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墓誌顛覆歷史 嫁父子兩皇帝堪比武則天 | 陽光歷史

 

A-A+

上官婉兒墓誌顛覆歷史 嫁父子兩皇帝堪比武則天

  上官婉兒墓誌全文公佈傳奇經歷堪比古裝劇

  上官婉兒先後嫁給父子兩皇帝

  上官婉兒,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殞千餘年後,去年9月,其墓現身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備受關注。而完好的墓誌,982個字的志文,究竟給我們還原怎樣一個真實的上官婉兒,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昨日,上官婉兒墓誌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與文物》期刊發表,披露或者顛覆了很多史書記載的內容,墓誌記載的情節,堪比今天的古裝劇。記者採訪多位唐史研究專家和考古專家,還原歷史上真實的上官婉兒。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明說,上官婉兒墓誌,青石質,正方形。出土於甬道正中,出土時志蓋覆於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長寬均為74厘米,厚15.5厘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總共有982字。

  記者發現,志文主要記載了其家族的來歷,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敘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儀的官職就羅列有10多個。而對上官婉兒的經歷描述則頗為簡略,主要記載了上官婉兒年十三為才人(唐朝嬪妃等級,相當五品官。後提到的婕妤、昭容、昭儀均高於才人),神龍元年(705年)42歲冊為昭容,之後請求皇帝貶自己為婕妤(jieyu),唐隆政變(710年)被殺,死時47歲。


  五大揭秘

  墓誌內容遠超此前考古專家所說「沒有什麼爆炸性內容」,雖然不足千字,多位專家卻從中解讀出諸多歷史顛覆:

  揭秘一

  祖籍:家族從南方遷到甘肅 後又有分支

  長期以來,由於婉兒祖父上官儀的墓誌明確記載為唐朝陝縣(今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婉兒也就是三門峽人。但是在墓誌上,則說上官婉兒是「隴西上邽(guī)人也(今甘肅天水一帶)」。

  該墓誌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顓頊(zhuānxū)高陽氏(五帝之一),到了戰國時代,因為楚懷王之子子蘭被封為上官大夫,以官職為姓,這也是上官姓氏的來歷。而子蘭也就是歷史上讒言陷害屈原的人。

  為何上官儀是河南三門峽人,而婉兒卻是甘肅人呢?陝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百家講壇》「狄仁傑真相」講座主講人於賡哲解釋說,漢代,上官家族從南方的楚國遷徙到甘肅天水,之後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門峽,上官儀就是三門峽人,這與婉兒墓誌所說的祖籍甘肅並不矛盾。

  揭秘二

  先後嫁父子兩皇帝 經歷堪比武則天

  上官儀在唐高宗(李治)時位居宰相,上官儀因「離間二聖、無人臣禮」的罪名被殺,且連累全族,婉兒剛出生就進入掖廷(yeting宮女居住和犯罪家屬婦女宮中勞動之處。)為奴。《新唐書》記載,上官婉兒「年十四,武後召見,有所製作,若素構。」婉兒是因文采被武則天所發現和起用的。之後嫁給了武則天之子唐中宗(李顯)。在嫁給唐中宗期間,曾與武三思等人私通。

  然而,墓誌明確記載婉兒13歲時被封為唐高宗才人,42歲冊封為唐中宗的昭容。「這在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也顛覆了以往的記錄。也就是說,婉兒先後嫁給了唐高宗和唐中宗這兩位父子皇帝。」於庚哲說,其經歷與武則天頗為相似,武則天十四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被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接回宮中,冊封為「昭儀」。

  於庚哲說,上官婉兒雖然是高宗才人,但他推測可能是武則天指定的,為了給婉兒一個名份,擺脫官奴或宮人身份。

  揭秘三

  拚死阻止安樂公主索要「皇太女」之位

  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陝師大教授杜文玉說,史書上記載,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后最寵愛的女兒,恃寵而驕、飛揚跋扈。曾在韋後的默許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當儲君。史書記載婉兒與韋後一黨關係十分緊密。而墓誌則顯示,婉兒並非與韋後一夥,而是拚死阻止「皇太女」一事。

  墓誌以詳盡篇幅記載婉兒勸阻的過程,曾四次向唐中宗進諫,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後,最終婉兒採取了「請飲鴆(zhen毒酒)而死,幾至顛墜。」以死相諫。婉兒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後婉兒多次請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將其降為婕妤。而安樂公主的「皇太女」之夢,最終也沒能實現。

  針對婉兒自殺一事,杜文玉說,此前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由此也推翻了史書記載婉兒與韋後是一夥的說法。


  揭秘四

  上官婉兒之死:亡身於倉卒之際

  史書記載,公元710年,唐中宗駕崩,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韋後,上官婉兒表忠不成而被殺。李旦繼位,即唐睿宗,睿宗之後就是兒子李隆基,也就是著名的唐玄宗。

  陝師大歷史專家、博導王雙懷表示,墓誌中記載,上官婉兒是在唐隆政變時,亡身於倉卒之際。上官婉兒的政治立場唐中宗、唐睿宗應該是比較清楚的,不是韋後一夥,而李隆基則為了免除後患,在倉促之中將婉兒殺害,可見在當時並沒有對婉兒進行審判或者詳細調查。

  揭秘五

  誰安葬誰毀墓?皆因太平公主

  在墓誌中記載完唐睿宗下詔安葬後,還明確記載「太平公主哀傷,遣使弔祭,賻(fu)贈五百匹,詞旨綢繆」。意思是說,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祭,並出錢五百匹絹,相當於今天的份子錢。五百匹絹在唐代是一大筆錢,相當於今天50萬元左右的購買力。

  李明推測說,上官婉兒死後,睿宗懦弱,太平公主權勢極大,在太平公主的遊說下,睿宗下詔按級別修建了上官婉兒墓。墓誌記載上官婉兒「懿淑天資、賢明神助」,並以唐睿宗的名義,為其篆刻墓誌銘,還獲得了「惠文」的謚號(唐代女性只有皇后和幾位公主能夠獲得謚號)。這與同時被殺的韋皇后、安樂公主貶為庶人、悖逆庶人則是無法比的。

  而墓的被毀,李明認為也因為太平公主,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傳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為太上皇。次年,李隆基突然起事,賜死太平公主,下令剷平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墳墓。上官婉兒被認為是太平公主一黨,在剷平武攸暨墳墓時,上官婉兒墓也因此受到牽連而被毀。他推測,應該是李隆基下令進行的官方毀墓。

  >>墓誌全文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誌銘並序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為形質;氣之精者,造化取之而為識用。挻埴(shānzhi揉和黏土)陶鑄,合散信息,不可備之於人,備之於人矣,則光前絕後,千載其一。

  婕妤姓上官,隴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陽氏之後。子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繼;女為漢昭帝皇后,富貴勳庸之不絕。曾祖弘,隨〔隋〕籐〔滕〕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尚書比部郎中,與觳(hu)城公吐萬緒平江南,授通議大夫。學備五車,文窮三變。曳裾入侍,載清長阪之衣冠;杖劍出征,一掃平江之氛祲(jin不祥之氣)。祖儀,皇朝晉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波濤海運,崖岸山高,為木則揉作良弓,為鐵則礪成利劍。采摭(zhi搜集採用)殫於糟粕,一令典籍困窮;錯綜極於煙霞;載使文章全盛。至於跨躡簪笏(kuaniezānhu做官),謀猷(you謀略)廟堂,以石投水而高視,以梅和羹而獨步,官寮府佐,問望相趨,麟閣龍樓,輝光遞襲,富不期侈,貴不易交。生有令名,天書滿於華屋;沒有遺愛,璽誥及於窮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屬,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極以侍奉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納為先,事資喉舌。落落萬尋之樹,方振國風;昂昂千里之駒,始光人望。屬楚國公數奇運否,解印褰裳(qiānchang采自鄭國的詩歌),近辭金闕之前,遠竄石門之外,並從流迸,同以憂卒。贈黃門侍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訪以荒陬(zōu角落),無復籐城之櫬(chen棺材);藏之秘府,空餘竹簡之書。

  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年十三為才人,該通備於龍蛇,應卒逾於星火。先皇撥亂返正,除舊布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以韋氏侮弄國權,搖動皇極。賊臣遞構,欲立愛女為儲,愛女潛謀,欲以賊臣為黨。昭容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lunyan帝王詔令的代稱),將除蔓草。先帝自存寬厚,為掩瑕疵,昭容覺事不行,計無所出。上之,請擿伏(tīfu指揭露隱秘的壞事)而理,言且莫從;中之,請辭位而退,制未之許;次之,請落發而出,卒刀挫釁;下之,請飲鴆而死,幾至顛墜。先帝惜其才用,愍(mǐn「愍」,哀憐)以堅貞,廣求入腠之醫,才救懸絲之命,屢移朏魄(fěipo新月的月光),始就痊平。表請彰為婕妤,再三方許。暨宮車晏駕,土宇銜哀。政出後宮,思屠害黎庶;事連外戚,欲傾覆宗社。皇太子沖規參聖,上智伐謀,既先天不違,亦後天斯應,拯皇基於傾覆,安帝道於艱虞。昭容居危以安,處險而泰。且陪清禁,委運於乾坤之間;遽冒鈷鋒,亡身於倉卒之際。時春秋四十七。皇鑒昭臨,聖慈軫悼(zhěndao痛切哀悼),爰適制命,禮葬贈官。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弔祭,詞旨綢繆。以大唐景雲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biǎn下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禮也。龜龍八卦,與紅顏而並銷;金石五聲,隨白骨而俱葬。

  其詞曰:巨閥鴻勳,長源遠系,冠冕交襲,公侯相繼。爰誕賢明,是光鋒銳,宮闈以得,若合符契。其一。

  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甫瞻松檟(jiǎ茶樹),靜聽墳塋,千年萬歲,椒花頌聲。其二。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