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和韋貴妃的兒子紀王李慎生平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作為皇帝的模範,李世民對於唐朝的特殊功績,唐朝人留下來的有關記載與評論99%都是讚揚,一直被看做是歷代賢君直臣的楷模,李世民有14個兒子,但大多都不成氣候,這14個兒子的的悲慘命途都令人唏噓!在這14個兒子中,唐太宗李世民和韋貴妃的兒子紀王李慎,在唐太宗同樣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較差的。下面就是關於紀王李慎生平介紹。
紀王李慎生母是韋貴妃。根據韋貴妃的墓誌記載,韋氏於武德年間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不過墓誌銘上雖然稱韋氏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選秦王府,然而事實上韋氏並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
隋末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後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犯家屬,按律被充入宮中為宮婢。李淵在長安即位後李世民進封秦王,韋氏作為宮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李淵登基後雖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與釋放掖庭宮人是兩回事,韋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間被放出宮回到家中,所以墓誌上說韋氏是以良家受選,很明顯就是粉飾之語。至於某些網文裡廣為流傳的,秦王李世民在路邊對韋氏一見鍾情的這種毫無史實根據的說法,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更有一些不靠譜的網文信口開河,認為在長孫皇后過世後,唐太宗的後宮是由韋貴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實上是,即使身為貴妃,若沒有皇帝的授意同樣沒有權利掌管後宮。例如唐高祖的萬貴妃,《舊唐書·李智雲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母曰萬貴妃,性恭順,特蒙高祖親禮。宮中之事,皆諮稟之,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萬貴妃能夠對後宮諸事有“諮稟”的資格,是“特蒙高祖親禮”的,若沒有唐高祖的特許,萬氏即使身為貴妃也沒有權利掌管後宮。再看唐憲宗的郭貴妃,“群臣三請立郭貴妃為皇后,唐憲宗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後廷多嬖艷,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郭氏雖然只封了個貴妃,但卻是唐憲宗未登基前娶的結髮妻子,只因唐憲宗怕自己的風流獵艷被限制,從而不肯將其立為皇后。若身為貴妃便能理所應當地掌管後宮,那唐憲宗又何必再多此一舉。
何況能夠執掌後宮對於宮妃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史書不可能不記載,陳後主的張貴妃執掌後宮,隋文帝宣華夫人、容華夫人代掌後宮的事情在史書中記載得清清楚楚,劉浚的列傳也特意花了一番筆墨記載著其母潘淑妃(劉宋時淑妃僅為正二品九嬪,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後宮一事。
不僅史書上會記上一筆,就連墓誌銘這種沒事也要誇兩句有事更要誇了再誇的東西上,也絕對會大書特書一番,甚至哪怕韋貴妃並沒有代管後宮這麼大的權限,只是有些參與權,她的墓誌上也不可能隻字不提。如朱元璋的寵妃孫貴妃只不過是輔佐馬皇后治理後宮,此事不僅見載於《明太祖實錄》,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中亦有記載,宋濂在撰寫孫貴妃的墓誌時更沒有放過這一莫大榮耀:“成穆貴妃孫氏……佐皇后以理,內治宮壼肅雍,上下鹹無怨者。”而韋貴妃的墓誌早已出土,志文中對她多有浮誇溢美之詞,但對所謂的代管後宮一事卻絕口不提,可見韋貴妃代掌後宮一事,實屬現代人的想當然耳。
韋貴妃不僅本人無寵,就連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韋貴妃作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親本可以獲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都不曾得到過郡君的封號。甚至韋貴妃因母親的逝世而表現得異常悲痛,“哀號荼毒,毀瘠弗已”,唐太宗也不過是象徵性地追贈了韋貴妃之父韋玄成一個徐州都督的官銜,韋貴妃之母仍舊沒能得封郡君。而韋玄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開府儀同三司、陳州等二州刺史、鄖國公,唐太宗追封的一個徐州都督,遠遠比不上韋玄成生前的地位。
不僅如此,韋貴妃所生育的臨川公主與紀王李慎論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樣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較差的。臨川公主直到18歲才被冊封為公主,駙馬周道務的出身在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駙馬中可以說是最差的,而臨川公主出嫁後就隨著丈夫一同離開了京城遠赴邊地上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位在唐太宗活著時就離京的公主。
韋貴妃唯一的兒子紀王李慎是唐太宗14個兒子中比較有才華的一位,十分勤奮好學,長於文史,在皇族中與越王李貞齊名,時人稱他們為“紀越”。李慎擔任襄州刺史後,因為頗有政績,唐高宗特別褒獎了他一番,當地的百姓也自發為他立碑以示紀念。
唐高宗逝世後武後臨朝,為了安撫李唐宗室諸王,武後將李慎加封為太子太師(東宮三師中的最高一級)。後來李貞與李元嘉等人意欲起兵反武,李慎不願參與此事,但李貞失敗後,李慎還是因此遭到了連坐。臨行刑前,李慎得到了赦免,改以流放嶺南,最終病死在路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