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劉備酷似岳不群?一生最恨之人非曹操
說三國,就不得不提兩個人:一個是劉備,另一個當然是曹操。不過很遺憾,這兩個英雄從天下大亂的那天起就一直是死對頭。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三國誌》裡劉備和龐統的一番對話:「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這句話直截了當地指明了劉備和曹操水火不容的關係。有了這個「漢賊不兩立,王室不偏安」的政治方針,也就不難理解後來的諸葛亮要勞民傷財數次北伐了那麼,為何劉備如此「執著」地同曹操勢不兩立呢?原因至少是有兩個的:一個當然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個閹黨遺丑居然膽敢「挾持」天子?作為劉氏宗親的劉備當然是不答應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個人恩怨吧,我們「一身正氣」的劉皇叔數次在曹操面前丟盔卸甲,面子上過不去,當然要翻臉了。不過,在大多時候,劉備還是不太敢明目張膽地翻臉的。比如在「青梅煮酒論英雄」那齣戲裡,雖然劉備心懷不滿,卻還要低聲下氣裝孫子大拍曹操馬屁。後來,劉備終於還是橫下一條心來翻臉搞決裂,不久就被曹操在長阪坡殺個拋妻棄子差點連老命也給玩完。
不過,劉備也不是一直被動挨打的。至少,他有三次機會可以要了曹操這個老對手的腦袋。只是,劉備都手下留情了。好吧,讓我們來看看劉備為數不多的幾次給曹操顏色的良機。一次是「血衣帶詔」,當時被架空的漢獻帝天真地拿著張空頭支票,要國舅董承、議郎吳碩等幾個心腹去套牢曹操。於是,國舅爺找來了劉備這個「山寨「皇叔。靠董承、吳碩等幾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文人就想把曹操拉下馬,簡直是個玩笑。劉備是個英雄,當然不是草包。口頭上答應這次刺殺行動,後來找個機會拍馬開溜了。另一次是在華容道,當時曹操剛剛赤壁兵敗,引敗軍從華容道撤退,遇到泥濘不堪的路,軍馬不能過,曹操命老弱殘兵背薪負草去填,兵馬得過,老弱殘兵被軍馬所踐踏,陷於泥濘之中,死者很多。出來以後,曹操大笑,眾問其故,曹操曰:「劉備,吾壽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三國誌》)。」翻譯一下,就是劉備真是我的對手啊。但是反應稍微慢了一點,要是早堵在這裡放一把火,我們都死無葬身之地。有趣的是,曹操殘軍剛經過華容道不久,劉備還真過來放火,看來,曹操的計略還是高劉備一籌(這裡面應該沒有關羽什麼事)
如果說,華容道等只能算不是機會的機會,那麼劉備還確實真有一次手刃曹操的機會。那就是著名的「許田圍獵」。《三國演義》是這樣描述的:某日,風和日麗,曹操邀獻帝出去打獵。一路上,曹操驕橫跋扈,絲毫沒把這個皇帝放在眼裡。一旁的關羽看見,就想從背後給曹操一刀(關羽絕對有當殺手的氣質,這從後來萬軍之中秒殺上將顏良就可以看出),但被劉備給阻攔了。劉備的理由是投鼠忌器:「操與帝相離只一馬頭,其心腹之人,周回擁侍;吾弟若逞一時之怒,輕有舉動,倘事不成,有傷天子,罪反坐我等矣。」關於這次未遂的暗殺行動,《三國演義》沒有完全胡說,只不過,情景略有不同。相對嚴謹一點的《蜀記》是這樣記載的:「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可以看出,此次打獵曹操落單,關羽見有機可趁,遂請示劉備。劉備不殺曹操,跟擔心誤殺獻帝沒有絲毫關係(當時小皇帝根本沒在旁邊),而是怕「誤傷」了自己,因為即使殺了曹操,上位的也是那些尸位素餐的飯桶國戚們,當時毫無兵權的劉備一點便宜也撈不到,相反,如果行刺失敗,自己將萬劫不復。劉備在權衡厲害關係後,感覺放曹操一馬對自己更有利,因此錯過了一生中誅殺曹操最好的機會。
可以看出,劉備雖然痛恨曹操,但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手下留情。不過,三國時代還真有一個人,竟然逼得劉備痛下殺手。不過,這個人可沒有曹操的文治武功,他只是一名書生。此人的名字叫做張裕。而且,一向「以德服人」的劉備誅殺這位書生的緣由也頗為「無厘頭」。我們還是先來看一下《三國誌·蜀書·周群傳》裡的記載吧:劉備與劉璋在涪城會晤,劉璋有個從事張裕,長了一臉的鬍子,劉備嘲笑他說:「我曾經在涿縣居住的時候,直到那裡姓毛的人特別多,涿縣縣令稱為:『諸毛繞涿居乎』。」(表面意思是:諸多姓毛的繞著涿縣居住。其實是利用「涿、著」諧音嘲笑張裕的鬍子:很多毛繞著長。)張裕是個書生,難免書生意氣,反唇相譏道:「曾經有個人當上了上黨郡潞縣縣長,後來又做了涿縣縣令,後來辭官還鄉的時候,有人寫信給他要稱潞長麼漏了涿令,要稱涿令漏了潞長,於是稱他為:『潞涿君』(露著君,嘲笑劉備無須)。」
這裡有必要注個說明,漢朝男性以鬍鬚為美。例如崔琰「須長四尺,朝士瞻望」,是當時公認的美男子;關羽也因為長著一把飄逸的鬍子常常沾沾自喜;曹操也曾因坐騎踐踏禾草,「割須代首」以令軍紀。劉備只是嘲笑張裕鬍鬚的「造型」不夠帥,可個張裕卻沒有口德,直接反駁比不長鬍鬚的男人強吧。這般公然的人格侮辱,當然傷了劉備的自尊心(「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先主常銜其不遜」《三國誌》)。劉備取代劉璋成為益州之主後,不久就尋個借口拿懷恨已久的張裕開刀。愛才的諸葛亮覺得張裕罪不至死,上表請劉備放他一馬。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意思就是芳蘭長錯了地方,也要鋤掉,人才用錯了地方,就是找死。最後,裕遂棄市。因為一句玩笑話,劉備忿恨誅殺一名手無寸鐵的書生,難怪後人批判劉備此舉「完全是挾嫌殺人,毫無法制可言。」由此看來,天天嚷著「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劉玄德還頗有點金庸先生筆下那位貼著假鬍子的偽君子岳不群的影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