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為何有兩座墓?包公墓在哪裡 | 陽光歷史

 

A-A+

包公為何有兩座墓?包公墓在哪裡

2018年02月13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63 次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廬州(今安徽)合肥人,是我國北宋時期頗有名望的官吏。在宋仁宗時期,包公曾任州、縣官,後升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開封知府、御史中丞、樞密副使。

  包拯一生仕途平淡,為官剛正不阿,執法嚴格,鐵面無私,敢於與權貴作鬥爭,為民申冤,因此深得人民群眾的尊敬和讚揚。朝廷內外都不以他的官位來稱呼他,而呼他為「公」。在普通人心中,包公是清官的代表,百姓愛稱其為「包青天」。1062年,包公去世,終年64歲。包公生前受人愛戴,死後亦被人們關注,因此包公墓即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河南省鞏義市西南有北宋王朝9個皇帝的陵墓,人們習慣上稱其為「鞏縣宋陵」。在這其中有一座陪葬墓,被世人所熟知,它就是陪葬在真宗陵旁邊的一座高約5米的圓形家墓,也就是包公墓。這是人們關於包公墓原來最普遍的看法,「鞏縣宋陵」也因此成為極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然而,十幾年前,當考古學家們在安徽省合肥市東郊大興鄉雙圩村的黃泥坎發掘出又一個包公墓時,原來的鞏縣包公墓就成了一個謎。合肥包公墓共發掘出包公及其夫人董氏墓、長子夫婦墓、次子夫婦墓、孫子包永年墓。淝水岸邊出土的墓誌銘確鑿地記述了包公的生平,補充和修正了一些史實,也確切證實了此墓為包氏族墓。

  一個包公為什麼有兩座墓葬?如果合肥包公墓是「真」的,那麼鞏縣的包公墓是怎麼回事?難道鞏縣包公墓是人們的臆斷嗎?或者陪葬真宗陵側的包公墓另有他人?

  在合肥包公墓正式考古發掘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鞏縣包公墓是「真」墓,不僅是因為它有很高的封土和墓碑,而且地方史志均有記載。關於鞏縣包公墓的記載,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修訂的《鞏縣志》中有記載,說包公墓在「鞏縣西宋陵」中。清代順治以後各時期版《河南通志》皆以此為基礎記載。可見鞏縣包公墓在明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至少經歷了500-600年。人們不禁要問:鞏縣包公墓究竟修於何時?為什麼要建這個包公墓?裡面到底埋葬著什麼?它和合肥墓是什麼關係?這一系列問題,至今尚難以回答。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