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禎帝的私房錢:為省百萬白銀丟掉萬里江山 | 陽光歷史

 

A-A+

明末崇禎帝的私房錢:為省百萬白銀丟掉萬里江山

2016年09月30日 宮廷野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20 次

  一六二七年,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十七歲受遺命繼承皇位。接這個爛攤子的時候,整個大明王朝如同行駛在汪洋中的一條船,通體千瘡百孔,形將傾覆。崇禎皇帝每天旰食宵衣,夜以繼日地批閱奏章,治理朝政,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儘管他天天生活在操勞、恐懼、痛苦、煩躁與焦慮之中,也無力堵住四處冒水的漏洞。

  即位初年,為節省國庫開支,崇禎皇帝下令大幅度地裁撤邊防驛站、免官稅。為縮減宮內開支,他把宮中萬歷時所儲藏的上等遼參拿到集市上賣掉,用來補貼國用。同時,他還常常派人到宮外去從民間採買物品,詳細查問物價。崇禎皇帝自己的衣服破了也捨不得更換,以至於某日聽講官講書時,他穿的內衣袖子破損不堪,露在外面很不雅觀,只好不時把它塞進去遮掩。就是這樣一位節儉的皇帝,其私藏的皇銀內帑數目卻非常驚人。

  甲申年正月(一六四四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農民政權,百萬大師攻陷平陽和太原後進逼北京。驚恐萬狀的崇禎皇帝特地召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等戶部、兵部的要員們,商量調關外的吳三桂入關勤王。吳襄給崇禎皇帝算了一筆賬:如果調吳三桂進衛北京,需要一百萬兩銀子的軍費,而國庫的賬上只有區區四十萬兩。對此,大臣們反覆上疏懇求,希望崇禎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銀內帑以充軍餉。皇銀內帑,也稱皇帑,說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錢。拿自己的私房錢辦公家的事,對一向節儉摳門的崇禎來說,無異於剜卻他的心頭肉。他向大臣們哭窮:「內帑業已用盡。」左都御史李邦華眼看社稷已危,皇帝還如此吝惜那些身外之物,比崇禎還著急,也顧不得話不好聽:「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崇禎皇帝聽後,卻潸然淚下:「今日內帑難已告先生。」皇帝老兒都流眼淚了,大臣們還有什麼話說?

  資金缺口無處彌補,想再從百姓頭上搜刮,時間來不及了,也沒有充足的地盤和執行的官吏。無計可施的崇禎皇帝只有在大臣身上打主意──號召群臣募捐。

  皇帝老兒為了自己的江山都不肯出錢,那些早想給自己留條後路的大臣們自然更不肯幹。崇禎雖然慳吝如鐵公雞,但腦子並不笨,深知萬事開頭難,有人率先垂范就好辦。於是,他派太監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國丈嘉定伯周奎,讓他捐十萬兩白銀,起個表率作用。沒想到周奎眼見得女婿將受滅頂之災,也不肯伸出援手,只是一個勁兒地哭窮,堅稱沒有。最後,徐高實在看不過去,憤然而起,說:「老皇親如此鄙吝,朝廷萬難措手,大事必不可為矣。即使廣蓄多產,後來何益?」周奎無奈之下只好答應勒緊褲帶捐獻一萬兩。崇禎皇帝覺得太少,要他拿出兩萬。周奎不敢再討價還價,卻暗地裡進宮去向女兒求援。皇后答應幫他出五千兩,並勸他盡可能滿足崇禎皇帝要求的數額。

  可就是這本身出自崇禎「私房錢」的五千兩銀子,周奎還趁火打劫,雁過拔毛,只取出其中三千兩捐了,淨得兩千外快。皇帝的老丈人都捐了,其它人再不掏腰包實在說不過去。出任首輔多年的魏藻德,家藏萬金,只拿了五百兩銀子意思意思。不過,與這些叫苦裝窮的大臣閣老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住在彰德門外的六十多歲的老漢。他不肯做「大順」政權的順民,於是將自己平生所得──四百兩白銀全部捐獻給朝廷,充作軍餉。崇禎皇帝聞聽大喜,將有名無實的「錦衣千戶」官銜賜給老漢。可憐這老漢的「錦衣千戶」僅做了一天,次日崇禎皇帝便以發覆面光著一隻腳自縊於煤山,大明江山宣告易主。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從崇禎皇帝的宮內搜出白銀是多少呢?

  時以工部員外郎的官銜管理節慎庫的趙士錦在他的《甲申紀事》一書中說:「賊載往陝西金銀錠上有歷年字號,聞自萬曆八年以後,解內庫銀尚未動也。銀尚存三千餘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兩。」節慎庫為工部礦銀的收入倉庫,主要提供宮廷使用。趙士錦的說法應該是可信的。至於捐一文錢都肉疼的國丈周奎呢,城破後,農民軍從他家中搜出的現銀就多達五十三萬兩,果然應了徐太監「廣蓄多產,後來何益」那句話。

  為了節省一百萬白銀而丟掉三千多萬乃至無法估價的萬里江山,這本是一筆再簡單不過的明白賬,可自幼聰明好學的崇禎皇帝到死也沒有算清楚。也就在明王朝滅亡的這一年的年初,崇禎皇帝召見閣臣時曾悲歎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問題的答案可能很多,但他如何對待處理私房錢的態度肯定是其中一個。


標籤:



給我留言