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遊說諸侯無功而返 蘇秦張儀巧舌如簧撈富貴 | 陽光歷史

 

A-A+

孔孟遊說諸侯無功而返 蘇秦張儀巧舌如簧撈富貴

2017年06月08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76 次

    學有所成,就要用之於世,遊說諸侯是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參與政治的一種獨特方式。孔孟熱心救世,也加入到遊說者的隊伍當中,然而當時各諸侯崇尚霸道,不願意接受孔孟的仁義之道。蘇秦張儀等人「長於權變」,懂得如何「揣摩」君主心理,「皆遊說諸侯以顯名」。蘇秦師事鬼谷子,遊說成功後將其遊說經驗總結成書,這就是流傳至今的《鬼谷子》。

  鬼谷子與縱橫家

  春秋戰國時期遊說成風

  遊說諸侯難在知心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逐漸失去權力和威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各諸侯國為爭奪霸主地位,紛紛招攬才智之士。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當時的人才流動空前活躍,知識分子靠遊說君主參與政治成為一種普遍的風氣。

  然而,遊說君主難度極大,不僅要有資金、人脈做依托,還要選對目標,瞭解遊說對象的各方面情況,尤其是心理狀況,如稍有閃失便前功盡棄。正如韓非子在《說難》中所說的:「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難也;又非吾辯之難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遊說的艱難不是難在以我所知去說服對方;也不是難在能否以善辯的口才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也不是難在能否以縱橫捭闔的氣勢把道理說透徹。所難的是要清楚地瞭解被遊說者的心思,使自己的遊說適合他的心意)。」

  以孔子的聖明,遊說各國諸侯,結果是大失所望,無功而返。孟子遊說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隨後他又到了梁國,梁惠王也不聽取他那一套理論,認為他的思想大而無當,於事無補。孔孟之所以遊說失敗,是他們的仁義學說「不合時宜」,無法引起各國君主的興趣。司馬遷說:「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即使是最終獲得成功的遊說者,也曾經歷過多次失敗。如商鞅遊說秦孝公時,第一次用五帝之道遊說,秦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也聽不進去;第二次用三王之道遊說,秦孝公的表現比上次略好一點,但還是不能讓他滿意;第三次用春秋五霸之道遊說,秦孝公對他的言論有所肯定,但還沒有充分聽取;直到第四次以強國之術遊說,秦孝公才完全滿意,「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蘇秦初出道時,選擇秦惠王作為遊說對象,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黑貉之裘弊,黃金百金盡」,回到家鄉時「形容枯槁,面目犁黑」,家人對他不理不睬,「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一次見面就征服諸侯

  虞卿騶衍備受禮遇

  當然,遊說成功的人也不少。

  《史記》記載,虞卿穿著草鞋打著雨傘去見趙孝成王。頭一次見面,趙王就賜給他黃金百鎰,白璧一對;第二次見面,趙王竟封他做趙國的上卿,虞卿的遊說本領可謂高超。

  齊國人騶衍精通陰陽五行學說,撰寫了《終始》、《大聖》等文章共十多萬字,他說自從開天闢地以來,歷朝歷代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德」的推移變化而發展演變的,不同的時代只有按照與它相應的「德」來治理國家才能治好。這種學說在諸侯國很受歡迎。所以騶衍遊說各國均獲得成功。當他去梁國時,梁惠王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他,「執賓主之禮」。後來他又去趙國,平原君側著身子給他引路,還用袖子給他撣坐席。當他到燕國時,燕昭王請求做他的學生,並專門建造了一座碣石宮給他住,並親自到那裡接受他的教導。同樣是名聞天下的大學者,騶衍遊說諸侯所受的禮遇與孔子「菜色陳蔡」以及孟子「困於齊梁」簡直有天壤之別。

  魏國人范雎遊說諸侯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最初他想遊說魏王,但因家貧缺乏資金,只好先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有一次他隨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他能言善辯,便派人賜給他十斤黃金和牛酒等物,范雎辭謝不敢接受。須賈知道後,認為范雎把魏國的秘密洩露給齊國,回國後告訴魏國的相國魏齊,魏齊大怒,命人痛打范雎,打斷了他的肋骨,打掉他的牙齒。范雎裝死,他們就把他扔在廁所,賓客喝醉了,輪流往范雎身上撒尿。後來範雎在魏國人鄭安平和秦國使者王稽的幫助下逃往秦國。由於他精通遊說之術,沒過多久就取得了秦王的信任,被拜為客卿,幾年後,又當上了秦國的相國。

  范雎為人愛憎分明,「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他給鄭安平和王稽高官厚祿,在須賈出使秦國期間當眾讓他出醜,對各國使者公開說要魏齊的人頭,使魏齊狼狽逃竄,自刎而亡。在范雎的權力如日中天時,燕國人蔡澤在遊說了大大小小許多諸侯均不如意後來秦國,他勸范雎功成身退,以免重蹈商鞅、吳起、文種的覆轍,范雎接受他的意見並把他推薦給秦王,蔡澤後來也被秦王拜為相國。

  蘇秦搞合縱

  張儀搞連橫

  在戰國眾多遊說之士當中,蘇秦和張儀的成就和影響最大。自遊說秦惠王失敗後,蘇秦閉門不出,「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蘇秦經過一番刻苦讀書鑽研後,終於悟出遊說術的關鍵是要「揣摩」對方的心理,一旦能把握對方的心理,成功就有希望了。

  再次出道的蘇秦做了充分的準備。過去他遊說秦惠王,中心議題是「連橫」,即建議秦國先聯合其他國家,瓦解六國的統一陣線,並且想辦法使六國互相攻打,然後再逐一吞併所有國家。這一次他反其道而行之,把遊說目標轉向六國,遊說主題改為「合縱」,其宗旨是把六國聯合起來組成統一陣線,共同抵抗強秦,以維持天下局勢的平衡。蘇秦先到趙國,因被趙肅侯的弟弟奉陽君阻撓,他離開趙國前往燕國,憑著嫻熟的遊說技巧,他輕而易舉地說服了燕文侯,於是燕文侯為他提供車馬和財禮,讓他到趙國去遊說。

  蘇秦再次來到趙國時奉陽君已死,蘇秦和肅侯一拍即合。趙肅侯非常高興,馬上調撥車百輛,黃金千鎰,白璧百雙,錦繡千匹,讓蘇秦以此來說服其他諸侯國參與結盟。有了燕趙做基礎,蘇秦很快就說服了韓、魏、齊、楚四國的君主,約定六國「合縱」,蘇秦為「秘書長」。蘇秦派人把六國「合縱」之事告訴秦國,秦國被這個陣勢嚇住了,竟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攻打六國。

  張儀是蘇秦的同學,他們都是隱士鬼谷子的學生。當蘇秦已說服燕、趙兩國君主搞「合縱」時,張儀還沒找到出路。因當時秦國想攻打趙國,蘇秦擔心「合縱」計畫被打亂,便有意把張儀找來侮辱一番,激他去秦國,並暗中派人資助他遊說秦王。張儀的遊說技巧較之蘇秦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快就取得了秦惠王的信任,被任命為客卿。後來他知道自己入秦是蘇秦一手安排的,不禁感歎道:「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張儀當上秦國的相國後,建議秦王實施「連橫」之策,與六國的「合縱」唱對台戲,天下大局就被蘇張二人操控在手中。

  蘇秦撰寫《鬼谷子》

  遊說之風在春秋戰國時代如此盛行,有關遊說術的著作卻甚少。韓非子的《說難》可算是一篇論文,但不夠系統。系統之作是《鬼谷子》,該書對遊說技巧、揣摩心理、制定權謀、縱橫進退等都有比較詳細的論述,歷來被視為縱橫家的秘笈。

  經學者考證,《鬼谷子》為先秦著作基本上可以確定,但它的作者是誰呢?是鬼谷子還是蘇秦?

  鬼谷子是極其神秘的人物,《史記》中只提及他是蘇秦和張儀的老師,對他的生平並沒有提及。《史記》的註解中說:「穎川陽城有鬼谷,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就是說其人隱居在鬼谷中,故號「鬼谷子」。《拾遺記》稱「鬼谷」即「歸谷」,因「鬼」和「歸」二字近音,故將「歸谷」稱為「鬼谷」。《道藏目錄》稱鬼谷子「姓王,名詡,晉平公時人」,道教著作稱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人」。

  鬼谷子是蘇秦和張儀的老師,但並不一定是《鬼谷子》一書的作者,晉樂壹注《鬼谷子》說:「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以後新舊唐書的《經籍志》都把《鬼谷子》視為蘇秦撰。加上《漢書·藝文志》著錄《蘇子》三十一篇,而沒有列入《鬼谷子》,基本上可以推定今本《鬼谷子》是《蘇子》三十一篇中的一部分,而其作者就是蘇秦。

  另外,《鬼谷子》一書中的觀點有如蘇秦的自述,書中稱:「不見其類而說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得其情」正是蘇秦遊說君主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至於如何「揣摩」對方的心理,蘇秦也有辦法,他說:「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人的內心世界往往在談論愛好或厭惡之事時表露出來,蘇秦「常以其外表見而知其內隱」,這就是他的「觀色知情」之術。

  張儀並非大丈夫

  像蘇秦和張儀這樣的縱橫家,只以個人需要為出發點,不顧國家民族利益,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是典型的利己主義者,難怪司馬遷說他們是「傾危之士」。關注天下民生、提倡禮樂教化的儒家對他們不屑一顧,嗤之以鼻。

  戰國時的縱橫家景春曾問孟子:「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回答說:「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對《鬼谷子》一書,歷代學者褒少貶多,柳宗元說:「《鬼谷子》為後出,阻戾峭薄(違背正道而刻薄寡恩),恐為妄言,亂世難信,學者不宜道之。」宋代高似孫則認為:「《鬼谷子》之書,其智謀、其數術、其辭談、蓋出戰國之表……其亦一代之雄乎?」明代的胡應麟不同意高似孫的看法,他說:「高似孫之輩取而尊信之,近世之耽好者,亦往往如是。甚矣哉,亦易入人邪說。」宋濂對《鬼谷子》也持否定態度,他說:「鬼谷所言之捭闔、鉤箝、揣摩之術,皆小夫蛇鼠之智。用之於家則亡家,用之於國則亡國,用之於天下則失天下……學士大夫所宜唾去,而宋人(指高似孫)愛之且慕何哉?」批評者多從道德層面否定《鬼谷子》,但從外交手腕、談判技巧、揣摸心理等角度而言,《鬼谷子》可以說是經典之作。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