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代開元之治取得了怎麼樣的軍事成就?
兵制改革
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對於軍事不太重視,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開元十一年(723),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僱傭兵制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僱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布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閒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開疆拓土
國力強盛是開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標誌。自唐高宗以後,吐蕃強大,成為唐朝西方嚴重威脅。武後時期,後突厥復興於漠北,契丹崛起於東北,又造成唐朝北方形勢的緊張。許多在貞觀﹑永徽年間歸屬唐朝的地區重又脫離控制。玄宗加強鄰接地區的軍隊,開立屯田,大大充實了防務,又從東北到西北和南方設立了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伊西北庭﹑劍南等九個節度使和一個嶺南五府經略使,以統一指揮戰守軍事。於是在開元五年,收復陷於契丹二十一年之久的遼西十二州,於柳城(今遼寧朝陽)重置營州都督府,漠北的同羅﹑拔也古等都重新歸順唐朝,後突厥與唐之間的戰爭也逐漸停止而代之以友好往來,唐又在西域設置安西四鎮節度經略使,阻止吐蕃勢力的北上,在隴右﹑人往來河西之西增置軍鎮,鞏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證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的交通順暢。當時唐朝的聲威遠達西亞,各國使者和商不絕。
兵制改革
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對於軍事不太重視,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開元十一年(723),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僱傭兵制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僱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布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閒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開疆拓土
國力強盛是開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標誌。自唐高宗以後,吐蕃強大,成為唐朝西方嚴重威脅。武後時期,後突厥復興於漠北,契丹崛起於東北,又造成唐朝北方形勢的緊張。許多在貞觀﹑永徽年間歸屬唐朝的地區重又脫離控制。玄宗加強鄰接地區的軍隊,開立屯田,大大充實了防務,又從東北到西北和南方設立了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伊西北庭﹑劍南等九個節度使和一個嶺南五府經略使,以統一指揮戰守軍事。於是在開元五年,收復陷於契丹二十一年之久的遼西十二州,於柳城(今遼寧朝陽)重置營州都督府,漠北的同羅﹑拔也古等都重新歸順唐朝,後突厥與唐之間的戰爭也逐漸停止而代之以友好往來,唐又在西域設置安西四鎮節度經略使,阻止吐蕃勢力的北上,在隴右﹑人往來河西之西增置軍鎮,鞏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證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的交通順暢。當時唐朝的聲威遠達西亞,各國使者和商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