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當不了好皇帝原因:善良慈悲不忍殺人
皇權的血酬定律
吳思發明的血酬定律是這樣的:強盜、土匪、軍閥和各種暴力集團靠什麼生活?靠血酬。所謂血酬,就是對暴力的酬報,就好比工資是對勞動的酬報、利息是對資本的酬報、地租是對土地的酬報。不過,暴力不直接參與價值創造,血酬的價值,決定於拼爭目標的價值。如果暴力的施加對象是人,譬如綁票,其價值則取決於當事人避禍免害的意願和財力。這就是血酬定律。
對於皇權的爭奪、皇帝的暴力傾向來說,血酬定律同樣適用。研究歷史,我們悲哀地發現,皇帝的成績幾何,與他的殺人數量往往成比例,殺人越多,酬勞越大。真實皇權中的生存遊戲,就是那麼殘忍。在中國歷史上,大量資源和財富是依據殺戮和破壞能力分配的,破壞力直接打造了社會結構,直接決定著各個社會集團的社會地位和權利義務邊界。
不是嗎,歷史上,有哪一位皇帝不是雙手沾滿鮮血?越是雄才偉略,越是殺人如麻。比如,在各國的史書上,鐵木真幾乎都被描述成了一個偉大的帝王,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功者之一。日本學者太田三郎在《成吉思汗》一書中稱其為「世界古今蓋世之英雄」,「亞歷山大、愷撒、拿破侖等較,基業之偉,領域之大,亦故不能同日而語耳」。就是這麼一個被認為是震古爍今的偉大帝王,換個角度看,也是一個大量製造災難的殺人狂。
1215年,鐵木真攻陷金國國都中都(今北京),攻城之後,對城中平民百姓進行了為期超過一個月的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100萬。1219年,鐵木真征服花剌子模後,所有參與抵抗過蒙古侵略的男性公民都被屠殺一空,存活下來的少數婦女、兒童全部淪為奴隸。1220-1221年,鐵木真第一次西征,攻陷多思汗(也就是撒馬爾罕城),城中20萬人,除了少數年輕女子被掠至軍中,其餘無一倖免,「屍體相枕,凌亂伏於郊野。」
1215年,鐵木真攻陷金國國都中都(今北京),攻城之後,對城中平民百姓進行了為期超過一個月的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100萬。1219年,鐵木真征服花剌子模後,所有參與抵抗過蒙古侵略的男性公民都被屠殺一空,存活下來的少數婦女、兒童全部淪為奴隸。1220-1221年,鐵木真第一次西征,攻陷多思汗(也就是撒馬爾罕城),城中20萬人,除了少數年輕女子被掠至軍中,其餘無一倖免,「屍體相枕,凌亂伏於郊野。」
1225年,蒙古大軍入侵偏安一隅的西夏,次年成吉思汗病死,與漢族自古以來的「人之將死,行善積德」的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他死前下令屠城。西夏的都城興慶府(今寧夏銀川附近)幾十萬人及西夏王室被屠殺一空,整個國家被成吉思汗種族滅絕。是的,戰神就是死神,偉大的帝王,也是瘋狂的殺人狂。
殺人犯的「懲罰」
細讀歷史,我們發現每個皇帝要上台或者上了台之後,都或主動或被動地大肆屠殺。沒有辦法,因為不是你一個人覬覦王位,要成為九五之尊,首先要征服九五,在古代,征服的唯一辦法就是武力,皇權,只能用血酬換得。不過,話說回來,古語云:「殺人償命。」隨意侵害了他人的生命,就要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這是一個國家保持安定的必須的法律,但是,皇帝總是例外者,有句話叫「君要臣死,臣不敢不亡」。皇帝一人掌握著對整個國家所有臣民生殺予奪的大權,可以說,老子想殺誰就殺誰,不用擔心遭到懲罰,因為沒有人敢懲罰皇帝。
難道,皇帝殺人,就不會有一丁點兒「懲罰」?世間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比如:李世民賢君明主,殺了親哥哥李建成之後才登上王位。李世民不是變態狂,從史實來看,也算是血性男兒,那麼,殺死哥哥,逼父親傳位,殘忍血腥,大逆不道,你能說他做決定之前不會猶豫?即使坐穩了皇帝,午夜夢迴,不會自責,不會恐懼?
朱元璋瘋狂誅殺忠臣,那些人,都是昔日一起兩肋插刀、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華雲龍、廖永忠、劉基、徐達……朱元璋下手前,會不會有任何不忍,任何不安?更別說那些殺父者,殺子者,人間慘劇,只為權力。但權力到手之後,得到了一切的皇帝,會不會覺得有些代價太過昂貴?包括那些為奪權殺掉無數平民百姓毫不相干的人,無數和自己同樣的生命啊,在迷信的古代,難道他們不會有一絲恐懼?歷史沒有記載,但有些情感亙古不變,我們,大體可以體會一二。
不殺人者被人殺
更有時候,不殺人者被人殺。皇權從來只崇尚叢林法則,你不殺別人,別人就可能來殺你。仁慈的皇帝因為心慈手軟,最後可能落得被他人殺掉的結局,比如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史稱建文帝。從年號上不難看出,一個建文,一個洪武,祖孫二人性格截然不同,朱允炆過於柔弱,過於仁慈。建文帝即位之後,在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削藩,當時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權,他們在自己的藩地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準備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朱允炆最大的威脅,但建文帝的軟弱果然害了他,他並沒有先削燕王,而是從其他親王下手,這樣打草驚蛇,使得燕王加緊作出準備。在建文帝決定對朱棣下手的時候,為時已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難的大旗。
在最初的戰鬥中,朝廷的兵力佔絕對優勢,但此時,朱允炆的心慈手軟再一次顯示出來,他的一道聖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過了多次劫難,最終將朝廷推向了深淵。朱棣的靖難之役宣告成功,登上皇位,朱允炆則不知所終,多半已被朱棣燒死。殘酷的皇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歷史上的好皇帝,大多都不能算「好人」。「好人」往往當不了好皇帝,大概也就是過於善良慈悲、不忍殺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