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美國建起淡水物種方舟:保存倖存瀕危魚類
戴著水下呼吸器潛泳的科學家們在扁平的岩石下搜尋一種重回田納西州艾布拉姆斯溪的土生魚類——貝氏石的蹤跡,這是一種身長5厘米的鯰魚。
蒼鏟鱘從恐龍時代一直存活至今,現在它已經失去密蘇里河流域的大部分棲息地。鬍子一樣的觸鬚可以為它探知獵物留下的化學痕跡。
鱗背長頸龜是新幾內亞的土生物種,有18厘米長的殼和能嚼碎蝸牛的強勁頜骨,聞起來就像臭鼬。一位科學家說過:「這種長頸龜怎麼說都不可愛。」
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有座奇特的諾亞方舟——一座磚砌的倉庫。
怪就怪在它不僅沒像船那樣漂起來,改變命運的洪水也竟然都只在舟內奔騰。倉庫裡600個玻璃魚缸和塑膠盆直堆到天花板,水流晝夜不停地從錯綜複雜的管道湧入這些容器。搭乘「方舟」的都是魚,有石、鏢鱸、食蚊魚、鰱魚等等,大多只有幾厘米長。在這裡,經過精心過濾並注入氧份的水流供給魚兒生命的氣息,而它們的自然棲息地——美國東南部的河水與溪流,卻被大壩扼住喉嚨,任憑污染物玷污。這些登上方舟的魚,都是其種群中最後的倖存者。
為「方舟」掌舵的人是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J · R · 舒特和來自阿肯色州的帕特· 雷克斯。二人於80年代中期讀研究生時相識。他們打小就在溪中戲水,用魚缸養魚。現在,二人成功地把孩童時期的愛好轉變為一份獨特的職業。世界各地的淡水動物都飽受侵害,美國東南部的豐富物種也不例外。舒特和雷克斯在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成立非營利的漁業資源保護公司(英文縮寫CFI),努力幫助一些最珍稀物種存活下去。
但這可不像養金魚或孔雀魚那麼簡單。方舟乘客鑽石鏢鱸是種瀕臨滅絕的魚類,生活在沙洲附近。經證實這種魚對干擾因素太過敏感,生物學家只能通過遠程監視器觀察它在魚缸中的活動。旁邊的水箱內遊動著一種叫詹氏小鱸的鏢鱸,目前唯一已知的棲息地是跨喬治亞、田納西兩州的科納索加河,河水長期以來被農田和工廠污染、淤塞,其中可能還有200來條詹氏小鱸。最近進入這一水域的三條詹氏小鱸是人工餵養的僅有三條。CFI每個成員都希望它們不要同屬一個性別,這樣才能配對。他們會不遺餘力地佈置沙土、礫石以及小塊岩石掩體,營造可能促進小魚之間「親密關係」的環境。
首先,捕魚就是項挑戰。舒特和雷克斯可算是與眾不同的河生動物:頭戴潛水面罩,身穿笨重潛水衣;為了空出兩隻手拖自己沿河底前行,他們只有通過水下呼吸器交談,把捕撈網像帽子一樣戴在頭上。有些魚晚上更為活躍,於是他們常帶著手電筒潛水觀察。有一次,當他們摸黑涉水路過一片黑乎乎的露營地時,聽到有人喊:「哇,好像一群戴著頭燈的大牛蛙!」
這項工作的目的在於為魚類留種,以便在人類社會恢復河流清潔而暢流無阻的狀態時,再把魚兒放歸河水。科納索加河還沒有出現這種形勢,但其他一些河流已有起色。近些天來,舒特和雷克斯不僅捉魚帶回方舟,同時還追蹤已放歸野外的魚類的生長狀況。「這是一項大型自然實驗,我們邊做邊學,」雷克斯說, 「能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我感到十分幸運。」
湖泊、沼澤和河流在淡水資源中僅佔不到0.3%,在地球全部水資源中所佔比例則不到0.01%。但是這些水域卻是世界上多達12.6萬種動物的家園,其中包括蝸牛、河蚌、鱷魚、水龜、兩棲動物和魚。已知的3萬種魚中幾乎有半數在湖泊與河流中生活,而很多生存現狀都不好。例如,北美有39%的淡水魚處境堪憂,而就在幾十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是20%。總體來說,淡水動物絕跡的速度是陸生動物和海生動物的4到6倍。美國列入受威脅及瀕危物種名單的573 種動物中,將近一半是淡水物種。
這是因為淡水生態系統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工業和農業都依傍活水密集分佈,人類每項活動所製造的殘渣遲早都會流入附近的溪水——如果那些溪流在此之前還沒被人類搾乾的話。與世界上其他乾旱地帶一樣,美國西南部的野生動物必須和不斷擴張的人類爭奪水源。今天,格蘭德河與奔騰強勁的科羅拉多河在其入海口處都只剩一條緩緩流淌的細流。
但是美國東南部,尤其是阿巴拉契亞山脈南部,卻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淡水生物聚居中心。高度風化剝蝕的山脈被切分成無數山與谷,泉水、淺灘、湍流、平緩淺流和池塘閃耀其間,為淡水生物營造出隔離生境,使它們得以在其中進化出多種形態。同時,這裡也免於在冰川期被冰川夷為平地,大陸北部多數地區都沒能逃過此劫。這樣一來,美國東南部就擁有了地球上最壯大的河蚌群落和北美洲首屈一指的淡水蝸牛、螯蝦和水龜群落。總共約1000種美國淡水魚中,東南部就有 700種左右。
手指長短的萊氏石僅在阿肯色州的薩林河中生存。
長達180厘米的中國大鯢是世界上最大的鯢類,它在受到侵害時能分泌一種滑溜溜、散發惡臭的粘液,但還是無法避免被人類食用或用作民間藥材。
和大多數同類一樣,東南部淡水魚一般體型較小,一年大多數時間裡顏色暗淡。而在春秋時節雄魚會呈現求偶色,如果你那時把腦袋浸入水中,可能會以為自己身處珊瑚礁附近。聖誕鏢鱸看起來像由紅色花枝裝飾的遊動的樹;短吻鏢鱸和阿拉巴馬鏢鱸身批藍綠與橙黃相間的條紋和斑點;雄性小鰭鏢鱸沿背鰭頂部生有膨大的明黃色小疙瘩,估計這是模仿卵的樣子來誘導雌性產卵。魚兒的行為同樣令人側目。雄性石是種手指長短的鯰魚,嘴邊生有鬍子般的觸鬚,它們把卵含在嘴裡清潔;而一些雄性鏢鱸是通過不斷向卵扇動水流來進行清潔,這樣還可以給卵供氧;長度不足13厘米的詹氏小鱸用長吻當撬棍,翻開石子找尋食物。
現在許多河流不是被水庫截斷,就是被人類活動帶來的沉積物阻塞,再不然就是充滿了有害的化學物質,導致美國東南部將近三分之一的魚類瀕臨滅絕,對其中許多種來說消失不過就是近幾年的事兒。CFI並不是唯一一家設法保護它們的組織。查塔努加市的田納西州水族館、一些私人機構以及州級和國家級的野生動物機構也在盡力,大家做這些工作大都不求回報。由一些進行自主研究的科學家組成的美國東南魚類協會,列出一張他們稱之為「十二危魚」的名錄。田納西州水族館的首席研究員安娜?喬治說:「這是最有可能馬上滅絕的12種魚,而對於其中大多數大眾聽都沒聽過。」
這種情況對於長達80厘米的薩氏鏟鱘(或許已滅絕)並不適用。上世紀,商業性捕魚和阻擋洄遊產卵路線的水壩建設導致其數量驟減。這種鱘魚可能是現今美國瀕危形勢最嚴峻的魚類。深入調查得出的結果顯示,2000年被列入保護範圍以後,薩氏鏟鱘現存只有3條。2007年,科學家為捕獲到的最後一條薩氏鏟鱘裝上跟蹤器,日夜跟蹤了兩年,以期它會遇到同類。但它沒有,而人們也再沒捕獲到薩氏鏟鱘。
其實總體來說東南部的瀕危魚類沒什麼經濟價值,也正是這一原因導致某些地區魚類遭到人為消滅。田納西州的艾布拉姆斯溪大部分河段從大霧山國家公園中穿過,溪流蜿蜒不過40公里,卻曾容納將近70種當地土生魚類。然而,1957年公園卻決定給土生魚類下毒,之後在河中放養外來的鱒魚供人垂釣消遣。他們不想這些當地的小型「釣餌魚」和年幼的鱒魚搶食吃。沒過多久,原本生活在艾布拉姆斯溪中的魚類就消失了將近一半。但從那以後,野生動物管理人士的態度便開始轉變,如今他們希望重建世界頂級的小魚群落。
去年一個秋日,清澈、沁涼的艾布拉姆斯溪在鵝掌楸、番木瓜和松樹掩映下流淌,我與舒特以及雷克斯同行,用肚皮先入水的方式扎進溪流。在我們統計魚數的時候,紅葉組成的艦隊順流飄過,還有一些虎紋麝香龜遊過來打量我們。1986年到2002年期間,舒特和雷克斯曾把魚一桶一桶地從諾克斯維爾的「方舟」運到艾布拉姆斯溪,現在他們每年都會重返故地跟蹤檢測結果。除此地之外,他們還在30多條其他
河流中開展工作。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在國家公園之外的範圍內,人們的態度和相關法律也都發生了改變。東南部地區河流還是像以前那樣遭水壩攔截,但是在經歷了長期無度砍伐、煤礦開採以及工廠與下水管道排污之後,在環境法的幫助下,這些河流已經清理得足夠乾淨,某些地區已經可以把「方舟」上養大的魚放入水域,測試清潔度。
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開始呈現。田納西河支流之一的鮑威爾河曾在1996年由於煤礦淤泥洩漏遭污染,這一事故連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瀕危物種黃鰭連尾的分佈範圍驟減。但是CFI幫助這種魚重歸水域並擴大了種群規模。雷克斯說:「最近我們已在鮑威爾河上55公里長的河段裡發現這些魚的蹤跡,它們過得不錯。」就在去年那個秋日的下午,我和CFI團隊沿鮑威爾河在弗吉尼亞州境內的一條分支漂流
而下,沿途遇到不少旅伴——鰱魚、鏢鱸、鰷魚和閃等至少12種魚,泛著銀光,追隨我們身後漩渦裡的食物碎屑而來。
黃鰭連尾以及CFI助其重歸野境的另一瀕危魚類——貝氏石,在艾布拉姆斯溪裡也過得不錯;搶救斑鰭鰱的努力以失敗告終;而平腹鏢鱸在歷經9年的補給後茁壯成活,去年秋天CFI團隊在1個小時內就觀察到47條。後來,舒特站在諾克斯維爾的倉庫裡,在冒著氣泡的魚缸間說起他曾見識過比艾布拉姆斯溪境況更糟糕的地區,以及在那之後仍舊保持樂觀態度的原因。他向我描述了從北卡羅來納州流入田納西州的鴿子河的情況。
1957年,公園卻決定給土生魚類下毒,之後在河中放養鱒魚。但野生動物管理人士的態度已開始轉變,如今他們希望重建世界頂級的小魚群落。
「鴿子河是這片地區情況最糟的河流,」他說,「不過向河內傾倒有毒化學物質的公司已經洗心革面,社區也改進了污水處理方式,而我們也已經開始幫助桔色似鱸重歸家園。」
「我們把最後倖存的魚類保存在方舟裡,是因為說不准哪天河流就會恢復正常。」舒特繼續說道,「如果鴿子河可以,其它河流就都有可能。即便有人對我又踢又罵,要強行把我拖走,我也不會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