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偽檔案解密:汪偽政權是如何組建和運行的?
1940年1月,日本佔領下的中華民國原首都南京,即將上演一場傀儡政權誕生的鬧劇。
然而,即將粉墨登場的汪偽政權要人,與侵略者狼狽為奸,卻並不其樂融融。
汪偽政權三號人物周佛海,正在向日本人大發雷霆。
「我不幹了!你們另請高明吧!你們到底還要不要我們組織政府了?」
周佛海發脾氣,是因為他認為,日本人現在還是整天想著要誘降重慶,對汪偽政權不重視、不信任,支持不夠。
那麼,汪偽政權的漢奸們和日本人的關係究竟怎麼樣呢?漢奸們賣身求榮,勾結日寇,但實際上日本人真得像自己鼓吹的那樣,會和自己的傀儡政權同心同德,同生共死嗎?
1939年10月,日本外務省一份決議提出,要解決中國問題,最重要的是快速促進一個「新中央政府」成立,從而將重慶國民政府邊緣化。
於是,成功誘降汪精衛,統合已有的華北、華中兩個偽政府,在南京成立新的「中央政府」,但汪精衛真能符合日本人的期待嗎?
汪精衛一到淪陷區,就著手組織召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場代表大會,預定300名代表參加,但是儘管四處拉人,卻沒有多少響應者。最後汪偽政權的頭面人物拉來自己的親戚濫竽充數,勉強才湊了240人。
為了拉來更多人馬加入「新政府」,汪偽政權使盡渾身解數。周佛海設立了一個招賢處。只要來投一份簡歷,就每個月有錢拿。
特工總部76號拉人方式就粗暴得多了,經常使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如果不就範,就綁架到76號,強迫其簽字發誓,加入「和平運動」。
汪精衛等人叛國投敵,引來了多數國人的唾罵,恥於與之為伍。汪精衛不能發揮預想的影響力,這不僅讓汪精衛等人沒了臉面,日本人對此也非常不滿。
汪精衛沒能實現日本人的期待,中國人的抗日決心反而變得更加堅決,這讓日本人大失所望。汪偽政權因招不到人而採取的種種手段,更讓日本人看不上汪偽政權。
很多日本人覺得,扶植汪偽政府是白白倒貼錢,這個沒有民心吸引不了人才的政權,幫不了日本多大忙。
代表日本軍方與汪精衛交涉的影佐禎昭就抱怨道,很多日本當政者不懂汪精衛的價值,認為成立汪精衛政府沒什麼用。日本人要用更好的條件,誘降重慶的蔣介石。
漢奸們典身於侵略者,而日本人對他們也並不信任。
當時一個說法流傳甚廣,汪精衛投靠日本人,是他和蔣介石唱的一場雙簧戲。他最後給蔣介石的留言是:「君為之易,我為之難」。二戰中無論軸心國還是同盟國取得戰爭勝利,中國都將是勝利的一方。雖然這種說法缺乏根據,但當時日本人有所耳聞後,對汪偽政權越來越不信任。
曾任日本首相近衛文縻的檔案中,藏著一封有關汪精衛的報告。其中提到,汪精衛曾寫信給蔣介石,表示自己投日是為了深入敵營,用三民主義滲透日本,最後不但可以改變淪陷區現狀,還可能把被日本侵佔的東北拿回來。
汪兆銘於南京偽國民政府前,匾額刻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汪精衛訪問偽「滿洲國」期間,在民眾大會演講中說:「我們過去是同胞,現在仍是同胞,將來也是同胞」,汪精衛說到這裡淚流滿面, 座下抽泣聲響成一片,在場的日本關東軍一下子變了臉色。此時的他在為自己成為漢奸悲哀,十年前的他聽聞「滿洲國」成立後,大罵說:「溥儀沒有獨立人格,無論其名稱為執政或皇帝,都不能改變其傀儡之本質。」他沒想到今天他竟然作為另一個傀儡祝賀「滿洲國」成立十週年。他內心的矛盾悲哀可想而知。也許正是出於這樣的淒惶心態,據說,在日本人要求他出兵參加大會戰時,他消極應對。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汪精衛的幾十萬偽軍軍服在抗戰期間和國軍的軍服一模一樣。
汪偽政權的二號人物陳公博,日本人也多有猜疑。1940年10月,日本內部《支那新政權主要人物調查》報告中,描述陳公博說:他從不真正把我們日本人當做朋友,對我們的大使和顧問都是表面對付,卻經常向自己身邊的人發表排日言論,對他我們要特別加以注意。
日本報告坦承,只有汪精衛和陳公博不貪污,自周佛海以下幾乎無人不貪,這些一心貪錢的漢奸,完全無法幫助日本人實現目標。日本人對漢奸們的猜疑,漢奸們當然會察覺,自然也不會再盡心給日本人賣命。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漢奸們看到日本必將滅亡的結局,便更沒人願意為侵略者陪葬。各路漢奸發動各路關係聯繫重慶政府,爭取「戴罪立功」,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周佛海秘密聯繫了戴笠,在自己家裡架了一台發報機,傳送情報。
當初,他們在看到日軍侵華屢戰屢勝,而英美袖手旁觀,老朋友德國又在疏遠中國時,認為孤立無援的中國如抗戰必定亡國。因此他們鋌而走險,成為漢奸。孔子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汪偽政權的漢奸們,為了自身的貪慾,和貪婪的侵略者苟合,然後又不可避免地互相猜疑,矛盾重重,真印證了「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
汪偽政權演出的是一場鬧劇,又是一場悲劇。在國難當頭之際,出現賣身求榮的漢奸,這是民族的悲劇,而對於漢奸自己,碰到了一個不信任自己的買主,又何嘗不是一生的悲劇呢?
資料附錄:
汪偽政府簡介:汪精衛原是中國國民黨成立初期的主要人物,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是蔣介石的主要政敵。1940年3月,汪精衛叛逃並與日本方面合作,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當時遷都重慶的國民政府不承認汪精衛的「國民政府」,稱之為「汪偽政府」或「南京偽國民政府」,日本則稱之為「南京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官方沿襲了重慶國民政府對其的稱呼。
為和以蔣介石為首的重慶國民政府分庭抗禮,汪精衛政權自稱是合法的國民政府,並沿用了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青天白日標誌和中華民國國歌作為國旗、國徽和國歌,1943年之前在原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基礎上附加有「和平反共建國」六字的黃底黑字三角旗,1943年後則完全採用未經修改的青天白日紅旗作為旗幟。
汪偽政權旗
汪偽國民政府雖然名義上接管了原「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的轄地,但是「臨時政府」改組後的華北政務委員會與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實際上仍保持較高的獨立性。
汪偽政府的轄區包括今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大部分,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山東、河南等省小部分。
汪偽政權軍隊情況:
1940年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後,設置軍事委員會作為其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汪精衛兼任委員長。汪精衛在建立政權之前曾仿照蔣介石經營黃埔軍校的先例在上海江灣成立軍官訓練團,意圖建立自己的嫡系軍隊。由於日本方面不允許他有這樣的部隊,所以訓練團被帶至武漢綏靖處工作。儘管如此,至日本投降時,汪偽政府已經擁有7個集團軍和一些綏靖部隊。此外,汪偽政府還對外吹噓建有海軍和空軍。但汪偽政府的海軍僅有陳舊小炮艦3艘,空軍只有數架教練機,實際上形同虛設。汪偽政府所有的偽軍統計起來,對外號稱兵力百萬,實際上大約只有八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