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宋代的「節能燈」:夾層注水可節省一半的燈油
如果不是被摔碎了一角,沒有人能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小小宋代油燈裡,還暗藏機關———在它的底座裡,設計有一個專門製作的夾層,而這個夾層就是為了減少用油量。它出土的地點,也充滿了神秘,因為它來自一座位於涪陵石沱鎮長江邊在清代就已經消失在江水裡的宋代「古城」。
考古工作者們發現的這盞省油燈初看與普通油燈一樣,但它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一個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這盞省油燈和陸遊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樣———四川有一種盛油的碟,像兩個油碟疊在一起,邊沿密封,側面開一個小孔,從孔中向夾層注少量的清水,再往油碟裡倒入燈油,這樣可以省油。
黃海說,宋代詩人陸遊就曾經這樣描述過這個小小的節油燈———「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蜀中有夾瓷盞,注水於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陸遊還對省油燈的原理作了解釋:「尋常為火所灼而獨燥,故速干,此獨不然,省油幾半。」大意是說,平常的油燈大多由於燈火烤灼而幹得很快,而這種油燈由於夾層內有水,所以能省油近一半。
從節油燈等器物的發現,考古工作者們知曉,宋代人在使用陶器、瓷器上是非常講究的,可能家庭使用的不同大小、不同質地的陶器和瓷器,都有不同的用途。這些器物和這座古集鎮的出現,為研究長江流域古人類生活狀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