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也有愛國憤青的時候
銜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在中國抗戰舞台上,一個人的出演短暫而醒目:由輝煌於世到不齒民族不過數年。這就是曾寫出豪邁心志「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以「精衛」自勵的那個汪兆銘。
這位追隨孫中山20年,在國民黨內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的副總裁,開門揖盜,與日寇沆瀣一氣,令中國抗戰大局出現了超級震盪。
脫離重慶政府的汪偽政權在戰火裡飄搖了不過5年光景,隨即瓦解冰消。汪氏一生的抱負轉眼即成春夢。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汪精衛本名汪兆銘,幼年時家境貧寒。十三四歲的時候,父母相繼亡故。他在長兄的管教下長大。1904年,21歲的汪精衛通過考試,取得了廣東省公派赴日本學習法學的機會。
一年後,汪精衛第一次見到了從法國輾轉到達日本的孫中山。從那時起,他一直追隨在這位革命先驅左右長達20年。孫中山創建中國同盟會。汪精衛與黃興、陳天華等8人一道被推為同盟會會章的起草人。汪精衛也是同盟會刊《民報》的主要撰稿人,在早期推翻滿清政權的鬥爭中,以滿腔熱情和洋溢的才華為革命吶喊,並取筆名「精衛」,用精衛銜石填海的精神自勉。
由於孫中山組織的多次起義連告失敗,革命一時陷入低潮。1909年汪精衛發起成立一個暗殺團體,準備直接攻擊清朝權貴。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1910年1月中旬,汪精衛、陳璧君等人悄然來到北京。4月2日夜,汪精衛一行三人潛伏在攝政王載灃每天上朝必經的銀錠橋畔埋置炸彈,不料被人發覺。清政府民政部警察追查14天後將他們捕獲。汪精衛最終被判處永遠監禁。
在獄中,他有足夠多的時間寫詩。汪精衛寫出過「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迫於壓力決定特赦政治犯,汪精衛等三人得以釋放。走出牢房的汪精衛發現,自己已經成為新生的中華民國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有人說,孫中山1925年病逝,是汪精衛生命中又一次重大轉折。由他草擬的孫中山遺囑,在孫中山去世後被處處遵奉,其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更是成為婦孺皆知的政治格言,這為汪精衛在國民黨內贏得極高的政治資本。但這個能幹的寫手卻並沒有控制軍隊的能力,也缺乏政治鬥爭的經驗。在堪稱梟雄的蔣介石無可阻擋地異軍突起之後,已成為汪精衛政治生命中的宿敵。有知情者戲說,汪精衛雖出生在廣東,原籍卻是素以師爺著稱的浙江紹興。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是遊幕於鄉間衙門的幕僚。雖然比起父兄來,汪精衛的政治舞台要大得多,但他最勝任的還是筆桿子,不是槍桿子。
對於紛擾的戰事,汪精衛很善於表現出文人的悲憫,這比蔣介石的冷靜更容易使人印象深刻。曾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亞洲司司長的高宗武是一個堅定的主和派,他承擔了暗中與日本密謀和談的主要工作。他曾對一位相交甚歡的日本人表白說,自己之所以和汪精衛成為所謂和平反共的同道,是因為面對戰禍,蔣先生冷酷,而汪先生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