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立儲方式的退化:雍正傳位真相與圓明園密旨 | 陽光歷史

 

A-A+

清朝立儲方式的退化:雍正傳位真相與圓明園密旨

2015年12月08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93 次

  雍正帝生前曾寫有兩份關於嗣皇人選的諭旨。其中一份為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當眾宣佈立儲後緘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後的諭旨。此外,又「另書密封一匣,常以隨身」,以備不虞。後來,雍正帝病逝時住居圓明園,就首先啟用了隨身的這份密旨,即「圓明園密旨」,回紫禁城後再次宣讀了乾清宮內緘藏的諭旨,所謂「復取出內收緘盒密記」。可見,有關圓明園宣讀傳位密旨的這一記載應該是真實的。

  此外,《清高宗實錄》中關於雍正帝崩逝後的一系列記載也能說明弘歷在圓明園時嗣皇身份已經確定。「是日子刻,世宗崩。上趨詣御榻前,捧足大慟,號哭仆地。王大臣近侍鹹舉哀,尋請恭備黃輿奉大行皇帝還宮,一遵聖祖仁皇帝大事禮儀,請上前導以行。於是諭內大臣海望持合符開門進城,同多羅履郡王允裪入乾清宮豫備。公訥親、內大臣常明為後護。果親王允禮、 親王允祕、和親王弘晝、大學士張廷玉隨進宮。公豐盛額、乾清門侍衛等隨大行皇帝黃輿進宮。莊親王允祿隨皇太后及宮眷進城……,大行皇帝黃輿進宮時,上在乾清門內迎接。諭曰:若在乾清門內迎接,心實不忍,王大臣等不必固請,俾得稍盡此心。」

  按照慣例,先皇帝駕崩後,確立嗣皇帝的人選是當務之急。如不及時確立嗣皇帝,不僅會使權力出現真空,導致諸皇子為獲取皇位繼承權產生紛爭,以致兵戎相見,而且也會延誤先皇帝喪事的辦理。因為嗣皇帝在先皇帝治喪活動中居於核心地位,尤其是先皇帝崩逝於紫禁城之外,在奉其遺體還宮前,嗣皇帝要對相關程序作出詳盡的安排。特別是按照禮制,嗣皇帝要先行作為前導,在城門或宮門前跪迎大行皇帝。

  因此,只有弘歷嗣皇帝身份被確立後,才能著手辦理奉雍正帝遺體回宮等各項治喪事宜。否則,嗣皇帝身份未定,決不能貿然護送大行皇帝還宮。按《清高宗實錄》所載,弘歷在奉雍正帝遺體回宮過程中,事實上已確實履行了嗣皇帝的職責。還宮前弘歷對諸王大臣進行了任務分工,其本人則按照康熙帝駕崩時嗣皇雍正帝所行的禮儀前導以行。大臣們對雍正帝遺體進宮時迎接地點的奏請,則更加明確了其嗣皇帝的身份。因此,圓明園宣讀傳位密旨的情節應該是真實的,否則弘歷斷不敢也無權指揮辦理雍正帝的相關喪儀。還宮後,內侍將裝有傳位諭旨的封函捧至弘歷前,則進一步證明了弘歷嗣皇帝的身份。

  回到乾清宮後,在莊親王、果親王及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的見證下,宣讀正大光明後封函的傳位諭旨,是嗣皇帝身份已定的弘歷,為進一步明確其繼位合法性所履行的一種形式。畢竟乾清宮的諭旨是雍正帝建儲時當眾告知群臣知曉的,較圓明園傳位密旨更為神聖和正式 。所以,嘉慶帝君臣在纂修《清高宗實錄》時,大概慮及於此,只記錄了乾清宮宣諭傳位詔書的事情。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