實當官的和當皇帝的弄得再凶,也不關當兵的事,他們所要的只是有肉吃,有錢花。可是關鍵時候,李適同志偏偏玩起摳門兒了。

2.jpg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調往淮西前線平叛的涇原兵馬途經長安時,從軍官到士兵,都以為可以領到很多很多的賞錢,然後腰纏金銀珠寶上戰場。然而李適壓根沒把這些兵油子當人看,按叫花子的待遇打發。結果滿心歡喜的數萬兵油子們一下火了,平叛大軍變成了造反大軍,「涇師之變」由此爆發。由於事發突然,李適半點準備都沒有,慌忙下令緊急調撥20大車金銀財寶犒勞這幫兵油子。

  該大方的時候不大方,事後大方已經太遲了,叛軍不僅要了20車珠寶,還要拿下李適的人頭。沒辦法,李適只好帶著一家老小跑出了長安,逃到奉天。涇原兵反了之後,決定響應朱滔,就擁立朱滔的兄長朱泚為皇帝,國號大秦(後改為漢)。朱泚為了讓自己的大秦取代大唐,立即帶兵圍攻奉天,搞得李適就像活到了世界盡頭。

  眼看大唐江山就要毀在自己手裡,李適決定低聲下氣一次,向全國人民公開檢討。這份檢討書的名字就叫《罪己大赦詔》。在這份著名的檢討書中,李適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己的指導思想,認真回顧了自己的錯誤,而且敢用重詞,譬如「天譴於上而朕不悟,人怨於下而朕不知……上累於祖宗,下負於黎庶」等等。同時為了顯示自我批評不是表面文章,他還赦免了除稱帝的朱洮之外的所有叛亂將領,並指出國家現在這副混亂的樣子,責任不在別人,「罪實在予」。

  這份檢討書因為態度誠懇,居然感動了很多叛軍,「士卒皆感泣」。很快,叛亂人員主動取消王號,上表謝罪。當年七月,李晟打敗朱泚一舉收復長安,李適終於得以重返皇宮,國家局勢也很快穩定下來。此後,遭受削藩失敗打擊的李適心灰意冷,對地方的土皇帝們也開始聽之任之。從此,唐朝藩鎮割據持續惡化,直到唐憲宗李純時候才稍有好轉。


  古代中國的皇帝們都愛亂認親戚,美其名曰「天子」。既然是天的兒子,自然就不會犯錯,所以皇帝們一般從不認錯,即使是殺了親爹的大錯。但是,個別皇帝偶爾也會認錯,寫個檢討書,這倒不是因為他們誠實,而是他們被逼到了牆角的自救行為。這種檢討書有個官方的說法——罪己詔。那麼,罪己詔的作用有多大呢?讓我們來看看唐朝的一份罪己詔,正是這一份百十字的檢討書挽救了行將滅亡的大唐帝國。李適出生於長安的皇宮中,他的母親是唐代宗睿真沈皇后。公元755年,把大唐攪成一鍋大湯的安史之亂爆發了,那一年他才14歲。叛軍先破潼關,再破長安,倉皇出逃的唐明皇老爺子十分狼狽。

  李適跟著父親、爺爺一路顛沛,直到父親唐代宗繼位。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病逝,李適以皇太子身份接任皇位,是為唐德宗。初登大寶的李適決心大幹一場,重整大唐帝國的雄風。他在政治上實施多項改革,然而,這時的唐朝早已陰陽失調多年,根本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再加上他又是個摳門鬼,最終導致了他的一片雄心變成了灰心。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爆發,和當時地方藩鎮勢力的膨脹有很大關係。李適對症下藥,在政治上做了一些調動後,把注意力轉向了削藩,企圖把藩鎮頭腦——節度使們手裡的權力收回到中央。

  時機很快送上了門。自安史之亂後,地方上的節度使們很多成了土皇帝,漸漸地,節度使死後將職位和領地傳給子孫成了不成文的規矩,連中央都不能干涉。李適決定讓他們知道准才是真正的皇帝。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河北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死去,他的兒子李惟岳上表請求繼承成德鎮的土地和權力。李適一口回絕,堅決要自己任命新的節度使。慣例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如果這次李適收回了成德鎮,下次就是山南鎮、淄青鎮。於是,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節度使梁崇義幾個土皇帝便聯合武裝起來向朝廷示威。李適早就料到會有這一手,於是他採取了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藩鎮之間的矛盾,拉攏幽州節度使等人攻擊叛軍。

  這一招開始非常好用,但打了一段時間,節度使們漸漸明白他們之間相互廝殺,等於是幫了中央政府的大忙,到時候好一個個收拾。於是,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底,他們便聯合起來組成造反集團,一致向唐德宗開戰。危急之下,李適開始全國總動員,召集全國可以調動的兵力先打出頭鳥——李希烈。一時間,戰火從河北一直燒到河南,也燒到了東都洛陽。其實當官的和當皇帝的弄得再凶,也不關當兵的事,他們所要的只是有肉吃,有錢花。可是關鍵時候,李適同志偏偏玩起摳門兒了。

2.jpg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調往淮西前線平叛的涇原兵馬途經長安時,從軍官到士兵,都以為可以領到很多很多的賞錢,然後腰纏金銀珠寶上戰場。然而李適壓根沒把這些兵油子當人看,按叫花子的待遇打發。結果滿心歡喜的數萬兵油子們一下火了,平叛大軍變成了造反大軍,「涇師之變」由此爆發。由於事發突然,李適半點準備都沒有,慌忙下令緊急調撥20大車金銀財寶犒勞這幫兵油子。

  該大方的時候不大方,事後大方已經太遲了,叛軍不僅要了20車珠寶,還要拿下李適的人頭。沒辦法,李適只好帶著一家老小跑出了長安,逃到奉天。涇原兵反了之後,決定響應朱滔,就擁立朱滔的兄長朱泚為皇帝,國號大秦(後改為漢)。朱泚為了讓自己的大秦取代大唐,立即帶兵圍攻奉天,搞得李適就像活到了世界盡頭。

  眼看大唐江山就要毀在自己手裡,李適決定低聲下氣一次,向全國人民公開檢討。這份檢討書的名字就叫《罪己大赦詔》。在這份著名的檢討書中,李適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己的指導思想,認真回顧了自己的錯誤,而且敢用重詞,譬如「天譴於上而朕不悟,人怨於下而朕不知……上累於祖宗,下負於黎庶」等等。同時為了顯示自我批評不是表面文章,他還赦免了除稱帝的朱洮之外的所有叛亂將領,並指出國家現在這副混亂的樣子,責任不在別人,「罪實在予」。

  這份檢討書因為態度誠懇,居然感動了很多叛軍,「士卒皆感泣」。很快,叛亂人員主動取消王號,上表謝罪。當年七月,李晟打敗朱泚一舉收復長安,李適終於得以重返皇宮,國家局勢也很快穩定下來。此後,遭受削藩失敗打擊的李適心灰意冷,對地方的土皇帝們也開始聽之任之。從此,唐朝藩鎮割據持續惡化,直到唐憲宗李純時候才稍有好轉。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