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天子:光緒皇帝兒時飢餓難耐偷吃太監食物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時,即公元1875年1月13 日凌晨五點鐘左右,這是黎明前最寒冷的時刻,載湉在奶媽的懷抱中乘坐十六人抬的大轎,穿過重重宮門,進了紫禁城,在養心殿前落轎。兩宮皇太后一宿沒睡,一邊流淚,一邊等著嗣子的到來。此時的小載湉又進入了夢鄉,太監掀開包裹孩子的小被子的一角,慈安、慈禧看到一張瘦弱、白皙的小臉,眼角掛著淚珠,小嘴不時抽搐一下。慈禧一下子想到了同治帝小時候的模樣,眼淚又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掉了下來。慈禧抹了把眼淚,下令把小載湉叫醒。小載湉不情願地睜開眼睛,一看自己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頓時大哭不止。奶媽趕緊哄勸,太監也在一旁扯著不陰不陽的嗓子吸引著小載湉的注意力。太監打著燈籠在前面引路,兩宮皇太后由宮女攙扶,奶媽抱著小載湉緊緊跟隨,出了養心殿,頂著凜冽的寒風,前往乾清宮。
乾清宮的大門被推開了,冷風呼嘯著灌了進來,殿內燈火被吹得飄搖閃爍,帷幔迎合著撲門而入的寒風,張揚地發出「砰砰」的響聲。只見同治皇帝直挺挺地躺在大殿正中的榻上,臉上蒙著白紗……慈禧太后厲聲命令:跪下,向哥哥行禮!這是小載湉第一次見到皇帝哥哥,不論是按家族長幼的禮節,還是按帝國君臣的名分,或者說皇位授受的前因後果,這個禮確實不能免。但一個四歲的孩子哪裡懂得這些,此時他唯一渴望的就是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回到親人的懷抱中,然而,他卻被按倒在冰冷的地上,被逼著向同治皇帝的遺體三跪九叩。載湉奮力掙扎,放聲大哭,哪裡還談得上「三跪九叩」,簡直就是在摔跤。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清政府官方文件裡宣稱小載湉在同治皇帝的靈前「稽顙號慟,擗踴無算」,意思是一邊磕頭一邊大哭,無數遍地頓足捶胸,可見是一位充滿「仁孝之心」的君主。
據《清德宗實錄》記載,載湉進宮的第二天,滿朝王公大臣聯名上疏,「懇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次日,兩宮太后頒發懿旨,宣佈:「垂簾之舉,本屬一時權宜,惟念嗣皇帝此時尚在沖齡,且時事多艱,王大臣等不能無所秉承,不得已姑如所請,一俟嗣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這就是晚清歷史上的「第二次垂簾聽政」。初九日,內閣呈上了為新君主擬定的年號——光緒。經小載湉象徵性地批准,詔告天下。這是個響亮的年號,所謂「緒」,指的是道光之緒,表明新君主統緒合法,將光前裕後,重開一統江山的新局面。轉過年來,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光緒帝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舉行,由於他跟剛剛死去的同治皇帝是平輩,所以,他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八代第九位君主。此時的他年僅四歲,是清朝截至此時為止年紀最小的皇帝。
生父隱退,親情缺失
一個四歲的孩子大多有自己幸福的童年,在父母親的懷抱裡享盡關愛、呵護,但是,小載湉入宮繼承帝位,就意味著失去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父母。他現在是咸豐皇帝的兒子、兩宮皇太后的兒子。當然,咸豐帝已經死去十多年了,所以,他沒有爸爸。可能有人會問:光緒帝不是有一位生身父親 ——醇親王奕譞嗎?此時最尷尬的人莫過於醇親王奕譞了,自打兒子進宮,他整天把自己關在王府裡,閉門不出。他知道,他現在已經對慈禧至高無上的地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還會有什麼危險?其實,奕譞的危險恰恰在於此,雖然兒子已經過繼給了兩宮皇太后,但血緣關係是無法割斷的,奕譞畢竟是皇帝的生父,這一點誰都抹殺不了。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夠以嬪妃的身份一步登天,母儀天下,主宰帝國的命運,不就是靠著自己是「皇帝之母」嗎?慈禧是同治皇帝的媽媽,現在是光緒皇帝的養母,可奕譞卻是實實在在的「皇帝生父」!在滿朝王公大臣的眼中,他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王爺,而是一位能對帝國的前途發揮重大影響的「皇父」,這樣一來,他能不成為慈禧的「眼中釘」嗎?
生父隱退,親情缺失
一個四歲的孩子大多有自己幸福的童年,在父母親的懷抱裡享盡關愛、呵護,但是,小載湉入宮繼承帝位,就意味著失去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父母。他現在是咸豐皇帝的兒子、兩宮皇太后的兒子。當然,咸豐帝已經死去十多年了,所以,他沒有爸爸。可能有人會問:光緒帝不是有一位生身父親 ——醇親王奕譞嗎?此時最尷尬的人莫過於醇親王奕譞了,自打兒子進宮,他整天把自己關在王府裡,閉門不出。他知道,他現在已經對慈禧至高無上的地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還會有什麼危險?其實,奕譞的危險恰恰在於此,雖然兒子已經過繼給了兩宮皇太后,但血緣關係是無法割斷的,奕譞畢竟是皇帝的生父,這一點誰都抹殺不了。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夠以嬪妃的身份一步登天,母儀天下,主宰帝國的命運,不就是靠著自己是「皇帝之母」嗎?慈禧是同治皇帝的媽媽,現在是光緒皇帝的養母,可奕譞卻是實實在在的「皇帝生父」!在滿朝王公大臣的眼中,他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王爺,而是一位能對帝國的前途發揮重大影響的「皇父」,這樣一來,他能不成為慈禧的「眼中釘」嗎?
當然,慈禧不會懷疑自己擺平奕譞的能力,但她終有衰老的那一天。水有源,木有本,十幾年後光緒帝長大成人,成為乾綱獨斷的一國之君時,按照人之常情,他不會不認自己的生父。到那時,奕譞不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太上皇」了嗎?慈禧這個養母算老幾!而且,恐怕不用等到皇帝成年,隨著光緒帝一天天長大,就光緒皇帝會有越來越多心懷叵測的人投到奕譞的門下。作為皇帝生父,奕譞是名副其實的「原始股」,升值空間無限,那些做「長遠投資」的人肯定要打他的主意。為了「上市升值」的那一天早日到來,這些趨炎附勢的人肯定要興風作浪,大肆炒作,他很快就會被「炒」成大清國炙手可熱的人物。慈禧肯定要處處打壓、防範奕譞的崛起,一旦慈禧認為他威脅了自己的地位,奕譞,甚至他兒子的命運都會逆轉。一想到這裡,奕譞不寒而慄,他深知自己這位嫂子兼大姨姐的心狠手辣、六親不認。
奕譞本來是個很謹慎的人,信奉「家大業大禍也大」的信條,平日裡謹小慎微,這下子突然成了矛盾的中心,他變得不知所措了。經過幾天的苦思冥想,他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家慈禧是「母以子貴」,而他奕譞必須「父以子賤」,否則就可能大禍臨頭。於是,就在慈禧正式垂簾聽政的十二月初八日,為了自己的命運和兒子的前途,奕譞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急流勇退,遠離大清國的政治圈。據《清史稿》記載,奕譞上了一道奏折,其中有這樣一段話: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吊,龍馭上賓,仰瞻遺容,五內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觸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
奕譞的這段話說得極其誠懇,意思是說由於同治皇帝的駕崩,再加上新君主的選擇出乎他的意料,他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導致原來的肝病復發,難以治癒,已經成了廢人,為此請求皇太后批准他「乞骸骨」——退休。奕譞甚至搬出了自己的父親——宣宗成皇帝,希望兩宮皇太后看在道光皇帝的分上允許他從此「虛糜爵位」,做一個光拿俸祿不幹事兒的閒廢之人。接到奏折,兩宮皇太后跟恭親王奕?商議,順水推舟,撤銷了奕譞擔任的一切職務,然後賞給「親王世襲罔替」的待遇。也就是說,奕譞的爵位不用像普通的王爵那樣每傳一代就降一等,他的子孫可以世世代代均為親王。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奕譞再次上折遜謝,這回兩宮皇太后沒有同意。
幼小的光緒帝從此沒有了爸爸,可他不是還有媽媽嗎?而且,他現在有四位母親:一位生母,兩位養母——慈安、慈禧太后,此外,他還有一位乳母。如此說來,他有四位女性的呵護,他該多幸福啊!其實不然。光緒帝的生母是慈禧的親妹妹,以前經常進宮,姐妹倆走得很近。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兒子過繼給了兩宮太后,作為生母再去探望確實很不合適,也很討人厭;而且,一旦進宮見到自己的兒子,除了板起臉來說幾句「官話」以外,不能跟兒子親熱,說起來也是件很痛苦的事兒。從此以後,她跟丈夫一樣,閉門不出,靠吃齋念佛打發時光。據說她成年放生燒香,為兒子的命運祈禱,夏天不進花園,說是怕踩死螞蟻。她一共生了五個孩子:一個女孩、四個男孩,但除了載湉長大成人之外,其餘的均夭折了。
生母不敢進宮,那麼兩位養母對小光緒如何呢?慈安太后一生未曾生育,對養育小孩的工作心有餘而力不足;慈禧雖然育有一子,但那是二十年前的事兒了,現在的她操持帝國政務,一天到晚忙得昏天黑地,哪裡顧得上撫養小光緒。當然,要說慈禧對光緒帝撒手不管也不是事實。這不,登基大典剛過了沒幾天,慈禧就下令將光緒的乳母攆走。確實,光緒四歲多了,該斷奶了,成天纏著奶媽怎麼能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君主呢?光緒帝自小在奶媽的懷抱中成長,感情非同尋常,進宮之後簡直就是相依為命,奶媽走了,光緒成天哭喊著要她,但沒有人理會他。
飲食起居,委之太監
生母不進宮,兩位養母不管,乳母又被攆出了紫禁城,誰來養育小光緒呢?別擔心,慈禧太后召來了自己的親信、首領太監李蓮英,命令李蓮英安排光緒皇帝的生活。李蓮英面有難色,他知道這項工作風險極大,小光緒年紀太小,身體又弱,三天兩頭鬧病,不是感冒就是腹瀉,萬一在自己手裡有個三長兩短,他就得禍滅九族。所以,他委婉地表達了拒絕的意思——他解釋說,他以及他領導下的這些太監都是爺們兒,從來沒帶過孩子,實難勝任這一差事。慈禧眼珠子一瞪,惡狠狠地說了句:別不識好歹!李蓮英立即氣餒,灰溜溜地抱著小光緒下去了。李蓮英一籌莫展,他找來親信太監商議,親信建議他將這一工作「轉包」。轉給誰呢?大家建議交給范長祿,因為范長祿大小也是個總管,在太監中有些地位,更重要的是范長祿「婆子氣」很重,一看就像個娘們兒,肯定能勝任哄小孩的工作。李蓮英找來範長祿,連哄帶勸,再加上威逼利誘,但范長祿死活不接這個差事,最後驚動了慈禧太后。根據太監回憶,范長祿流著眼淚對慈禧說:「奴才之萬歲爺,春秋太幼稚,奴才不能勝任。」說完連連叩頭並請求召回奶媽。
慈禧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奶媽來自民間,出身低賤,不能不把她攆走,你當差這麼多年,一貫謹慎,更重要的是看你像個娘們兒,還是你來哄萬歲爺吧,多加謹慎就行了,不要有太多的顧慮。范長祿還是第一次見慈禧太后有這樣好的態度,受寵若驚,只好把這個差事應承下來了。此時的光緒皇帝年僅四歲,從此,他失去了父愛和母愛,由太監照應他的起居飲食,一天到晚太監不離左右。今天看來,這樣一個環境對於小男孩兒的身心成長是不利的。長期變態的生活扭曲了太監的人性,太監中心理陰暗的人不少,而且,太監們迫於生計,為皇家執役,付出了斷子絕孫的代價,每個人都有一本「血淚賬」。他們對皇家的情感是複雜的,這回小光緒落到了他們手中,他們會拿出來怎樣的「孝心」來報答這位小主子呢?
比如吃飯,皇帝每頓飯有上百樣菜餚,擺滿三張餐桌。按例,皇帝就座後,太監將一盤盤菜餚依次端到皇帝眼前,由皇帝選擇。據宮中的太監後來追憶,小光緒進餐的時候,太監把小光緒抱上椅子,然後就不管了。光緒還沒有桌子高,一旦就座自然下不來,太監又不把每張餐桌上的菜餚依次端來,光緒只好吃眼前的幾樣,頓頓如此,時間一長哪有胃口?後來御膳房得知皇帝只吃眼前的幾樣菜餚,十分高興,他們也想出了個取巧的辦法:除了皇帝眼前的幾樣菜以外,其他菜餚這頓撤下來下頓照上不誤。所以,每頓飯的上百樣菜餚基本是「臭腐」不可聞的「原饌」,而且,眼前的幾樣菜也「大率久熟干冷不能可口」。小光緒在入宮前曾得過一場痢疾,病得很重,幾乎丟了小命,後來用針灸的方法才治好,但身體十分虛弱,飲食起居須格外注意。現在他在宮中無人過問,饑一頓,飽一頓,時間一長,得了營養不良、胃口不好、時常嘔吐的毛病。小光緒嚷著胃疼,但沒有人搭理他。
范長祿侍候小光緒一段兒時間之後,終於推卸了這個差事,從此,光緒身邊的太監就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太監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除了自己的利益,一點兒也不考慮小光緒的生長發育。四五歲的小男孩正是好動的年齡,但光緒被太監們限制得死死的,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大喊大叫;有的太監怕光緒消化不良,頓頓飯不讓他吃飽,把他餓得直哭;有的太監怕光緒受風著涼,即使已經到了脫棉襖的季節,也依然讓他穿著一身裘皮,熱得他煩躁不已,無精打采;有時光緒身體不舒服,太監卻只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診斷」,就是不去找御醫。這些情節要不是後來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在自己的日記中親筆所記,誰會相信這是大清國第九位君主的幼年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