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吳廣起義的主因:一場能夠在秦朝致命的大雨
這是秦二世元年的七月,胡亥繼承大統才幾個月時間,他還沒有把大好河山好好遊覽,一場致命的雨就在楚地稀里嘩啦下個不停。
雨把陳勝、吳廣的心給下毛了。此時他們兩人正奉命押運糧食到安徽蘄縣去,如果誤期,按照大秦法律他們將被處死——這法律也太不給人活路了,把不可抗力因素也作為處死人的一個原因。
只有反了。
不得不反了。
反了,可能還有活路;不反,只有死路一條。
但是真正造反是需要大公無私的理由的,如果僅僅為了自己活命,天下人是不會跟他們走的。陳勝、吳廣想起了一個人——扶蘇。還想起了另一個人——原楚國統帥項燕。如果這兩人在,天下將不會如此殘暴。
為擁戴扶、項二人揭竿而起——這是陳勝、吳廣的認同,也必定是天下人的認同!
陳勝、吳廣猜得沒錯,天下人果然認同了。不久之後,武臣自封為趙王,魏咎自封為魏王,田詹自封為齊王,當然還少不得那著名的劉邦、項羽揭竿而起,他們日後取代陳勝、吳廣,真正在歷史的聚光燈下粉墨登場了。
胡亥驚駭地發現,幾乎是一夜之間,大秦又回到了分崩離析的戰國時代。作為一個職業的美食家和獵色者,胡亥對這樣的局面束手無策。他的人生不屬於這樣的時刻,他第一次覺得,屁股下的龍椅是如此的發燙,燙得他一刻都不想再坐下去了。
但是坐龍椅容易,下龍椅難。大秦雖大,如果江山易手,怕是沒有他胡亥的葬身之地。胡亥勉力支撐著,希望局勢早日安定下來。不過事與願違,局勢非但沒有安定下來,反而如火如荼了。在第二年的冬天,陳勝的身邊竟聚集了幾十萬人馬,由一個叫周章的人率領著,一路浩浩蕩蕩,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到了驪山陵的東區。這讓胡亥慌亂不已:禁衛軍團只有區區幾萬人,這兩年由於互毆又死了不少,怎麼阻擋陳勝大部隊的進攻呢?
關鍵時刻,財稅官章邯獻計了:驪山陵做苦工的前大秦官兵還有七十萬人呢!此時不用更待何時?皇上不如大赦天下,一方面可以收人心,另一方面有了救國之本。
胡亥同意了。當然在他心中,他不是沒擔心過這些苦大仇深的苦工們會在陣前反戈一擊。但是人生走到這般田地,一切賭的都是運氣了。
胡亥這一回運氣不錯。七十萬苦力雖然軍事訓練不足,但老秦人天生就是職業軍人,具有專業精神。他們發起狠來,威力還是驚人的。結果是,周章的大部隊被擊潰了。咸陽的危機終於解除。
咸陽的危機解除了,不等於一個王朝的危機就此解除。在秦王室內部,一場黨同伐異的大清洗運動在迅雷不及掩耳地進行。趙高突然對李斯發難?說此次叛亂以楚地最為嚴重,李斯作為楚人,逃脫不了嫌疑。特別是李斯的兒子李由,一直以來管轄著陳勝等起兵的地方,陳勝造反,李由是什麼態度,他在其中又起什麼作用,為了帝國的安全,這一切不能不查。
李斯感到百口莫辯。在歷史的責難面前,個人經常會百口莫辯,這是歷史的不由分說。李斯被下獄了。李斯下獄,對於郎中令趙高來說,只是萬路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的目標是置其死地。趙高準備拉更多的人進來一起做一個局,以坐實李斯的死罪。他誣蔑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串通李斯謀反。這兩人大呼冤枉,以死明志,但這一切都未能阻擋?高搞死李斯的決心和意志。李斯最後被腰斬了,「棄屍於市」。
一個王朝重要的開創者之一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但李斯之死被隱藏在勝利的喜悅之下,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是一個王朝的迴光返照。特別是郎中令趙高,那真是高興大發了。試看今日之天下,又有誰是他的對手。趙高甚至在考慮這樣的問題:摧毀李斯易如反掌,摧毀胡亥是不是也易如反掌呢?這是一個大膽的想像,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想像。趙高簡直要蠢蠢欲動了。
但是一個消息讓他感到了敗興。
章邯不再進攻了。
因為沒有糧草。
李斯一死,這條帝國?生命補給線就斷了。因為這事一向是他李斯在抓。關於糧草怎麼調度的問題,郎中令趙高是兩眼一抹黑。
在歷史的節點上,一個大人物之死,往往會牽動全局。有句話是怎麼說的——牽一髮而動全身。趙高一聲歎息:這李斯看來還真是個大人物,沒有了他,大秦帝國就玩不轉了。
但趙高決不承認自己的無能。遇到問題解決不了,我繞著走還不行嗎?趙高對章邯補充糧草的祈求置之不理,反而指責他怠兵。章邯的派遣官司馬欣回來告訴章邯:「趙高用事於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矣!」章邯心寒了,終於下令:部隊不再進攻,以自保為第一要義?以吃飽飯為當前第一訴求。
好在不久之後,大將王離看不下去,想辦法弄了些糧草去支援章邯,這支大秦第一軍團才沒有餓死或陣前倒戈。他們在吃飽飯之後,開始揮師北上攻打已經宣佈獨立的趙國。歷史的劇情在經過短暫的中場休息後又轟隆隆演將下去。一個名垂千古的地名在此時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為一個王朝撲朔迷離的命運走向添加了些許新鮮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